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父亲.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2.
周道炜 《海南教育》2010,(6):110-11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父亲.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写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在给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深切缅怀父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  相似文献   

4.
刘敏  舒翠萍 《湖北教育》2006,(12):39-40
教材简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选自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是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课文内容是一个因失去了父亲而悲愤的、对和平无比渴望的中国孩子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肚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相似文献   

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原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语言朴实,但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对  相似文献   

6.
晁兰花 《青海教育》2008,(11):30-30
今年四月份在全省教学大检查中,我有幸承担了一节教学观摩课,我讲的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讲了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7.
1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属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全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8.
片段一:以读激趣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体会小作  相似文献   

9.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民间故事,这篇课文文字浅白,但情节曲折动人,主题意蕴深远。这样的文本,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体现人文的光芒?如何引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感悟真情的同时避免落入情爱的陷阱?经过  相似文献   

10.
甘泉 《小学语文》2013,(1):79-8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转折句式,表达了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相似文献   

11.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课中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郾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版四下)是一封回信,教学中如何既突出文体的特点又不钻进书信的桎梏之中呢?不少教师是将雷利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做为教学的重点:课前互动,观看有关战争的视频;重点研读的是“战争与和平”,当前还有哪些地方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相似文献   

14.
上课伊始,孩子们交流了课前搜集的有关中国派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接着,教师播放了有关中国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录像。录像中,中国维和战士英姿飒爽,面临危险,他们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中国人对世界和平肩负的责任,书写了中国人的骄傲。孩子们因  相似文献   

15.
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成功的朗读能使人感受真切,真情流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下面是笔者在一次展示课上听到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的朗读指导片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雷利爸爸的语句,体会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之后,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5自然段:师:(语调低沉、缓慢)是啊,这么一个可亲可敬、才华横溢的父亲,为了捍卫和平,被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的儿子——雷利,他满怀信心地等着亲爱的爸爸能凯旋归来,可是他等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这突来的打击,让小雷利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大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充满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战争灾民的无限同情,对挑起战争的国家和策划者深深仇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生已了解到很多与此相关的信息,有一定的知识与情感基础。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潜心涵泳、诵读体会、语境想象、移情体验、拓展资源中学会感悟,学会表达情感, 从而构建富有诗情画意,能给学生铺上语言和精神底色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3):33-34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教学本课要依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这一学习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2)“我”通过加利秘书长向全世界呼…  相似文献   

19.
周明玉 《江西教育》2007,(18):38-3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是充满童真、耐人寻味的一篇略读课文,字里行间充满着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真情。教学前,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从单元主题出发进行文本解读,潜心文会,认真估量学情,充分考虑学生教学起点,着力解决好学生的眼睛向哪里看可以看出什么东西来这两个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明白作者本身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不是形成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从特别的镜头中去感受人物内心细微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