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疗和教育     
万玮 《江西教育》2006,(11):34-34
一、医德与师德 职业道德是一种比职业更重要的东西。古往今来,最强调道德的莫过于医生与教师这两种职业了。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教师更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医生与教师的道德要求甚至超过了其职业要求本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职业与角色、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两对概念进行辨析表明,教师的角色成分强于职业成分,教师道德不宜定位成职业道德,若把师德定位成职业道德,会弱化师德的主体性作用,淡化教师个体的角色意识,导致师德建设被其他道德建设所掩盖,导致在具体要求层面师德出现模糊性等问题。把师德定位成角色道德可以有效规避前述问题。师德这种角色道德的教师职能的实现主要靠角色扮演来体现,具体体现为一种多元化角色的道德主体,角色道德背后存在一种特定的角色利益,也有其特定的角色道德内涵以及实施范式。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责任的特殊社会性职业。师德是教师的职业(执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和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正确理解,是对这种社会性行为的坚定而持久的内在信念,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要警惕两种错误做法:拔高"德"的尺度,过分要求教师"应然",使教师承受不应该且难以承受之重;或矮化"德"的水准,牵强教师顺应"实然",而使教师不能达到其特殊职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与困惑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它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也可以说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在实践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一般认为两者是可以相通的,均强调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细究起来,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一、“会诊式行动研究”模式的指导思想“会诊”原本是指各科医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我们将此“会诊”运用到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会诊式行动研究”,“会诊”的对象是某位教师的某堂课,“会诊”的医生是参加校本教研的全体教师,通过教师的“会诊”,对教师的教学各方面把脉诊断,细数健康状况,描述病情表现,分析病情成因,提出治疗方案,进行调理治疗的过程。会诊式行动研究是反思性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更注重自我反省和集体协作反思,在“会诊”中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反思修正。同时会诊式行…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通过其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及其表现出来的社会效果,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道德规范,笔者以为可用“红心、爱心、慎心、耐心、潜心”加以概括。1.红心红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是师德的核心。具体地说,教师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己任,这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最根本的道德要求。有道是:“干一行爱一行”。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不能见异思迁,更不能唯利是图。人们把…  相似文献   

7.
周有利 《江苏教育》2008,(11):44-44
这几天正在教《海伦·凯勒》一文,沙利文与萨勒老师对海伦·凯勒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更清楚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有尊严地教”是来自内心道德力量的主动担当,一种权利与义务共在的职业操守。它不只是依靠社会监督、公众舆论、法律条文的强行约束,而是一种不矫情、不掩饰的真实而又自然状态下的“教学并生活着”的“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人需要营养,“鸡汤”乃很好的营养品,“心灵鸡汤”是使心灵得以滋补、润滑的灵丹妙药。“病去如抽丝”,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的三“心”二“意”则是上乘的心灵鸡汤。祖母的爱心就心理学而言,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  相似文献   

9.
"教师""医生",这两个在社会上备受尊重的职业,其职业性质颇为相似。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而教师的责任则是"长善救失"。一个是从肉体上疗救病痛,一个是从精神上救治愚蒙。二者如果技艺不精,甚至很差,都可能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共识:到医院看病,都喜欢找一个年龄偏大的医生,喜欢让一个老中医给诊断诊断,觉得这样更放心一些。在学校里,我也喜欢去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的课也许没有年轻教师的课那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且是一种具有特殊育人功能的专业。不是有知识就可以“为人师”,教师专业要求教师要有学科知识,还必须有专业精神、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第二,教师的知识能力既具有学科专业性,更有教育专业性。目前有些教师不能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缺乏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第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奋斗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凤兰是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4年,担任年级组长22年,班主任工作31年。多年的教育实践使她体会到:“知识是力量,道德也是力量,甚至道德力量更伟大。”她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工作中,她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不仅是“学师”,而且是“人师”,成为学生人生的指导者、生活中的朋友和心理保健医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是中学阶段极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学生对学校、教师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规范进行逾越的故意行为,因此调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调整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理解、沟通、治疗与干预等几种手段。一、理解——打开学生的心门理解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理解学生逆反的原因,其次是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增…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教师被认为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然而,近年来,僭越师德底线的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师专业道德的意涵。师德“高标化”与“底线化”存在“两难”困境:教师面对过分理想化、崇高化的教师专业道德,道德楷模形象被过度拔高,使其背负起沉重的“道德枷锁”;现实中发生的僭越师德底线的事件也体现了一些教师希望挣脱“圣人”道德形象的桎梏,师德标准逐渐下移。应从正当与高尚、职业与个人、目的与义务三个方面分析教师专业道德本质上存在的两分冲突,进而从“责业”“敬业”“乐业”三个层面构建理想的教师专业道德意涵。  相似文献   

