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电表上的“度”:为计算耗电量的单位,一度为1千瓦/小时的电能。二、自来水表上的“度”:如果水表指针移动了一度,即表明用户用了一吨水。三、眼镜片上的“度”:眼镜一度指的是镜片屈光度的一百倍。四、一般酒的“度”:指含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五、啤酒中的“度”:指每升麦芽汁所含糖分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常碰到“度”这个字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1.自来水表上的“度”计算耗水量的单位,1度水即1吨(t)水。2.电表上的“度”计算耗电能量的单位,1度电即1千瓦时(kW-h)的电能。3.煤气表的“度”计算耗气量的单位,1度煤气即1立方米(m3)体积的煤气。4.白酒的“度”指含酒精的体积分数(旧称体积百分比浓度),48度的白酒是指这种白酒中含酒精的体积分数为48%(即100mL白酒中含酒精48mL)。5.啤酒的“度”指啤酒的原麦芽汁含糖分的质量分数(旧称质量百分比浓度),而不是指含酒精的体积分数。6.温度计上的“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3.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物理学科的普遍反映.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不容忽略的一个因素是:同学们对常见的物理语言懵懵懂懂,不知其中隐含的“弦外之音”(已知条件),以致于做题时一筹莫展,一做即错.因此,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若能抓住这一关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点释几例,但愿能给同学们一点点启发.1.冬天在外可看见口呼“白气”而夏天看不见,为什么?寒冬,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暖和的房子,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又是为什么?(口呼、暖房──存在着温度较高的水蒸气…  相似文献   

4.
张峰 《考试周刊》2007,(19):5-6
“十年风雨寒窗,苦;一朝笑傲高考,甜”。每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如何将“苦”转化为“甜”,则需要同学们在考场上将平时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本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怎样实  相似文献   

5.
所谓“含糊”题是指题意“含糊”、指代“不清”、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它不仅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同学们的思维是否全面周密.解“含糊”题的关键是分类.下面举例剖析,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在回答奥地利人坎恩迪斯基有关美国文学创作的问题时认为:一个运气好的作家可以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第四度或第五度空间的境界。”海明威在这里是借用了物理学的术语。所谓一度空间是指线,二度空间是指平面,三度空间是指立体,而四度和五度空间则是包含着超越现实世界的幻想之意。这种幻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梦”境。这种梦境,往往是作家在艺术创作中所刻意追求的诗境。它能熔铸比现实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要求上看,还是考察考生的能力上看: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的走向,纵观近几年来中考走向有关“铭牌”解题的题型较普遍。现选几例作一些探索以利同学们复习之用。例1(2004河北省中考题)图1所示是家庭中常用一种灯泡及灯泡上的铭牌。(1)根据它的铭牌,你能知道哪些物理量?(2)根据铭牌上的信息,通过计算你还能知道哪些物理量?计算说明。(3)1度电可供这个灯泡工作多少小时?解析(1)本题是家庭白炽灯泡的铭牌,其中“PZ”表示普通照明的意思,“220.40”:指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0W;“03.06.13”:是指生…  相似文献   

8.
茶色眼镜     
今天班会上,我别出心裁地让同学们给我提点建议,以便我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承诺有错必改,知错必纠。其中一位同学向我提了个建议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老师,你能不能把你眼镜的茶色镜片换个透明的镜片,这样能让我们看见你的眼睛。”我一怔:是啊,透过茶色镜片,我能清楚地看到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而同学们却不能通过眼神和我进行交流。眼睛是会说话的,有时,它是一种鼓励,一种期待,一种赞许,一种关心,一种欣赏,一种批评……我却在无意间关闭了沟通学生心灵的一扇窗户,几乎荒芜了学生心灵的绿洲,而自己还一无所知,我不禁有些汗颜。其实学生的内…  相似文献   

9.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在相似形和国中也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要学好手面几何,首先要学好全等三角形.学习时同学们注意抓住以下几点:一、要深刻理解“全等”的含义.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P20明确指出:“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形”.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两个图形的形状相似三是指两个图形的大小相等.“全等”的符号“丝”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两层意思.几何中等于“一”表表示两个图形大小相等,符号“。”表示图形形状相似,同学们以后会知道,这是“相似于”的意思.二、要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三角形…  相似文献   

