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方成何许人也?谁不知道他是当今著名的漫画家、杂文家呢?漫画作品两千余幅,出版著作、文集十多本,人们熟悉的《武大郎开店》、《钓鱼》、《官商》,就是他的杰作。他怎么画起漫画? 方成的漫画,方成的杂文,都充满了幽默感,让你笑——或苦笑,或嘻笑,也狂笑。或许因为他的作品常常让人们忍俊不禁,有的人就说,漫画家的生活,一定也充满了幽默吧?  相似文献   

2.
读了十几年的《读书》,思想上受益良多。近读沈昌文先生的文章《回忆〈读书〉》(《南方周末》2000年11月9日),又觉得我们这些办杂志的人还能从《读书》中得到不少编辑方面的启示。一、“三无”境界谈到《读书》成功的原因时,沈先生一再强调“自己的局限和无能”,“因一己之无能才能联络到那么多能人,把这么一个其内容远远超过我们知识水平的杂志有声有色地办了多年”。他的同事又在“无能”之上加了“无为”和“无我”,构成一个“三无”境界。办杂志不是武大郎开店,刊物的水平当然要力求高于编辑自己的水平,否则就没有意思了。刊物的水平取决于作者的水平而非编辑的水平。编辑的能耐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对日,是宁夏日报“小蜜蜂”漫画专栏500期生日,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方成、英韬、缪印堂、徐鹏飞、马丁、沈天呈、庸非等,以及兄弟省区漫画组织纷纷题词作画表示祝贺。这一天,宁夏日报二、三版以一个多版的版面刊登了祝贺作品和有关文字,这在宁夏日报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毕君武同志在贺词中说“报纸培养漫画家,功不可没。希望每个省都有自己培养的漫画家。”方成先生则称“小蜜蜂”是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一个漫画基地。宁夏日报“小蜜蜂”漫画专栏创办于1984年,她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踏着新闻改革的步子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实交代:这个标题是抄著名漫画家方成的。方成称之为“编辑的幽默”的一件事是他亲身经历的。他所说的“编辑的幽默”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下不敢改变,依样“拿来”一用。有家报纸的青年编辑约方成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方成按时交稿。编辑按时发表。只是改动太大,引发了一连串的“幽默”故事。方成很细心。他  相似文献   

5.
现今评奖名目繁多,获奖的品种也丰富多彩。不是我危言耸听,倘若随便到一个爱写写画画的朋友家里,都会毫不费力地捧出一摞红彤彤的证书来。曾记得有一幅漫画,画了一大堆鸡毛协会之类,讽刺协会太多而贬值。前几天,又读到资深漫画家方成先生大作,说如果画上“按时上班奖”、“从不发怨言奖”  相似文献   

6.
如今,方成先生已经90多岁了。方成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方成与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7.
叶志明 《新闻记者》2005,(10):30-33
绯闻传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传播看无法贴近被传播看,只能远远地偷窥,暗暗地猜测,心态是阴暗的、潮湿的,很不健康。绯闻传播将没有踪影的事比划得有鼻子有眼,将根本没有那回事的男男女女生拉硬拽地联想在一起,暴露了有些媒体赤裸裸的“媒婆心态”。而且这种心态比媒婆更肮脏的是,其中隐含着恶意的攻击和破坏:看你笑话,让你难堪——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相似文献   

8.
某报刊有次向著名画家方成约稿,请他写一篇千余字的淡幽默的文章。方成如约交了稿。文章刊出后,漫画家说:“我把刊出的文章从头到尾细读了几遍,发现加上标点在内,只有十六个字是我自己写的。”方成不由得“幽默”地说:“再没有比这更幽默的事了”! 编辑对所发稿件有进行修改的权利,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修改的目的,只是为了使之更准确、更精练,同时也更深刻(如果可能的话);而不应该“删掉”了原稿所透露出来的作者的风格个性,使之仅仅成为干巴巴的一个骨架,成为缺乏文采的“千人一面,千文一色”的东西。即便是新闻稿件吧,也应该写得尽可能生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画界,江有生被公认为是一位“常青树”.不仅其漫画能常画常新,而且其思想和观念总能跟上潮流.站在时代的潮头。听惯了别人对他漫画赞赏,他总是冷静地回应:“我只是画出了我自己的风格。”常常面对新闻漫画是死是活的争论.江有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特有的平和:“新闻漫画没死,但路途艰难。”谈到新闻漫画的改革,他敏锐地指出:“模仿很必要,但独立的创作更重要。”谈到新闻漫画所遇到的尴尬处境,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的回答依然掷地有声:“面对困境至少我们还能微笑。” 这就是江有生.一个永远坚持自己的风格.永远保持乐观心态与平和心境的慈祥老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反躬求诸己     
“毫无办法,就是不接受采访,好象报道他就是害了他似的。最后,不是我在求他,例是他在求我了,求我别写。真没见过这样的科学家!”一位记者在办公室嚷了起来,忿忿之情,见之于形。“怪谁呢,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树大招风,人怕出名。谁冒尖谁就成众矢之的。”“不报道,人家还能干点事;一报道,光应付闲话就得费去大半心力。‘内耗’太大。”接着,便是“武大郎开店”呀,“东方型嫉妒”呀,“国民性”呀,一大串议论。  相似文献   

