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特点,将小学的学习发分为3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小学低年级),3-4年级(小学中年级),5-6年级(小学高年级)。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刚刚入学的孩子,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自己的社会角色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院系在校学生的考学动机、入学后学习动因,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期望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今后的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对天津体院1998年新生的调查与访谈中发现新生入学后有许多不良心态,造成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不适应感,并产生一些实际困难。就此,提出学院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应深入了解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采用针对性措施如建立正确学习导向、加强心理疏导、关心生活解决困难等项对策,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要强调“教法”,而且还要强调重视“学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本文通过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探讨,旨为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能产生积极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适宜开展合作学习。排球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排球运动本身的特点为排球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在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结合排球项目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程亮  祁红  郑国祥 《体育科技》2011,32(4):115-116,123
合作创新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团体研究性学习,它一方面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同时也强调小组成员的独立性和探索精神。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践教学,对合作创新学习的概念、主要理论支撑点及实施的注意事项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合作创新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积极地意义,也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1.1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他们进行体育学习的基础.然而,当前中职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不高,李兰等人的研究指出,职校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表示喜欢的占26.5%,非常喜欢的占5.3%,对体育课程喜欢的人数占30%多.超过50%的中职生认为一般,而14.8%的中职生不喜欢体育课程.该研究表明,几乎2/3的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表示无所谓。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美国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了解其国家标准、培养目标、入学要求及课程设置等相关的培养环节,学习和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希望对中国的体育师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是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不但要求学生要善于动脑,更要求学生要善于动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其自身特点的独特性对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但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新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面对人生的转折,容易出现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环境的适应和陌生的人际关系等。大学体育的学科特点,可以在新生入学初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起到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学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走访等研究方法,调查了毕业生、高校体育系(部)主任和毕业生关于学校目前课程设置的意见。结果显示: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徐州幼专")学前体教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内容重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较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比例较小。在必修课方面,出现了重复课程,需要删减,缺少教师教育类课程,调整部分课程的学分和开课时间;在选修课方面,课程门数较少,比例只占到7.2%;其中专业选修课设置方法单一,只有专项选修课开设两个学期。课程里教学实践模块,不能一味的追求见实习的时间。课程设置优点是与学前教育专业逐渐接轨,缺点是课程教学达不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实用性的社会需求、学时结构不合理、课程对在岗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12.
全程实践教学以实践为核心概念,具有"双目标""多场所"、"双导师""全程性"的特点。在内容体系的建构上,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形成由体验层、实验层、践行层构成的体育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赋权增能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与有效策略。首先,从传统惯习与现代场域场景变化中体育教师身份认同、能力胜任、情感关注和文化积淀等方面的不适或冲突,窥探了课程改革语境下体育教师赋权增能行动困境的多重表现。然后,本着课程整体推进"赋权"行动路线与局部"增能"问题发现路线,从"超量"赋权、"错位"赋权、"表面"增能与"低效"增能等方面探讨了行动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坚持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本体调适与由下向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双向思路去寻求解决途径,提出从课程走向课堂—关注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递进式调适落实思路和优化措施方法,促进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实践,才能为有序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20年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中的若干认识问题,包括体育新课改是健康与技术之争、是唯兴趣论、对现实问题的把握和分析存在认识偏差、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模糊了课程目标、缺乏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否定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否定教师教育的主导地位、出现1条错误的问题认识和解决链条等10个方面,对其进行回应,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学 《体育学刊》2007,14(5):96-99
为了提高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分析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方面有缺陷和残疾的少年儿童,其身体和心理有别于正常儿童少年;身心缺陷的补偿与康复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追求体育课程的缺陷补偿和康复功能;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应遵循的重要原则、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场地器材应符合残疾儿童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体育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以此为起点。探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气排球运动凭借良好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等,以及相对较低的运动技术要求和较强的趣味性,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体育课堂运动项目。气排球在中学体育推广,对丰富中学体育教学项目内容、解决中学体育教学技术问题、丰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说,在中学体育推广气排球还面临着课程建设不足、气排球运动场和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因此,加强气排球在中学体育的推广,还要在课程建设、气排球运动场建设和专业师资配置方面下功夫,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data from a larger study into the ways in which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PETE) students engaged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during teaching practice (TP) in Ireland. The study comprised one umbrella case study of Greendale University, schools and PETE students that consisted of five individual cases: tetrads of PETE student teacher, cooperating teacher (CT), University tutor (UT) and School Principal (SP). Each tetrad was defined as a unique community of practice located within the wider structure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policies on teacher educ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over one academic year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grounded theory as a systematic data analysis too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each of the five cases, support for PETE student learning was, to some degree, dysfunctional. In particular, it became evident that there were two conflicting teacher-learning curricula in operation. The official curriculum, expressed in policy and by SPs, UTs and CTs (also referred to as mentors), valued a PETE student who cared for pupils, had a rich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knew how to plan for and assess pupils’ learning, valued reflection, and was an active member of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The unofficial but essentially more powerful enacted curriculum, encouraged PETE students to draw upon their own resources to lear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an isolated and unsupported manner.

The data highlight the force of the unofficial curriculum and the ways in which PETE students were guided to the core of the dysfunction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by untrained CTs (mentors) and untrained UTs. PET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learned to survive in a largely unsupportive profess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just as theories of social reproduction intimate, indicated that they would reproduce this practice with PETE students in their care in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 cases similar to those studied, there is a need for teacher educators in Ireland, (in both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to critically interrogate their personal practices and implicit theories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o engage in training for their role.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PETE students in Ireland could benefi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that act as fundamental units of high quality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cases studied, this may have led to a stronger focus on the intended or official curriculum of TP, led by the revised maxim: ‘Do as we say and as we do’.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毅 《体育学刊》2006,13(3):84-86
体育教师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不能单凭自身的运动技能和基本教学理论从事教学,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解决问题并实施决策的人,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