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例: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现有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供给它们的热量一样多,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度升高的度数的几倍? 解法一:△t铜=Q铜吸/c铜m铜,△t铅=Q铅吸/c铅m铅  相似文献   

2.
对于某些物理问题,如果根据物理规律直接求解,求解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运用图象求解,会起到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运用一次函数图象解题例1将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分别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后,让它们互相接触(已知c铜>c铅),则().A.热量从铅块向铜块传递B.不发生热传递C.热量从铜块向铅块传递D.无法判断解析:根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Q=cmΔt作图象.以热量Q为纵坐标,温度的变化量Δt为横坐标,图象的斜率为cm.因为c铜>c铅,所以c铜m>c铅m,即铜块吸热函数的斜率大于…  相似文献   

3.
●一、能量守恒法运用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守恒定律,判断物理状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增减,或由于能量形式的变化而引起某些相关量变化等问题. 例1 重锤从相同高度落下分别敲击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铅块.重锤落在铜块上会跳起,而打在铅块上却没有跳起,那么它们的内能(不计重锤本身内能的增加.)()A.铜块的大B. 铅块的大C.一样大D. 无法判断解析:重物落下其重力势能为总机械能,按能量守恒定律,落在铜块上时这个总机械能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动能弹离而去,余下的一部分变为铜块的内能.而落在铅块上时,则全部机械能都转化为内能了,因此铅块的…  相似文献   

4.
一、比热教学的困难众所周知,物质的热学性质主要由物质的比热来表示,物体间传热前后热平衡方程的建立,物体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放热量多少的计算等等都依赖于物质的比热。首次学习比热概念是在初中,一般方法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观察到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如,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了不相等热量的结果后,为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引出了比热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1]。  相似文献   

5.
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常因操作不慎给所测定的比热值造成偶然误差。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定性分析一下不规范操作对所测比热数值的影响。分析的依据是混合法测定物质比热的原理所遵循的热交换式Q_吸=Q_放,设待测铜块的质量为m_1,比热为C_1,初温t_(01),量热器小筒内所盛水的质量为m_2,比热为C_2,初温t_(02),两者混合后的温度为t,将这些数据代人上式后,经整理可得待测铜块的比热的测定值为:  相似文献   

6.
1.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同一个酒精灯上先后各加热2分钟,受热是一样的。由温度升高的不同引 入比热概念。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8.
例1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铜块(饭>俪),如果铜块的初温高于铁块,在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迅速地放到一起.那么,它们之间的热传递情况是() (A)铁块把热量传给铜块. (B)铜块把热量传给铁块. (C)它们之间没有热交换.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此题实质是判断铁块和铜块放热后末温的高低  相似文献   

9.
改进实验方法 ,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下面 ,我们从测量铜的比热的实验误差分析中 ,寻找在使用原有仪器设备条件下减小实验误差的可行方法 .实验 :测量铜的比热 ,采用感量为 1 0mg的天平和最小刻度为 0 .2℃的温度计 ,测得量热器的质量m1=(2 7.0 5 0± 0 .0 0 5 )g ,水的质量m2 =(1 95 .95 0± 0 .0 0 5 )g ,铜块的质量m3=(3 61 .2 0 0± 0 .0 0 5 )g ,水和量热器的初始温度t1=(2 1 .2± 0 .1 )℃ ,铜块的温度t2 =(1 0 0 .0±0 .1 )℃ ,盛水量热器中放入铜块混合后的末了温度t2=(3 2 .6± 0 .1 )℃ ,已知量热器的比热c1=0 .2 1 4c…  相似文献   

10.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郝恩裕老师所写的“比热”与“热量”的区别一文 ,本人也认为郝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 ,课本中的表述的确有欠妥之处 ,它很容易引起像郝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让学生出错 .而郝老师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中的“也等于它的比热”改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比热”,本人认为不妥 ,因为比热这一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是有单位的 ,任何一个不带单位的数值不可能与一个有单位的量相等 .课本中对比热的表述是这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相似文献   