11.
比与不比     
范俊强 《出版参考》2010,(12):11-11
在平时的谈话中,常常听到别人说:“人比人。气死人”和“人比人死,货比货扔”。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人跟人没法比。信奉这些“经典”的人,多是在遇到或说起比自己优秀的人时的搪塞,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找一个台阶下。这不仅凸显出一个人安于现状的心态.更体现出他的局限性和盲目性。  相似文献   

12.
断简遣文别有情──访编辑名家阙道隆周翼虎“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阙道隆先生回首他走过的漫长的编辑生涯,感慨地说。阙先生原籍湖南省桃源县人.此县距桃花源只有十里地,风景如画,民风简朴。上了6年私塾后又接受了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数码印刷作为印刷技术数字化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正在引领着印刷领域新的技术革命。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数码印刷设备和软件正在相关厂商的努力研发之下.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人”的培养却明显地比设备研发慢了一拍.人才之荒正在影响着数码印刷的应用、创新与管理。对于这一点.恒晟图文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鸿生先生、深圳艺川快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誉涵先生、北京龙日图文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德龙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与Peter Buytaert的采访被安排在了一个春日温暖的下午.Peter先生面带笑容走进会议室,热情地与我握手并仔细地看过我的名片.已经认真“预习”过我的采访提纲.并翻阅过我所在职的公司科印传媒的背景资料——与这位对事认真.对人热情的年轻的总裁先生的采访就这样有了一个愉快.轻松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1,(Z1):19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月20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多功能厅召开了"中华动漫资源库项目启动暨方成先生作品授权签字仪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出席会议并讲话,漫画泰斗方成先生及在京的近百位漫画家、动漫作者、出版界专家参与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可能是偏好使然,在我的藏书当中,近年来渐渐多了一些不乏“怪”味的书籍.黄永玉先生妙语妙画合璧的《永玉三记》.方成先生漫画讽语“合成” 的《高价营养》.田原先生的《饭牛闲话》,文字精道,配画也味道十足.陈四益与丁聪先生合作的《绘图新百喻》.龙子编《极左笑泪录》.海南国际出版中心出版的《绝骂奇观》.流沙河、林文洵、江沙合著的《三鬼图幽默文丛》.  相似文献   

17.
我曾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天天淡”上说过本次奥运会新闻报道的特点.其中谈到“雪耻”、“报一箭之仇”等耿耿于怀式的词汇的绝迹.许认为从中透视出了大国崛起时应有的大同心态。我以为:就像获得全世界广泛赞誉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的“和”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样.当我们的新闻报道以一种平和、平静、平常心去描述哪怕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或金牌或失败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真正大气和底气十足.才是我们彻底摈弃“大国小民”心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和更加稳健的步伐走向未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徐城北  大荒 《出版参考》2007,(10):39-40
1958年夏的北大荒.到了收割麦豆的季节。一个高而瘦的老头手持镰刀割麦.连队指导员掏出怀表测试其速——老头每分钟只割十刀.而其他右派分子每分钟平均可割八十刀!指导员仔细观察。发现老头每次把握的麦秆甚微.于是手把手教他“握大把”和“砍滚刀”的要领.老共还算机敏.经过数次演习.“握大把”勉强可以对付.遗憾的是镰刀每砍下去.只能断麦二三茎矣!指导员叹息地说:“我找个小娃儿来.一根儿一根儿地拔.也要比你快哟!”老头直起腰来,“嚓”地一声点着蹩脚香烟:“干农活有两怕,一怕劲头小,二怕个子高,都让我占全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相继推出了一批以人物心态为主线的新闻作品,其代表作有孟晓云的《大户心态篇》、刘蔚的《汉城决战的最后四十秒》、吕晓琦的《“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新闻界评价甚好。和报纸刊物比,广播、电视的访谈性报道则更为突出,常见一些记者将话筒伸向采访对象的嘴边,  相似文献   

20.
贾峪玥 《新闻世界》2004,(11):59-60
鲁迅先生说:“极俭省地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画他的眼睛”。那么要让新闻生动、生辉起来.也需要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