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书成本管理重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 《出版经济》2001,(10):35-36
近几年来,我国图书成本居高不下,呈逐年递增趋势,读者面对昂贵的图书望而生畏,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图书的出版和销售,这是当前出版经济出现的“三难”,即出版难,买书难,卖书难。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图书成本高是影响“三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造成出版社图书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成本管理意识淡化;二是成本管理手段弱化;三是成本管理方法粗化,致使成本管理失控,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服务"三农"中不断发展壮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出版社发挥自身优势 ,在“三农”读物出版发行中扮演着领军角色 ,并在服务“三农”中逐步开拓农村市场 ,壮大自身实力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带着感情和责任为“三农”出书  农村图书的出版发行和农村图书市场的开拓有“三难” :一是作者写书难。目前 ,农业图书的作者队伍主要是专家学者 ,对实用类农业图书存在不太愿写或不太会写的问题。二是编辑出版难。多数出版社都对编辑部门或编辑人员实行利润考核 ,农业图书利润较低甚至赔钱 ,编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三是图书发行难。农业图书利润低、销售难 ,基层书…  相似文献   

3.
一直看好的图书市场最近出现了滑坡疲软现象,令人们琢磨不透。昨天,各种媒体还在报道中国图书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图书市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今天,各种图书市场上各家书店不得不因为库存积压而作出降价抛售图书的选择。人们看见的是“出书难”与“出书滥”现状并存,听见的是“买书难”与“卖书难”的呼声不绝。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图书市场究竟怎么了?一、“三难一滥”现象不容忽视出书难难在选题平庸、单一和重复。这是近年来困扰某些出版社,使其陷入出书难窘况的最大症结。据不完全统计,第八届图书展销会上参展的图书有12万种,…  相似文献   

4.
二长期以来,我国图书发行一直是由新华书店独家经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新华书店征订包销,出版社本身不参与发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旧的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买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近一个时期,“买书难”问题没解决,“卖书难”的问题又日趋严重。据报载:1985年年初以来,全国图书发行单位图书库存急骤上涨。据新华总店统计,至1985年  相似文献   

5.
10多年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功,全国形成了“一主三多一少”的图书发行格局。这种发行体制比过去新华书店独家经营的发行体制有许多优越性。出版社可以通过办发行直接参与图书市场,了解信息,取得了及时出版适销对路的图书主动权。新华书店不再垄断图书市场,加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图书发行的覆盖率。集体和个体书店(含书贩),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经营,对活跃图书市场,协同新华书店解决“买书难”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6.
我看“出版难”张天蔚所谓“出版难”,主要是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的图书特别是学术专著,由于曲高和寡,印数极低,经济亏损严重,难以出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由现有出版社包揽所有书稿的出版任务。显然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但是,我们的社长、总编应当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已进行了若干重大改革,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改革措施不完善,执行又不力,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三难”呼声再度出现。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笔者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当前图书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以下简称“三难”)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合拍,妨碍着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症结何在?现试予剖析,以寻求高校图书馆自办图书发行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三农”图书发行难,难在哪里?首先难在发行的客观环境。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农民购书能力低,发行数量少而分散。因此,发行“三农”图书,出版社不仅盈利难,而且发行人员还要吃苦受累。如果只从经济效益出发,出版社必然热衷于城市图书的发行,而忽视“三农”图书的发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图书商品由卖方市场全面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受亚州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缓滞的冲击,诸多非文化国有商业企业、民营公司和外资纷纷介入出版发行领域,再加上有些“二渠道”不按市场经济法规的“游戏规则”经营图书,图书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疲软,出版社征订数量少、出书难,国有新华书店一股图书(指课本、教材以外所行图书图片)销售下降,效益滑坡。长期计划性经营造成的产销结构失衡等问题得以充分暴露,使出版发行企业靠数量投入型发展的传统经营模式遇到  相似文献   

11.
一2002年初,上海科技出版社启动了“3+1”的体制改革方案,即成立3个图书出版中心:科学出版中心、技术出版中心、医学出版中心和1个期刊经营管理中心。 所谓图书出版中心实际上就是不挂牌的小出版社,虽然没有独立的社号,也没有独立的银行账户,但却是相对独立的出版经营实体。中心有自主的目标定位与相应的图书策划、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生产协调、统筹分配等自  相似文献   

12.
千方百计解决“出书难”的问题沈永思“出书难”,这的确是困扰出版社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理工科人学出版社,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所谓“出书难”,并不是指所有的图书,主要是那些层次高、印制难、印量少、亏损大的高校专业课教材、选修课教材、研究生教材和学术专著(本...  相似文献   

13.
新的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和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已开始施行,如何科学合理地保障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全国出版社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此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专门成立了《图书校对管理形态研究》课题组,并向全国44家出版社进行问卷调查,征集编校管理信息,共收到回执23份,其中科技社的回执为13份。出版社校对管理形态信息流目前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即体制形态信息、技术形态信息、分配形态信息和绩效形态信息。其中的体制形态、技术形态和分配形态属于“过程形态”;绩效形态属于“成果形态”。出版社通过“过程形态”的运作,产生“成果形态”,用于表明…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图书订货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的历程。它以现场看样订货直接交易取代看目订货中间代理,对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隔山买牛”式的书目征订方式而言无疑是一种改革,对计划经济下“一店经销全国”的垄断式经营体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显示出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就即将于新世纪之初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而言,它的前身是“首都图书交易会”,首届仅有44家出版社、290名书店代表参加,订货码洋也只有676万元;到2000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版社设置摊位达750余个,住会正式代表有3 500余人,几乎全国的出版社和地…  相似文献   

16.
省店经营战略的阶段性转移余坚经过10多年的改革,以“三多一少”、“三放一联”为特征的图书发行新体制已初步形成,图书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在体制变革中,省级书店的地位和作用却受到冲击。一方面,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崛起,集、个体书商的渗透,非图书发...  相似文献   

17.
虽说日本出版界内部矛盾重重,但是日本的出版事业毕竟相当发达的。日本同行经常提到,体制结构合理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劳动生产效率化。这“三化”,也许就是它之所以如此发达的重要经验之一。这里,只就体制结构合理化问题介绍一些情况。一、出版社逐渐向商社方向发展如前所说,日本的图书销售实行以允许退货为特征的寄销制。所以,图书能否卖掉,与出版社的利益密切相关,退货率高低成为衡量出版社经营状况好坏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日本出版社都十分重视促进发行和开拓各种新渠道的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卖书难、买书难,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的根本目标,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发行体制机制改革,并形成以第一渠道新华书店为主导、第二渠道民营书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渠道出版社自办发行为补充的“三足鼎立”的全新格局.三大渠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相互融通,共同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不少基层书店大幅度压减图书征订数,甚至已经征订了的图书也要求退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任其发展,明年将会出现图书市场供需脱节,势必加剧“买书难”的状况,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适应的矛盾将更加尖锐。近来,一些发行部门对图书出版工作批评较多,主要是批评出版社“书价暴涨”、“出版脱期”,造成书店“销售下降”、“库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出版体制的改革,目前仍然留存在图书出版各市场主体间的不合理限制和不平衡保护必将逐步被取消,体现公平、公开、效率优先的市场竞争的经营方式是出版社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出版社经营现状分析出版社的经营方式大体可以分为竞争性经营、垄断性经营、保护性经营三类。各类经营方式的特点分析如下:1.竞争性经营,这是完全按市场的需求经营开发图书商品,在公开、公平、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和其他消费品生产者一样。通过这种竞争,比出了高低,分出了强弱。多年来,依靠这种方式,一大批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