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同志认为“正面宣传为主”就是指在数量上占优势,甚至主张正面报道和非正面报道的比例应为二八开或一九开。这样的比例是否妥当,我以为值得研究。特别是当前,一切要从有利于稳定这个大局出发,自然更要慎重。实际上,现在各新闻部门也是非常谨慎的。据有关资料统计,非正面报道大约控制在1%到5%之间。不过,现在读者和听众、观众也有些看法,就是批评性报道少了一点,舆论监督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新闻报道既不能激化社会矛盾,又不能丢掉批评这个有力的武器,这个“度”要掌握好是不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各新闻媒介的“把关人”,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那种“一朝遭蛇咬,三年怕井绳”,干脆不搞批评报道,免得找麻烦的想法,是可以理解而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这个标题,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绕口令,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现在对什么是正面报道真是越来越迷惑了。有时候我们报纸一篇批评性报道刚出去,相关部门单位的同志便来电要求:“以正面报道为主啊,少搞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3.
开展舆论监督,是张扬社会良知的需要,是树立媒体威信的需要,它既是记者的职业责任,也是记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拿起“批评”这个武器。驻站记者这个特殊群体应该怎样开展批评报道?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批评报道不能过多过滥。我们的新闻工作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力求“少而精”,力求“帮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就是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新闻报道不能没有最点,但也不能离开“两点”讲“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同样,报道新农村建设也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只报道成就而掩盖存在问题,也不能以问题抹煞成就,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表象,又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既要看到事物的现在,又要看到事物的将来。在看到事物存在着两点的同时,区分出重点,抓住重点带动全面。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些同志认为,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过去人们提的“三七”开,即在一张报纸上,表扬稿件所占的比例为7,批评稿件则是3。所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只要减少批评性的、监督性的报道稿件就行了。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有些同志把宣传效果作为唯一标准。他们的根据是:1958年我们曾为“大跃进”、“共产风”鼓吹加油,难道这些“左”的东西能是“正面宣传”吗?!为此,他们得出了结论:判别一个宣传报道是不是正面宣传,不是看它所宣传和报道的内容题材是不是属于歌颂成绩的范畴,也不是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些同志认为,正面宣传为主,就是过去人们提的“三七”开,即在一张报纸上,表扬稿件所占的比例为7,批评稿件则是3。所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只要减少批评性的、监督性的报道稿件就行了。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有些同志把宣传效果作为唯一标准。他们的根据是:1958年我们曾为“大跃进”、“共产风”鼓吹加油,难道这些“左”的东西能是“正面宣传”吗?!为此,他们得出了结论:判别一个宣传报道是不是正面宣传,不是看它所宣传和报道的内容题材是不是属于歌颂成绩的范畴,也不是单纯看宣传报道者的主观动机是不是满腔热情和旗帜  相似文献   

7.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同志认为搞批评报道违反了这个方针,也有人提出取消批评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这是当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李瑞环同志说:“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是不要批评报道。”他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一切事物的组成都有两面:正与反。而且又是矛  相似文献   

8.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有些人对批评报道“不理解”,甚至说:搞批评报道就是违反了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好比一枝花,红花有绿叶相扶,显得更加美丽;犹如一台戏,主角有配角相助,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新闻报道,毫无疑义地既要宣传正面。又要适当的揭露反面,做到有扬有弃。批评报道,目的在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本身就是正面宣传所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积极、光明面总是主流。消极、阴暗面则是支流。这个客观现实,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新闻报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进行适量的批评和揭露。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批评报道要贯彻“为主”方针正面宣传也好,批评报道也好,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正面、支持正面、宣扬正面、扩大正面。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始终要明确体现这个方针。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升广播电视正面报道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正面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对社会生活中体现时代特色、代表社会主流、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和事进行的具有倾向性的报道。正面报道也是广播电视的“常规武器”。但在新时期,正面报道遇到新挑战,似乎成了新的“难点”。因此,创新思维、转换视角是提高广播电视正面报道水平的当务之急。但要创新,首先要在正面报道上解放思想,破除一些旧观念、旧框框。  相似文献   

