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学校为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改革,在对教师业绩进行考评时,都将学生给授课教师的打分纳入教师考评的总成绩。此举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2.
"双师型"教师及其培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内涵和意义“双师型”教师 ,是在以往中等职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 ,在教师的发展或师资建设和评价等方面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 ,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而提出来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可谓“见仁见智”。纵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 ,归纳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强调“双师型” ,认为中等职校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也能从事实践教学 ;二是从教学与生产两种岗位来强调“双师型” ,认为中等职校教师既…  相似文献   

3.
陈久峰 《教育文汇》2011,(10):20-20
考评教师业绩,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一票否决”项目,我认为是客观公正之举。 学校考评教师会列出很多程序和项目,如民主测评、领导班子考核、考勤、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等。这些程序和项目都会或多或少融进考评者个人的情感因素,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师的业绩,唯有学生的成绩才是硬的。  相似文献   

4.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3,(11):11-13
“德育渗透”(或“渗透德育”),是教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这是非常明确而又着力强调的。具体说:教案必须有渗透德育的设计;评职称、评优、考核的业绩总结要有德育渗透的内容;论文、研究课题,“渗透”更是“保鲜”的话题。总之,没有渗透的课不是合格的课,没进行渗透教育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上面贵之,下必从之。大家都在动渗透的脑筋,做渗透的“文章”,实属必然。我们渗透的工作做得如何?应该说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不过我们还需注意,渗透中的虚浮现象正影响着我们德育的质量。一、渗透岂可张扬?德育渗透属于隐…  相似文献   

5.
"教师主导作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普遍地将“教师主导作用”理解成“教师为主导”,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其实,就汉语的一般解释和教师的基本功能而言,“教师主导作用”应该是“教师的主要以引导学生向某方向发展的作用”,它重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发、指点、引领、感召而非规范、监督、支配、控制。  相似文献   

6.
一、私营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评策略 绩效考评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能力、岗位适应度等进行全面地观察、记录、分析、考核和评价。考评结果是园所实施绩效改进、教师培训、激励、人事调整、薪酬调整的依据。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评包括业绩考评、能力考评和态度考评,业绩考评是对教师承担岗位工作的成果所进行的评定和估价;能力考评是依据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岗位要求,考评教师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显示和发挥出来的能力;态度考评的重点是考核教师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否有干劲、有热情,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服从命令等。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对教师进行“业绩考评”的讨论并不多见。其理由是,像民间企业考察生产、经营部门员工的工作成绩那样去考评教师,实属困难之举。  相似文献   

8.
绩效考评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能力、岗位适应度等进行全面地观察、记录、分析、考核和评价,考评结果是园所实施绩效改进、教师培训、激励、人事调整、薪酬调整的依据。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评包括业绩考评,能力考评和态度考评,业绩考评是对教师承担岗位工作的成果所进行的评定和估价;能力考评是依据岗位说明书规定的岗位要求,考评教师在岗位工作过程巾显示和发挥出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管理存在着专业准备明显不足、“柔性组织”没有建立、管理行为专业性不强、绩效考评没有到位等问题。基于此,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明确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对教师培训院校和机构的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指导支持建立“柔性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制度;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教育文汇》2011,(10):19-19
从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业绩考评来看,大多数还是科学而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学校在最终评定教师业绩中,主要看所带学生考试成绩“一票否决”的项目。我认为,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不利于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专业发展而敞现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部分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专业社会学作为理论依据,其中较为直接的依据是从职业中区分出专业的若干标准,由此确立教师的工作作为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结构。另一部分相关研究则开始立足于教育学科,认为教师专业社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虽有许多交叉,但前者难以替代后者;应该区分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和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并从历史角度梳理从前者转向后者、并在后者中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发展趋势。本文赞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不过,若要有新突破,可能还需从教育学视角,超…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开设的文化课。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英语实质上仍属基础英语的范畴,即英语课主要是学习英语而不是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因而更应突出基础性,强调实用性,注重专业性。专业英语应力求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基础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新”、“美”、“精”、“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的可行性、科学性与优越性已为实践所证明,但随之出现的一些“旁落”现象却令人担忧。 一是教师“旁落”。新课改一改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及作用,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并将其理解为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由学生说了算,教师很多时候成了热闹场面下的“看客”。  相似文献   

14.
“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源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20世纪90年代,它被引入我国。“末位淘汰制”在我国的推广过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即厂矿企业推广阶段、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推广阶段和中小学推广阶段。在我国厂矿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获得了成功。在中小学推广过程中,作为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模式,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先制定教师绩效考评标准或教师业绩考评标准。然后,由全体教师或教师代表对评价对象(所有教师)逐一进行民主评价,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或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之间作出选择。最后,经过汇总统计,按照事先规定的比例(如5%或10%),把排名末位的或排名靠后的教师予以淘汰。  相似文献   

15.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就是说,教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人的一切发展,教育要依靠人去实现发展。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群体,也包括个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是一个泛指的全称和特称概念。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本质,强调教育在人类再生产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我们必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事实上,在过于强调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条件下,确实存在着某些“不把人当成人”来教,而更多地视为知识容器、视为教师的录音机或传声筒的现象。在沉重的应试压力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和学生。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抑制.这种管理.其本质还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由于学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最好的见证人,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考评权力就交给了学生。由于学生是理性人,因此,学生也会在对自己行为益本分析的基础上对考评采取不同的态度,学生个人行为的理性,往往会导致所有学生对教师考评行为的“集体愚蠢”的结果,使考评失去了其应该达到的激励教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应该坚持为就业服务的方向。教师需要确立服务意识,并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教材的选编应该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并注重普适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教学上应该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根据中职学生知识和心理上的特点因材施教。综合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系统科学理论所揭示的系统元素普遍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可以为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评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从系统建构的完整性分析,应进一步完善教师科研业绩考评机制的设置;从系统构成的多样性考虑,应进一步优化教师科研业绩分类考评的设计;从系统生成的动态性观察,应进一步更新教师科研业绩考评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业绩考评的效应取决于考评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等因素。文章着重论述了高职教师业绩考评的价值取向和基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