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活动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为其进入幼儿园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儿童能力发展的规律,节奏比音高更早地被感知的特点,我们积极探讨了在2岁~2.5岁亲子班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宝宝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内心感觉,从而让节奏学习始终贯穿了整个亲子活动中,让看似抽象复杂的节奏学习变得生动、易懂义好玩.  相似文献   

2.
亲子音乐活动对宝宝和家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成长,有助于家人了解和扩展宝宝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亲子班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为其进入小班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到节奏能力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3.
方芳 《学前教育》2014,(6):39-41
1岁左右的婴儿听到音乐已能做出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如随节奏点头、摇头、拍手等。个别婴儿甚至可以伴随音乐“舞蹈”,跟着音乐叫上一两句。亲子音乐活动多数是家长带着宝宝进行被动感知、身体空间位移,宝宝在与家长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4.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缺少节奏的音乐就像缺少躯壳的灵魂。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采用奥尔夫节奏教学法,能够从幼儿出发,在幼儿声带发育尚未成熟的时期,引导幼儿通过节奏律动打开音乐学习的大门,理解并初步掌握音乐语言,增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让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体现出丰富个性和生命活力。文章结合对奥尔夫节奏教学特点的分析,初步探究了奥尔夫节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并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但在音乐实践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节奏训练与实践活动两分离,从而使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显得枯燥难学,学生兴趣不高。但如果教师能根据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效果则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沈瑶珣 《考试周刊》2014,(85):195-196
<正>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就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呢?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一、从寻找声音中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1.在音乐活动中模仿表现节奏,初步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音乐节奏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有效地开展音乐节奏活动,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幼儿园中班音乐节奏活动中进行有效指导,以期构建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的音乐节奏活动方式,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促进中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张生武 《学周刊C版》2020,(1):179-179
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音乐节奏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有效地开展音乐节奏活动,让幼儿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幼儿园中班音乐节奏活动中进行有效指导,以期构建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的音乐节奏活动方式,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促进中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活动1 拍拍小皮球(适合2岁~6岁幼儿)活动对象分析2岁~6岁的幼儿,虽然掌握了大多数日常基本动作,但还不够协调,同时他们也喜欢模仿父母或老师的动作。活动通过教孩子随着欢快的音乐学习拍皮球,让孩子体验节奏的感觉,以提高孩子动作的敏捷和协调。活动步骤1.准备一小段音乐(最好是孩子熟悉的,轻松欢快,1/4拍,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2.让孩子熟悉这段音乐,告诉他播放所需的时间。3.父母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打(双手、单手都可)小皮球,让孩子模仿。4.提高动作难度,如随节奏挪动脚步,向前走,向后走,或和孩子玩接力赛(亲子合作在…  相似文献   

10.
王丹 《学前教育》2011,(6):39-39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节奏的把握直按影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一些教师接受了音乐教学法的培训,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在活动组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如,如何在节奏训练的同时关注儿童的兴趣?如何以音乐能力发展为主线结合好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合作中既获得审美体验又掌握一些切实的节奏技能?下面就董老师所设计的节奏乐活动《小蜜蜂》进行一些讨论与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11.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幼儿园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和性格,音乐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才能真正享受音乐,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然而,音乐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们看不着、摸不着,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无法理解音乐的节奏、强弱、音调高低等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音乐课程,把音乐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之中,让幼儿通过唱唱、动动、跳跳、玩玩等游戏,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13.
在节奏乐的演奏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倾听和分辨音乐的节奏中,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乐曲的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儿童发展水平,我们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会倾听,结合语言、动作、体态、声势、图谱、打击乐等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在节奏乐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享受到节奏活动的快乐,感受节奏之美,发展幼儿运用节奏乐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从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包括舞蹈、律动和其他节奏活动。其中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音乐活动。通过律动,幼儿能获得直观经验,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对音色的辨别能力,增加节奏感,促进身体的协调性,扩展幼儿的想象范围,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人们是通过对音高、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所引起的联想来达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的,而音乐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动态的体验活动中逐渐得到培养和提升的。学会“聆听”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提高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音乐活动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思路】《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深受孩子和家长们喜爱的亲子综艺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目前大部分爸爸较少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且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爸爸的教育资源,邀请并引导爸爸参与本次亲子音乐活动。活动以爸爸和孩子熟悉、喜爱的《爸爸去哪儿》的主题音乐和故事线索为载体,创设森林游戏的情境,通过亲子捉迷藏、开音乐汽车等游戏形式,引导爸爸和孩子倾听音乐信号、感受音乐变化,伴随音乐自主、愉快地进行表现与互动。我们期望通过本次活动,让爸爸现场了解、亲身体验开  相似文献   

17.
0~1岁年龄段宝宝在语言发展上正处于吸收阶段,为了让宝宝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更好地吸收语言元素,我设计了一堂奥尔夫音乐活动。首先让宝宝听一首无词歌《宾夕法尼亚之梦》。歌曲旋律优美,每个乐句后都带有一段休止。我一边唱歌一边做连续的身体示范,让妈妈抱着宝宝或左右  相似文献   

18.
王玉群 《教师》2014,(34):92-92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进行节奏训练是课堂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学生潜在的节奏感,让他们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十分浓厚。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节奏练习中,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掘生活情境中的节奏,利用音乐游戏、律动、童谣等形式将节奏练习融入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感知体验和表现节奏,增添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能动性,探索出音乐节奏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视唱能力,为其终身学习音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按节奏仿编填充歌词。学习看节奏卡表演歌曲,培养幼儿读节奏卡的能力。 2、根据仿编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