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土兴和王彪两同志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的探讨》(见《丽水师专学报》1984年第2期)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普遍形式”,而不是“最高形式”,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这里首先涉及到:什么是“最高形式”?朱、王两同志把“最高形式”理解为“最后形式”。学术界对“最高形式”的理解是指“最发达的形式”。本文对这一差异存而不论,就以朱、王两同志的观点即“最高形式”就是指“最后形式”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就朱土兴、王彪两同志的《“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探讨》(简称《探讨》提出过一个问题,即完全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是不能得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的结论,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也就是说,要证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就必须突破关于发达  相似文献   

3.
朱士兴、王彪两同志对“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而是社会主义生产(见《丽水师专学报》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朱文)。对朱文中的一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特提出来求教于两位。通观朱文,其立论的出发点是:提“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残余,必然人为地限制它、取消它,不利于商品生产的发展;我国现阶段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就只能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真的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吗?我们认为不然。  相似文献   

4.
迄今,我国几乎所有较权威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关系自身发展的顶点”①。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顶点”的提法,如果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最后一种历史形式,那么社会主义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似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关干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形式,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存在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原因是什么,同资本主义的商品和商品生产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谈点粗浅意见,和大家们讨论。一为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存在商品和商品生产,首先应当弄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商品、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志为了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商品生产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说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企业是商品生产,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是商品交换),提出了这样的论点,即:商品和商品生产产生、存在的原因仅仅是社会分工,并否认斯大林关于“转移所有权”是商品的基本特征的论断。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两因素论”的反动观点。书中写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二重性,一方面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因素;一方面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传统或痕迹”。他们宣称认识这个“二重性”,是“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形成的前提。”从这个前提和基本观点出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商品制度百般诋毁,把它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是产生资本主义和“党内资产阶级”的“重要经济基础”等等。彻底批判“四人帮”的这本“帮书”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问题上的谬论,是摧毁他们反动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不容篡改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那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问题上肆意制造混乱。这本“帮书”说:“商品经济毕竟是资本主义的旧土壤”;“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无论从它的形式和实质来看……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把社会主义商品制度丑化为资本主义商品制度;这是彻头彻尾的反马克思主义谬论。商品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现象。它存在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共有的经济范畴。作为商品生产一般,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他们对未来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预见。合乎逻辑地推论山社会主义阶段将不再存在商品生产。这已是毋庸置疑的定论。但个别同志不顾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个思想体系,而只是根据他们在一定条件下的个别论述,便断定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见过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生产(李世华:《马克思恩格斯预见过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生产》,《党校论坛》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李文”),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李文”说:“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生产,除社会分工这个一般条件外,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见到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刊载了樊继刚同志的《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的再探讨》的文章(以下简称“再探讨”)。该文断言:“用公有制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来解释社会主义商品存在的原因,已为实践和理论所否定”。认为“长期以来,人们把私有制解释为商品生产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错觉,就象雷鸣与闪电之间不是因果联系一样,私有制不是商品生产的原因"。这就不但否认了两种公有制形式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之间的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任何形式的商品生产都具有私人目的和社会目的两重性;商品生产私人目的和社会目的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且两者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目的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人类生产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必然发生如马克思所说“互相交换其活动。”人们互相交换活动采取的经济形式,在人类历史上是循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向前发展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进步。由商品经济过渡到产品经济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未来事情。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尽头。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是组织社会主义生产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二章和“答亚历山大·伊里奇·诺特京同志”第三点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存在的原因和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人类社会的商品生产,就其一般来说,存在简单商品生产和增值商品生产两种形式,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值的商品生产有其一般规定和客观规律。建立在资产阶级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是增值商品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资产阶级运用这一商品生产形式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使自己发财致富,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公有制和联合劳动基础上的又一种增值商品生产形式,它所实现的增值属于国家和人民公有。国有企业要按照社会主义增值商品生产的规律、要求,以增值为目的,改革不适应的旧体制,努力实现增殖,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2.
<正>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已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不仅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而且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样,就与马克思与恩格斯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新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时都曾经提出:在共产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这一理论。他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货币资本会完全消失,因而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货币问题就成为完全次要的了。”一八七八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又重申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他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相似文献   

13.
我和李振江撰写的《究竟什么是论证》一文(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同志《论“承认”》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接着张盛彬、杨世秀同志又分别撰写了《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关于论证、论据与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肯定刘宗棠同志的观点,并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论证”的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张盛彬、杨世秀同志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杨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反驳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广大农村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专业户、重点户、新经济联合体(以下简称“两户一体”),适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了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本文拟就分工协作、“两户一体”与农村商品生产的关系作些初步探讨。发展社会分工、提高专业化协作程度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迫切要求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直接相对立,是一种以商品交换为特征,以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一定程度发展为基础的生产形式和交换形式。社会分工既是商品生产的前提,又是促进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5.
《经济问题探索》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王永江、杜一二同志的题为《马克思是如何论述竞争理论的》(以下简称《竞争》)一文。文章比较全面地引证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竞争的理论,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对文中提出的“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提出来与王、杜二同志商榷。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讲过竞争是规律,更没有讲过“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规律”的观点。就《竞争》一文所引的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也得不出作者的这个结论。以下就《竞争》一文的引语来分析:“在一种商品与只应耗费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表现为竞争的外部强制……”显然  相似文献   

16.
一、调节一般商品生产的两因素 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这个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力图保证各生产部门平衡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由什么调节呢?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指出:“诚然,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即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连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里,马克思指出的不同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调节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两种内在力量。这两种力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而是一般商品生产共有的。社会需要和  相似文献   

17.
最近理论界有人重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问题,(注1)认为斯大林的“两种所有制论得不出完满的答案”,而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受按劳分配规律所制约”,并且推断“即使实现了全都生产资料全民所有,也可能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我认为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理论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商业的作用和意义的问题,而且也涉及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价值理论问题,以及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关系问题。我愿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师院学报》1980年第一期发表了陈柯云同志《论清初的“海禁”》一文,该文对认为“海禁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史学界较流行的看法提出商榷的意见。陈同志明确指出:清初的“海禁”,时间很短,共计不足三十年,它的起因既不是以中断海外贸易为目的,而施行的结果,也并没有中断和严重减少海外贸易。显然,那种认为清初的“海  相似文献   

19.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的东西”?──与李洪祥同志商榷马群林李洪祥同志《初三<思想政治>有几点值得商榷》(以下简称《李文》)一文的第二部分是:“对资产阶级的东西和资本主义的东酉我们也要学习和借鉴吗?”对《李文》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李文》说:“课本在第...  相似文献   

20.
读史二题     
邢丙彦《商榷》读后 《上海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刊登了邢丙彦同志所撰《〈“平齐民”与“平齐户”试释〉商榷》的文章,提出了与《北京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许福谦同志一文对立的意见,认为“平齐民”与“平齐户”是一种人。邢文犀利泼辣,时有所中,是其长处。但谨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