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所谓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是一种对社会能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报道。典型报道与新闻的典型性涵义既不同又相连。新闻人物、新闻事件都有典型性特征,典型性是新闻价值中重要性、显著性的一种体现.意指不是任何人物、任何事件都能构成新闻。典型报道是重要性中的重要,显著性中的显著,是对解决重大社会矛盾起榜样示范作用的报道。有时,对新闻人物报道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也能升华成典型报道。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中特有的一种报道形式.西方新闻界并无此概念.虽然他们有些报道也似典型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褚万宗 《青年记者》2002,(11):16-16
新闻,据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新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二是指被人当作谈资的新奇事情。《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相似文献   

4.
人们大概还记得,十几年前,上海出现了“星期日工程师”现象。工程师温元凯利用节假日帮助市郊某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对方按其贡献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件事经新闻媒介报道以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以后,报纸又相继报道了“渤2事件”,“关广梅现象”,“步鑫生现象”,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以及今年陕西日报报道的“吴轩事件”等。这类新闻可称之为典型事件报道。所谓典型事件报道,就是带有一定偶发性的,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事物的报道。一、典型事件报道的特点典型事件报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偶发性。就典型事件本身来说,有其产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一、忌虎头蛇尾 新闻策划是对将要发生的事件和已经发生的但还未了结事件进行报道的带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谋划。但新闻策划不周就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其结果是,有的后续报道跟不上,有的没有结果,还有的报道不下去,让广大读者从希望走向失望。这不仅影响采编人员的形象,还会影响报纸的声誉。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一是选题不准——没能及时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或者是虽然抓住了,但解决起来很难,或者是当前根本无法  相似文献   

6.
黄益娇 《东南传播》2014,(10):130-131
受地域限制,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内容雷同、题材重复,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城市台民生新闻发展困境?本文从重大事件报道、同一事件报道、典型事件报道、热点事件报道中新闻资源的挖掘和拓展入手,多方面探讨城市台民生新闻如何多重开发新闻资源,提升城市台民生新闻报道力。  相似文献   

7.
在地方党报的日常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中,非事件性新闻占有很大比例。各行业的典型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问题的深度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经验性报道等等,都属于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事件性新闻而言的,是对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高玲 《记者摇篮》2006,(7):56-56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并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它可以满足听众获得真切现场感受的需求。现场报道由现场音响和记者现场解说两部分组成。现场音响又包括新闻事件的现场实况音响、新闻现场的人物访谈。这两部分就像是现场报道的两条腿,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一、选择典型音响增强新闻感染力没有现场音响,就没有现场报道。但不是现场所有音响都可用作现场报道,而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最有新闻价值的音响。只有典型音响,才能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004年记者采制的《清欠办公…  相似文献   

9.
全景报道的产生有社会需要和媒体自身竞争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面对大量的信息流不断的视觉、听觉冲击,人们对新闻事件广度和深度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不再满足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总结式.概念式报告,受众既要知道新闻的结果,也要知道新闻发生的过程,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这就要求电视人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时.尽可能传达同一时空下事件发展中的多层面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0.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国喜 《记者摇篮》2007,(7):102-1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一般动态性报道,即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画、声,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2.
信息的全球流动,扩大了人们关注的视野,国际事件可能瞬间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去年以来发生的伊拉克绑架华人人质事件,巴基斯坦袭击、绑架中国工程师事件,中国在阿富汗的施工队遭袭击事件,印度洋海啸以及引起公众强烈反应的”苏丹红一号”事件,都是典型的国际新闻引起了国内强烈的同步反应。在涉华事件报道方面,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比较起来,有着许多劣势,但如能够正确处理好自己读者群对涉华国际事件的关注方向,选准自己独特的报道视角,地方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也能出彩  相似文献   

13.
张长生 《青年记者》2012,(11):43-44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的新闻作品,既包括消息、通讯,也包括特写.在各种新闻体裁中,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胡弋 《新闻前哨》2005,(9):51-5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与保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已由过去的边缘性话题,上升为主要新闻源。环境报道在大众传媒日常报道中占有的分量越来越重。采写一篇环境报道并不难,但如何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新闻报道能“落地有声”?笔者以为,这需要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启发报道思路,去分析、把握新闻事件,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关注人群的利益诉求,环境报道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而且使问题的解决变得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15.
非事件性新闻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是点面结合,以面为主,反映事物发展变化中的阶段性、倾向性、经验性或典型性。从体裁上说,典型报道、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等皆属此类。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较为宽松,但必须有合适的新闻由头,必须把握适当的报道时机。俗话说:馍不熟,气不圆。非事件性新闻与突发性事件新闻不一样,突发性事件新闻必须抢时效,而非事件性新闻则不一定要抢,有的甚至还要等一等,压一压,养一养,等事物…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报道是人类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这类报道一般来说,以非事件性新闻为主,依靠数字说话。它没有民生新闻那样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没有突发性新闻事件那样强烈的现场感,也就是说经济报道在表现方式上存在着呆板、  相似文献   

17.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事件或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一篇好的通讯能够反映时代的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理性的深层次上的思索。一篇好的通讯能够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化手段去表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由于通讯的写作比其它新闻体裁更为复杂,所以,通讯写作的思维形式也应别具特点。  相似文献   

18.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在“何因”这个要素上,即通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的挖掘和交代,揭示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更深层次的新闻事实。解释性新闻同样属  相似文献   

19.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20.
化解典型报道面临的多重挑战,焕发典型报道活力,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寻找钥匙。典型报道需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典型的发掘要深入社会各阶层;尊重新闻规律,塑造典型回归新闻本位、客观全面、立体可感、真实可信;坚持新闻报道艺术性,典型传播要内容和形式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