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宁夏     
我又一次置身宁夏,尽管它贫穷,我却眷恋着它,许多原因将我与它联系在一起,最起码的是,当我身处其地时,只觉得家是那样近,亲朋好友之情将我包融。出发前,一位中国同事问:“为什么去宁夏?”我明白她的问题的含意,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都认为宁夏决不是休闲疗养之地,  相似文献   

2.
宁夏新视野     
这已是我第六次踏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土地了。然而,许多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甚至很多中国人,如果不借助地图,也不能确定其位置。这一隅之地镶嵌在甘肃与内蒙古之间,我第一次访问它是在1995年。第二年,我在那里结婚,丈夫就是宁夏人。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一天,当丈夫说我们退休后在宁夏而不是在北京买一幢房子时,我的心猛然一跳,思忖道:“就是死甚至离开我热爱的中国,也不……”因为  相似文献   

3.
宁夏华西村     
被誉为“塞上明珠”的宁夏华西村,占地1333公顷,现有760户,4300多人,都是近3年从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同心4县迁来的贫困户。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后,开垦400公顷荒地,种麦种菜,养猪养羊,开始过上温饱的生活。创业之初,村管委员提出“扶贫先育人,扶贫先立志”。他们组织村民观看江苏华西村艰苦创业的录像,参观本村勤劳致富的家庭,使他们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还组织村民参加水田种植、温棚蔬菜种植和饲养良种猪、羊的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4.
外地人占多数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海南省、台湾省差不多,是中国的一个小省区。但它却是一个“移民”大省,外来人口在这里所占的比例之高,如今恐怕像深圳、珠海这样的城市才能与之相比。目前占全区人口三分之一的回族,绝大多数是唐代至西夏时期  相似文献   

5.
国人的陋习     
我讨厌的地方,一是不干净的厕所,二是太精英荟萃的“沙龙”。西方人见面时,从来不问:“你吃饭了吗?”中国人极少有为了维护自我而大声说“不”的。正如中国人即使在厕所见了面也要问:“吃了没有?”“创收”取代“发财”,其实还是“发财”的那点儿  相似文献   

6.
张云龙 《职业圈》2014,(4):30-31
“道”始于《老子》,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道”就开始分成“天道”和“人道”,“天道”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和规律;“人道”就是指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支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广泛的影响,经济生活也不例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中国经济主体的被动性国民经济主体应该说是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类自身生存状况,主要靠人本身。然而,儒家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命”成了人之外而又主宰人的主体。人的经济活动被认为是不屑一顾,不知天命。孔子说,富裕如果是可以追求的,那么为人赶车他也不在乎;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我行我素,任其自然吧。言外之意,富贵在天,并非人为。  相似文献   

8.
鲁迅所语“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句话,一是鲁迅在说自己发现了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部实有的食人史,另一种理解是鲁迅“所悟”,既指发现了实有的食人史,又指发现了“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吃人史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肉被当做商品的商业性吃人;一类是人肉被当做食粮和美食的非商业性吃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需要“走出去”,中国必须“走出去”,这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中,不仅人要走出去,文化要走出去,思想要走出去,更基础的是企业要走出去,品牌要走出去,产品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曾向一位外国教授解释中国人眼中的“春节”,我说:“春节就像是你们西方的圣诞节,它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合家团聚的节日。”那位教授会意地点点头,不过随即反问道:“不过西方可没有浩浩荡荡的‘圣诞运’(因中国“春运”而想到的字眼)。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人为了赶在那几天回家,会愿意塞进那么拥挤不堪的火车,甚至有人为了全程无法上厕所而准备纸尿裤。”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华西村与江苏华西村 3年前,我采访过江苏省的华西村,它是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第一个致富的村庄。实际上,叫它“村”是很不恰当的。因为它的基础设施水平、服务娱乐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在排位上已远远超过了一些称为“城镇”的地区。我又一次来到了华西,但这次是到了宁夏的华西,它是中国政府实现东西合作和尝试缩小其间差距的一个方案,由江苏华西村来帮助宁夏华西村的发展。村委会主任韩国才先生认为这是消除宁夏贫困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那么,这两个村子又是如何合作的呢?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的“女娲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中国北方黄土高原的山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这里不仅是“三皇”(唐尧、虞舜、夏禹)的帝都(平阳、蒲坂、安邑)所在,而且还有“女娲陵”、“人祖山”、“炎帝陵”、“稷王山”等多位中华民族伟大先祖人物的活动遗迹。甚至“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诚信古国.“人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是要求建立诚信的观念.远在汉时,沿着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中国商人的诚信已经传向遥远的他国;近在清时,晋商在经商过程中坚持“诚信”成就了几百年的辉煌.可以说这是我国的经商文化,也是我国早期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万江心 《职业圈》2010,(1):34-37
“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佛家所说的“道”,是“中道”.是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道:一首一走.  相似文献   

15.
过年,是中国传统风俗习惯.许多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过年,领略那悠久而神秘的古老化。“洋人”是怎看待中国人过年的?几位今年到阳朔过年的“洋人”向笔谈起在中国过春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大山说他认识中国人、中国人认识他都是因为有相声,小品做“中间人”。“而我是很偶然地闯入中国说唱艺术大门的。”这个偶然发生在1988年。这一年大山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毕业后,作为中加互换学者项目成员被派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中国语言文学,当时他的中文名叫路世伟。两个月后,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预备做一个外国人参加的节目,路世伟“不幸”被委派了这个任务。节目是小品,名叫《夜归》。排  相似文献   

17.
谭震 《对外大传播》2006,(12):10-12
在首届跨文化传播论坛中,来宾和听众主要是传播业者或文化学者.陈奇伟作为跨国企业的潮头人物在整个论坛中十分引入注目。论坛后,记者采访了他。这个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最高长官”以他的敏锐和温和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说:“文化需要作为产品来经营。” 他说:“我认为中国文化就是中国13亿人的行为。” 他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让女儿学习中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底汉学家顾彬的“垃圾事件”带着反讽的意味,象征性地证明了误解的力量。早在此之前,顾彬多次撰文说明,汉学家有误解“中国”对象的权力,汉学的跨文化理解具有“误解的正面意义”,所以,并非“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汉学对“异”文化的研究,对西方而言目的是从他者的视角审视他们自己,对中国而言,汉学的(误)理解使中国人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自我。顾彬的现代阐释学解释了何以汉学家有误解中国的理由及权力。  相似文献   

19.
刘康 《对外大传播》2011,(10):38-39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汪调研》让我们可以从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和角色,同时可以深层次地比对我们所宣传的“中国形象”和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底的《环球时报》英文版年终回顾,我访问了一系列中外知名学者,问题之一是“谁是2009最亮丽的国家”,答案毫无悬念,众口一词是中国。自此两年来,“世界围观中国”不再是中国人的假想。如今假如哪家国际媒体没有中国版面,不关注中国话题,它一定彻底out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