11.
一、有关物理量的试题例1:把一杯酒精倒掉一半,则剩下的酒精()A.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C.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D.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解析]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该种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与该种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与该种  相似文献   

12.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90年武汉市)2.干木柴的燃烧值是3000千卡/千克,要得到15000千卡的热量,至少要燃烧干木柴千克。(93年天津市)3.酒精的燃烧值是7200千卡/千克,读做。完全燃烧0.2千克的酒精,能放出千卡的热量。(93年上海市)4.水的比热为,读作,它表示1克(或1千克)的水温度1℃时所的热量是1卡(或1千卡)。(91年江西省)5.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部相同的水和煤油。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的温度升得高一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等,则需要吸收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特性,引入了比热这个物理量。我们在教学中按照初三物理课本笫六十二页图3—1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从温度计上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比水快,从而使学生明确要使水升高的温度跟煤油相同,就必须给水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一面镜上,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5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2.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右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 12.水的比热是1卡/(克·℃),砂石的比热是O.2卡(克·℃).质量相等的水和砂石,如果吸收相等的热量,则温度升高较多的是——;如果要使它们升高相等的温度,则需要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13.如右图电路,电键的闭合或断开,可造成电路结构的各种变化. (1)当——闭合,——断开时,厶、厶串联l (2)当——闭合,——断开时,厶、厶并联l短…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孝感市1999年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把质量相等的两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并立即分别放入质望和初温相等的酒精和水中,则().A.酒精和水的温度升高相同B.酒精的温度升得高C.水的温度升得高D.无法判定此题虽包含着考查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和对热量计算的应用,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阅卷后,经过抽样分析,学生选择B、D两答案的人数占80%以上,而这些占总人数80%以上的同学当中,选择B或D答案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甚至,有个别同学既选了B。又选了D(此大题属单选题),这说明学生当中选B答案还…  相似文献   

16.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17.
“比热”概念抽象 ,难以理解 ,是热学中的重点、难点 .现行初三物理课本 (人教版 )是利用两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 ,并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变化 .以此来研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而升高的温度不同 ,从而引入比热概念 .实际教学中发现 ,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教学存在几点不足 :①液体温度计示数不易观察 ,可见度低 .且加热时间短 ,温度计示数变化缓慢 .不适合在课堂内演示 .②由于两“热得快”浸没在各液体中的深度不同 ,则在相同的时间内 ,不能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使吸收相等的热量存在误差 .…  相似文献   

18.
建议与更正     
对一幅图象的意见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萘的熔解和凝固图象”是离开实验事实而臆造的图象,它未能真实揭示物理量变化的客观规律。一、图象中描绘固态萘和液态萘在同样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的图线AB和图线CD斜率相同,表明固态萘和液态萘的比热一样,这是违反客观实际的。事实上,液态萘的比热稍大于固态萘的比热。在用同一热源使同质量的固态萘和液态萘在单位时间里吸热相等的情况下,液态萘升温较慢,CD的斜率  相似文献   

19.
一、从公式中找比例在热量、比热、质量、温度四个物理量中,如果告诉了其中二量是不变的,一个量的比值,求第四个量的比,可直接从公式变形后的公式中去找.[例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之比是3∶2,升高相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_____.[解析]由Q=Cm△t可知,m、△t相同,Q和C成正比,所以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3∶2.[例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它们比热之比是3∶2,吸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_.[解析]由△t=QCm可知,Q、m相同,△t和C成反比,所以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二、用公式计算比例四个物理量中,若知道其…  相似文献   

20.
魏喜武 《物理教师》2000,21(1):15-15
比热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学生需要认识的第一个带有复合单位的物理量,教学难度较大.为降低教学难度,现新课本(华东版)首先以“同一种物质(水)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等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的知识作为铺垫,然后再通过演示不同物质(水和煤油),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等时,它们分别吸收的热量不等的现象,进而引入比热概念的. 关于引入比热概念的实验,一度曾成为教学讨论的热点,全国多家中学物理教学刊物先后发表过数十篇文章,但由于这些文章都没有很好地控制分离的量,再加上有些装置过于繁琐,教学效果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