10.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探究”类试题成为中考改革的新亮点.本文就中考试题中常见的“化学实验探究题”进行归类评析,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迎考复习有所帮助.一、“物质的成分”探究“物质的成分”探究是指通过对某一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和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分析,确定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实验探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这类题型在各省市的中考题中所占比例较大.从命题的形式上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茶色眼镜     
今天的班会课上,我请同学们给我提点建议,以便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承诺有错必改,知错必纠。其中一位同学的建议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老师,能不能把你眼镜的茶色镜片换个透明的,这样能让我们看清你的眼睛。”我一怔:是啊,透过茶色镜片,我能清楚地看到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同学们却不能通过眼神和我交流。眼睛是会说话的,有时,它是一种鼓励、一种期待、一种赞许、一种欣赏;有时,它是一种关心、一种批评……无意间,我关闭了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扇窗,几乎荒芜了学生心灵的绿洲,自己还一无所知。我不禁有些汗颜……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北纬39.5度,而美国的“北京”则位北纬40.35度,相差不到一度。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导演的职能?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导演是什么?导演是“二度创造者”,所谓“二度创作”,即是在作家“一度创作”-剧本的基础上,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和感受,产生导演构思,并指导演员与创作集体的其它成员,将一度创作的文字形象,转化成为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展示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审美愉悦和哲理的启迪。无论导演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才思多么敏锐,导演的艺术创造永远要受到一度创造者的制约。有观点说导演是“解释的艺术家”,也有的说导演是“拍摄文本的创作者”。其实这些说法都涵概了导演的另一项工作——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都知道,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究竟“云、雾是什么东西?”你可能会说:“是地面上蒸发到空气里的水蒸气,飘浮在高空的是云,靠近地面停留的是雾。”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件每个戴眼镜的人在冬天都感到头疼的事: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立即变成一片模糊,蒙上了一层热“气”,这就是水蒸气。好些人这样说,在他们看来,水蒸气是看得见的东西,其实这是误解,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你看到的白色气体,象镜片上的“热气”,打开锅盖以后冒出来的白气等,都是由小水滴组成的。为什么呆在室内戴眼镜的…  相似文献   

15.
先来认识“能效比”这个概念.能效比表示空调制冷或制热的效率,是指额定制冷量或制热量与额定功率(耗电量)的比值.能效比越大,说明在制冷量或制热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一度电合_焦耳,可供25瓦特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是_小时。2.一个20欧姆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强度为0.5安培,那么在10秒钟内这个电阻放出的热量为_耳。3.一个电灯泡上标有“220V100W”字样,其中“100W”表示的是____。4.在电路中的某段导体上,5秒钟内通过4库仑电量,这期间电流做了24焦耳的功,则导体的电阻为__欧姆。5.标有“220V100W”的灯泡,接在220伏特电源上,每天使用5小时,一个月(30天)消耗__度电,着接到110V电源上,它的实际功率为_瓦特。6一把标有“220V40W”的电洛铁,…  相似文献   

17.
杨峻岩 《新读写》2013,(11):42-43
同学们在初高中学语文,心里有没有一个“度”?有没有“超过这个度”使学习语文产生一个“质变”?我衷心希望同学们上语文课要心中有“度”,并通过自觉主动地不懈努力,使语文学习不断地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三数”是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是统计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历年中考的常考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三数”在中考中的地位和常见题型.现以2008年中考试题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节课,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回想起来真是乐趣无穷.活动一:先把20根火柴放到投影仪的镜片上,再放映到投影幕上.接着老师宣读了取火柴的规则:“1·甲乙两人交替从这堆火柴中取,每次最多取两根;2·取到最后一根火柴的人为胜利者”.老师读完以后问:“规则理解了吗?”跃跃欲试的同学们一起洪亮地回答:“理解了!”接下来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和他比赛.比赛开始了,老师不慌不忙地取走了两根,“代表”也随便接着往下取.可取到剩下6根时“代表”却不知所措,是拿一根好呢,还是拿两根好?举棋不定.台下的诸位“高参”高喊:“取…  相似文献   

20.
数学小组研讨会上,李刚和刘明两同学就“π与3.14是否相等”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李刚说:“π与3.14有时相等,有时不等,当π取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时与3.14相等,其余均为不等”.同学们认力李刚说的有理.可刘明说:“。与3.14&远不相等.因为。是无理数,而3.14垦育理数,所以二者永不相等”.这肘同学们又认为刘明说的也有道理.请同学们思警:谁的观点正确?π与3.14相等吗@李淑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