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幼儿园206名5~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水平低于学龄期儿童,不同性别幼儿在社交焦虑感量表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女孩的总体得分高于男孩;不同性别幼儿在儿童孤独感量表得分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幼儿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在运气/机遇的信念因子上差异显著;5~6岁幼儿的社交焦虑感、孤独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各因子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对幼儿社交焦虑感具有一定预测力.因此,家长的教育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5~6幼儿的社会交往情绪及情感.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父母教育焦虑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心理控制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619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教育焦虑与父母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在父母教育焦虑与青少年人际关系质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预防父母教育焦虑对子女不同方面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父母应积极培养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自身的教育焦虑影响子女的人际关系质量;相关机构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实践中,应把家庭教育环境作为重要的干预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青少年羞耻感的特点及其与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对924名中小学生施测羞耻感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结果:青少年羞耻感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青少年羞耻感各个维度、心理控制源、社交焦虑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羞耻感在心理控制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结论:青少年羞耻感是心理控制源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癫痫患儿父母中焦虑情绪的流行情况及心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14岁农村癫痫患儿父母80人进行焦虑评定,选择在本院同期体检的农村儿童家长30例为焦虑对照组。并对癫痫患儿父母存在的焦虑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比心理干预1个月前后SAS评分的差异。结果:癫痫患儿父母SA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前后癫痫患儿父母的SAS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癫痫患儿父母焦虑情况比较严重,控制患儿癫痫发作的同时对父母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癫痫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心理控制源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信任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还会通过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探讨父母控制与村镇初中学生行为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行为控制量表、青少年行为量表等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得出结论:初中学生的父母控制有显著的地区类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差异;初中学生社会行为总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反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一方面为村镇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丰富了父母控制和青少年行为的研究,进而为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长教养信念是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一种归囚信念。墩育界已经有人采用教养控制源(PLOC)量表对家长教育成败进行原因分析。也有对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前儿童行为的相关研究。了解婴幼儿家长的教养信念及其影响因素,对指导婴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信念,提高婴幼儿教养质量将起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现状及其特征,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我国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将目前使用父母控制量表(PCQ)评估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研究进行筛选与编码,运用SPSS 26.0和CMA 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Meta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水平整体较低,有利于青少年个体的发展。同时,研究发现,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水平在不同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青少年感知母亲心理控制的水平高于父亲,男生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的水平高于女生,且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在初中二年级尤其显著,被称为“初二现象”。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通过对农村9岁~15岁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适应性、情绪失调、焦虑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章基于此提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习焦虑是影响学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的优化有助于学生学习焦虑的纾解。通过对1588名学生的实证分析,70.03%的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处在较高水平。学生成绩、自我情绪认知等是影响学生学习焦虑的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不但对学习焦虑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影响学习成绩和情绪认知,对学生学习焦虑产生间接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认知——学习焦虑”是主要路径。控制型和关怀型父母与学生学习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控制型的父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的心理。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协作,从优化学生评价体系,树立科学成绩观;建立学生情绪评估常态化体系,开展情绪疏导课程建设;转变教养观念,注重对子女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引导树立具有适切性的教育期望,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等方面制定纾解举措。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选取了广东省广州市多所普通中学共867名初中学生,采用相关量表让他们进行自我报告,之后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结果如下:父母行为控制越多,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越少;父母心理控制越多,青少年内化问题越多。可见,父母的行为控制对青少年发展起积极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发展则起消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辅导。  相似文献   

12.
在线教学引发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各年级家长的教育焦虑都处于较高水平,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结果比较关注,表现出易发火、易疲劳等特点。各年级家长的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新生家长的教育焦虑水平最高。随着孩子年级上升,家长的焦虑水平逐渐下降,但六年级家长的焦虑水平又再次上升,因此小学阶段家长教育焦虑存在显著的“涟漪效应”与“心理台风眼效应”。回归分析显示,孩子年龄较小、不能陪伴孩子、经常与他人作比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佳的家长的教育焦虑程度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三所广西柳州农村初中学生共448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EMBU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因子上与非留守学生差异显著;留守学生在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表明柳州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焦虑水平较高,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考察同伴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特拉华州校园氛围调查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对148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直接效应受到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结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适应有促进作用,且感知校园氛围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对校园氛围的看法,若孩子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低,则家长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其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它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文章采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600名青少年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在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父母的拒绝否认对高、低差异组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的差异有显著性。采取赏识、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从济南市某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02名中学生为样本,采用Shek等编制的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量表、陈淑惠等编制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查。结果:(1)1年之后,父母的心理控制、行为控制均有显著增加。(2)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前测心理控制与后测男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前测行为控制与后测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3)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1年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男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行为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女生1年后的网络成瘾倾向。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预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中学生601人为被试,采用"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探讨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控制源影响有显著差异,重点学校学生表现得更内控;(2)青少年心理控制源与社会适应行为显著关系,其中与适应良好行为呈负相关,与适应不良行为呈正相关;(3)青少年心理控制源可以预测社会适应行为,其中对适应良好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对适应不良行为起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心理控制源能够影响社会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与日俱增。本文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年级差异性显著;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焦虑差异性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特殊的学校教育、日趋成熟的自身因素及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都会促进出国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和加拿大学者合作编制的问卷,以288名中国与加拿大儿童青少年(7~14岁)为被试,考察他们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使用的纪律教育方式所做的判断和推理,结果发现,中国和加拿大儿童青少年普遍对爱的撤回给予较低评价,而对教育诱导的纪律教育则有较高认可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对羞辱和爱的撤回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评价会更低,认为这是一种"心理控制",对儿童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有不利影响。在对羞辱方式的评价中,只有10~11岁年龄组对社会比较羞辱的评价高于连带羞辱。对父母纪律教育方式的评价和对心理伤害的知觉有一定文化差异。两国儿童青少年对家庭纪律教育方式的道德判断与推理共性大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