14.
幼儿与青少年一样,“大脑不是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欲被点燃的火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充当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应该是星火燎原之助燃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许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平日幼儿见到玩具,常带有一种自发的创新欲望,但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在体育活动时,常常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威严,做什么都要求幼儿排好队,动作要整齐划一,或者“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在玩…  相似文献   

15.
体验智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境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如果说体验良心可以称之为教师道德成长的一种高境界的话,我以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境界则可以概括为体验智慧。这种提法基于对时下人们逐步重视起来的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反思,严格说来,是基于人们重视教师专业化却并没有充分地弄清专业化的实质。长期以来,教师都只是具有学科专业化却不同时具有职业专业化的群体,有两种至今都不曾被质疑的事实可以证明这样的判断。一是人们在师范教育中长期讨论却莫衷一是的“师范性和学术性谁轻谁重”的莫须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表明师范性不是学术性,教师不具有职业的专业化。二是向社会招聘教师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体验良心可以称之为教师道德成长的一种高境界的话 ,我以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境界则可以概括为体验智慧。这种提法基于对时下人们逐步重视起来的教师专业化问题的反思 ,严格说来 ,是基于人们重视教师专业化却并没有充分地弄清专业化的实质。长期以来 ,教师都只是具有学科专业化却不同时具有职业专业化的群体 ,有两种至今都不曾被质疑的事实可以证明这样的判断。一是人们在师范教育中长期讨论却莫衷一是的“师范性和学术性谁轻谁重”的莫须有的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表明师范性不是学术性 ,教师不具有职业的专业化。二是向社会招聘教师并…  相似文献   

17.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师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社会大众认为现在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了,而一些教育理论界人士却大声疾呼不要给教师过高的道德要求。教师道德由教师职业伦理与教师个人道德组成,对教师道德的评价应该从教师职业伦理、教师个人道德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这一矛盾现象源于传统教师道德观没有区分教师道德的两个维度:社会大众针对职业伦理,而教育理论界针对个人道德。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的去道德化现象使得人们对教师道德的评价越来越忽视个人道德维度。由于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所以教师道德评价的个人道德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评价不仅要认真考虑职业伦理维度,更要关注个人道德维度及其与职业伦理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真话与大局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真话并非一概都好,有时为了维护大局,就是不能说真话;假话也并非一概都不好,世上还有美丽的谎言。美丽的谎言确实是有的。对于患绝症的人,人们往往对他隐瞒病情,说他得的不是癌症,而是炎症,其用心良苦,自不待言。两军交战,对于敌对的一方,也不能说真话,所谓“兵不厌诈”,体现的是兵家的智慧,也在“美丽的谎言”之列。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假话和谎言却是这样两种类型:一是对上不说真话。检查计划生育时瞒报人口,申领救灾款时又虚报人口,甚至一个村就可以多出7000人;讲政绩时虚报人均收入,把百姓说得越…  相似文献   

19.
“当一名教师难,当一名好教师更难,当一名让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名师难上加难。”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教师被圣化为一种精神模特和道德标兵,以标准典范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然而,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生涯,从始终铁肩重荷的心路历程中已感到许多欲说还休的困惑!困惑一: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少地区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惟一标准。有些学校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教师排名,实行末位淘汰制。这样的威慑迫使教师仍旧要以“加大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王肖萍 《课外阅读》2011,(1):201-201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成果,至今仍被普遍使用,其基本方式是通过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互动实现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反思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个人认为,“望闻问切”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教学效果做到更优质、更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