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题回放 (1)以“那一双——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  相似文献   

2.
渴望     
小时候,渴望得到父母的宠爱,渴望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渴望看到父亲慈祥的笑容;上学了,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渴望得到学校的奖励。长大了,我明白了什么是渴望却怎么也不明白渴望什么,总是在无边的黑夜里悄悄问自己:我渴望什么?一遍遍地询问之后才明白,原来我什么都渴望。16岁,一个稚气未脱的年龄,一个花蕾初绽的季节。16岁的我渴望画画,画棵小草,那是我的昨日——默默无闻;画匹骏马那是我的今日——轰轰烈烈;画只大鹏凌空展翅,那是16岁的我对明日的预言。16岁的我渴望写作,渴望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写出“大漠孤烟直”的苍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教育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简单地说,为师应该有“四到”。  相似文献   

4.
“言为心声” ,作文包含着学生丰富的感情 ,凝聚着学生创作的心血 ,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希冀得到老师的好评。常见的作文评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立意的高或低、结构的严谨或松散、语言的老练或稚嫩、方式的多样或单一等。这些程式化的评语学生望而生厌。学生写作付出心血后 ,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文学”即“人学” ,很大一部分习作往往是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渴望被人关怀、被人理解 ;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 ;渴望老师在适当时候给予点拨。评语是一种交流 ,师生之间的推心置腹的交谈。教师要放下评判式的架…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教育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还给学生人性的课程。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简单地说,为师应该有“四到”。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整体,他们也有自尊心,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老师更要给“学困生”以人文关怀,帮他们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利用评价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评价帮助“学困生”得到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小沈阳火了,套用一句小沈阳招牌式的腔调:“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三:夸张搞笑的行头、惟妙惟肖的模仿、经典幽默的台词。小沈阳火了,小沈阳成功了,其实,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渴望自己的价值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小沈阳现象”给地理教师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渴望得到自己理想中的东西。比如,老人渴望年轻,病人渴望早日康复……而我则渴望拥有一顶美丽的帽子。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时候我就很爱美,爸妈都不敢带我去超市,因为我见到什么好玩新奇的东西都想要。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誉,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正是遵循了这一心理特征,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在我校就如何评价学生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巧设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爆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药”。  相似文献   

11.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教育教学中,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5月11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关注家教,解读母爱”的大型报告会,吸引了首都不少母亲们前来聆听。这一天,广大渴望得到教子之道的热心母亲们迎来了两位深受她们崇拜的专家:一位是以“苏杭教子”闻名全国的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苏杭;一位是山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  相似文献   

13.
原题再现 请以“我在____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先从“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几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相似文献   

14.
渴望     
渴望,人生充满了渴望。周末与几个同伴回家。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一路上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树上的嫩芽刚刚张开,小小的叶片嫩得叫人担心它受不住风吹雨淋。一阵轻风拂过,小叶子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可爱极了。我们迎着春风,唱着歌儿,没有任何忧虑。我渴望,渴望留住那一刻的轻松、快乐。一次与朋友们吵架了,大发脾气。从此,我们之间有了一层隔膜,话少了,同来同往的时间也少了。现在我真的很想对他们说:“对不起,那次我不是有意的。你们能原谅我吗?”我渴望,渴望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得到宽容,得到友谊。期中考试后,当听到老师念到我的名次时,我…  相似文献   

15.
先请大家“认识”一道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渴望     
一本期碰撞题目从小到大,我们有无数想要的东西:小时候想得到玩具、冰激凌,长大后想得到好成绩、演出机会……那些我们渴望得到的东西激励着我们成长,让我们为之欢喜、流泪。请以“我最想得到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550字。  相似文献   

17.
《珍贵的教科书》讲的是1947年春天,在保卫延安的战争环境中,小学生们是怎样坚持学习的故事。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中心,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事迹。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文眼“珍贵”,导读全文,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抓“盼书”,了解国情,暗示“珍贵”课文的第一部分讲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思想纯洁、感情真挚的中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生的依恋,“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爱与关怀、尊重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 ,我选择了“点”为作文批改的突破口。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完整的作文最能准确反映学生在语感方面的弱点 ,因此在作文批改中的“点”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学生在写完一篇作文后最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 ,若及时“点”醒学生 ,就抓住了最有利的施教契机。三是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教师“点石成金” ,增强了写出好文章的信心 ,更有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的“点”睛之处往往能穿透学生语感中钝感的表面 ,直达“灵性”的深处。那么 ,怎样“点”出“灵性”来呢 ?   1 “点”情操。学生由于思想深度或生活阅历的局限 …  相似文献   

20.
段世英 《湖南教育》2011,(12):43-43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特别注意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