11.
以正面宣传为主、高扬时代主旋律,既是党报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也是党报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正面报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提到正面报道,有人总以为就是颂扬类的或成绩类的报道:其实“正”是与“反”相对应的并非与“批评”与“错误”相对应“正面”是表示相对的两面中的积极的正面。正面报道应该是对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激励、鼓舞:教育作用的,有好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面进行报道,并能使受众从中接受到积极作用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庆祝建国五十年期间各新闻媒体大量的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让国人看到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强硬手段,看到腐败分子应有的下场,从而受到振奋当然也属于正面报道之列:  相似文献   

13.
努力提高正面报道水平□俞永朝讲究宣传艺术,提高正面报道水平,是当前县市报进一步落实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们浙江上虞报实际,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抓住“兴奋点”正面报道,作为实现正确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要达到应有的宣传效...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要做到“深入人脑,打动人心”,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打破那些传统的、陈旧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诸如“非好即坏”之类。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方法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影响,人们往往习惯于把报道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的报道,一类是反面的报道。正面报道便是单纯地表扬、赞颂,反面报道便是一味地揭露批评。比如我们过去的经济报道,一向是报喜不报忧,讲成绩都是“巨大”,谈形势皆为“大好”。尤其是在典型宣传上,有的在这种“非好即坏”的观念支配下,采用“吹、拔、捧”的方法,把典型的事迹,“小的说成大的,单项的说成全面的,一时的说成经常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群工部日前在京开了一个很好的会,中心议题是“舆论监督与改革开放”。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了消息,新华社也发了通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提法:舆论监督不应叫作“反面报道”。“反面报道”源于何时,一时难以考证。而何为“反面报道”,虽未见有专文论述,但却每每被人提起。仅仅四字,却大有深意存焉。提出这一“提法”的人,是把它当作“正面报道”的对立面“提”出来的。那么便易清楚:正面报道,一般是指歌颂、带褒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要贯彻好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新闻报道中的数量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数量,质量无法保证;没有质量,数量再多也使人模糊不清,看不出你报道的重点是什么。要贯彻好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必须解决正面不重、正面不深的问题。 正面重,就是在正面报道中要有重点,凸出点要明确、显眼,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就是新闻工作的重点,地市级新闻媒体还应根据地市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确立相应的重点。抓住了这个重点,就可统揽全局,重拳出击,打好正面宣  相似文献   

18.
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如何看待批评报道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的必要性?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应该把批评报道是否属于正面宣传与以正面宣传为主时该不该重视批评报道分开;把批评报道的属性与批评报道的作用分开;把宣传报道分类与宣传报道艺术等人为因素分开。《正确的新闻批评也属于正面宣传》(见《新闻战线》1991年第4期)与《批评报道不能列入正面宣传》(同上)两文,从题目来看是对立的,但从内容上看,所引论点、论据却基本相同,只是各自作了不同的发挥。前者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问题就出在没有注意上述三个“分开”。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学员也许要问:正面报道哪来的负面影响?什么样的正面报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什么叫正面报道?至今尚未见确切的、科学的、权威的定义。新闻书籍也未见专题叙述。但是,新闻从业人员,从编辑记者到通讯员,倒是把它当作专业术语,常常挂在嘴上,一说,彼此便沟通认识心领神会。通常说的正面报道,其实是报道的角度问题,即从正面报道客观事物(有时简化为报道“好人好事”);引申开来,包含有宣扬新事物,展示光明面,歌颂正义,褒奖先进等等意思。正面报道既然是个报道的角度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20.
读了“钱江浪花”专栏发表的文章,很感惊讶,很感兴奋:我们的省委机关报,我们的党报上有这么多好看的东西、这么精采的新闻呀! 感慨最为强烈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正面宣传报道中的“规定动作”怎样才能搞好。 “规定动作”怎么“出彩”,正面宣传、正面报道如何提高报道效果,这个问题一直是新闻界致力探索的课题。它不仅是“下面”关心的,同时也是“上面”关心的;不仅是新闻界本身关心的,而且也是新闻界以外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无论称其为报道也好、传播也好、宣传出好,都要使宣传效应最大化。从“钱江浪花”的新闻实践看,我们的正面报道、“规定动作”完全可以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