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60~69岁的7 54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试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老年人体力活动情况和体质状况.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体质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并探讨不同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体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女老年人随年龄增加体质状况的变化存在共性,表现为收缩压和选择反应时的增加(P<0.01),以及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的降低(P<0.01).其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更快,选择反应时的反应时间延长更明显,而男性老年人握力下降速度更快.2)对老年人体质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并呈正相关的体力活动有散步、体育锻炼、骑自行车,呈负相关的体力活动有重体力工作.得出结论: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心肺功能会逐渐减弱,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及反应能力等也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女性老年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较男性老年人更高、反应能力更弱,而男性老年人肌力下降速度较女性老年人更快;不同强度体育锻炼及骑自行车等体力活动对维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过重的体力工作会影响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基于ADL的长三角地区老年人体质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三角地区老年人以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为核心的体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测试法对该地区1 885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测试。主要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体质水平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但是具有较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男性老年人在现场测试指标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在ADL方面男女差异不明显。年龄增加、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农民职业经历等因素对体质水平产生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指数、丧失率、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丧失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明显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下肢高于上肢,丧失率随活动的复杂程度及难度的增大而上升.身体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最主要因素,其中下肢运动能力的下降是人老衰退的显著标志;其次是社会经济、心理、精神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II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举运动员9名为II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男举运动员10名为IV组;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an Mycrof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I组、II组、III组和IV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分别比较运动员在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与II组相比,I组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上斜方肌肌力下降非常明显(P<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5),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1).与III组相比,IV组前屈、后伸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尤以外展受限最为明显(P<0.01);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5),中、下斜方肌肌力下降,前锯肌肌力上升,但都不显著;在额状位60°和9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明显(P<0.05),尤以60°外旋和90°的内旋下降最为显著(P<0.01);在肩胛位60°、90°和12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显著(P<0.05);尤而内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因下降而出现的代偿应区别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老年人骨矿含量、体成分和肌力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取北京市55岁以上老年人86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5岁以上老年人骨矿含量、体成分和最大肌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骨矿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年降低,女性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骨矿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与体重,身体密度、瘦体重和最大肌力呈正相关,与肌肉耐力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对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衰弱的体力活动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对衰弱的影响,辅以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自选择偏差。结果:(1)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为23.59%,衰弱风险随着体力活动能耗的增加而减小,控制其余因素后,体力活动每增加1 MET-h/d,衰弱风险下降4%。(2)相比中高体力活动,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是中高体力活动的3.17倍。(3)运用3种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自选择偏差后,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衰弱影响的净效应为20%。(4)异质性分析发现,低体力活动更会增加女性、教育程度低、无配偶、居住在城市老年人的衰弱风险。结论: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高,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更高,中高体力活动更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衰弱风险,同时二者关系也存在群体异质性。建议社会要重视老年人衰弱问题,开展衰弱筛查,同时积极引导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测定544名70岁以上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身体机能的部分指标,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的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在70岁高龄之后各项机能指标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运动习惯者在握力以及柔韧性方面优于无运动习惯者.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健身方式对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的影响,通过实验论证法,以60名男性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练功组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下降显著(P<0.01),慢跑组经过同期锻炼,智能生理年龄指标无显著变化,横向比较两组锻炼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练功组在降低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明显优于慢跑组(P<0.05)。提示:长期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推迟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与慢跑相比,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种更加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手段。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健身方式对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的影响,通过实验论证法,以60名男性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练功组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下降显著(P<0.01),慢跑组经过同期锻炼,智能生理年龄指标无显著变化,横向比较两组锻炼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练功组在降低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明显优于慢跑组(P<0.05)。提示:长期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推迟男性老年人智能生理年龄,与慢跑相比,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种更加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指导研制一套老年人防跌倒健身体操,并通过12周运动干预实验检验其效果。方法 以56名六七十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分别在干预前、中(第4、8周)、后进行11项体适能测试。采用2(实验前、后)×2(实验组、对照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并采用简单效应及多重比较检验实验组不同干预阶段的锻炼效果。结果 所有指标训练主效应×组间主效应的交互作用显著(P <0.01),且实验组所有的测试结果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提高(P <0.01),但只有在运动干预的中期阶段是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1)12周基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健身体操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核心肌力等,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具有积极作用;2)运动干预的中期对于改善老年人各项体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体质测试法以苏南地区城市与农村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1500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体质测试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中老年人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褶厚度随之增厚的趋势;60-64岁城市男性中老年人和65-69岁城市男、女性以及农村男性中老年人的测试均值已接近临界高血压值的水平;4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无论是男性中老年人还是女性中老年人,均呈现出身体素质指标农村好于城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大学生形体训练课程为例进行试验研究。目的:比较研究TBL+PBL+CBL融合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形体训练课程的应用,探讨适用于大学生形体训练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结果(1)构建了TBL+PBL+CBL融合教学模式;(2)TBL+PBL+CBL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考勤成绩、个人展示成绩、团队合作成绩和期末总成绩都明显优于传统大学生形体训练课程授课模式,差异显著(P<0.05);(3)TBL+PBL+CBL融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平衡等各项素质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显著(P<0.05);(4)TBL+PBL+CBL融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TBL+PBL+CBL融合教学模式是一套实用强又受学生欢迎的新型大学生形体训练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老年人下楼梯过程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肌肉表面肌电表现。方法:选择10名男性老年人,年龄(68.5±3.8)岁,身高(1.71±0.25)米,体重(70.2±13.5)千克,10名青年人,年龄(22.5±2.7)岁,身高(1.75±0.14)米,体重(65.9±11.3)千克。通过运动生物力学专业设备和软件,采集到老年人下楼梯行走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的曲线图变化趋势趋于一致;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第1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第2峰值等指标方面,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支撑阶段,老年人股外侧肌、腓肠肌外侧肌肉的激活水平都要略高于青年人。结论:老年人与青年人下楼梯过程的动作差异可能归因于肌肉力量的差异,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对下楼梯行走的身体姿势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平衡能力的增龄性变化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改善不同年龄段平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20~69岁国民体质监测人员35112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眼单脚站立作为评价人体静态平衡能力的监测标准.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静态平衡能力呈增龄性降低,在35~44岁显著降低.男、女性各年龄段平衡能力随年龄递增的变化走势相同,男性各年龄段静态平衡能力优于女性,除20~24和40~44岁两个年龄段外,其他年龄段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2)静态平衡能力和反应时、BMI指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和坐位体前屈、握力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反应时、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随年龄增长的改变可能是引起静态平衡能力随年龄增长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运动和控制身体重量可以明显提高和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9~20岁男生双侧膝关节进行等动肌力测试,探讨青少年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发育特征。方法:运用Kinitech等动测力系统对研究对象双侧膝关节进行60°/s、120°/s、240°/s三种速度的测试。结果:青少年男子膝关节屈伸肌PT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不存在某个年龄段快速增长的现象,在同一年龄膝关节屈伸肌PT值均随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年龄男生比较,在同一速度下同侧屈伸肌有较大差异,且在各年龄段伸肌的PT值均大于屈肌,在60°/s下,差异在9~14岁有显著性(P<0.05),在15~20岁有高度显著性(P<0.01),在120°/s测试条件下,左侧差异在14~20岁表现出显著性,右侧差异在15~20岁表现出显著性;同一测试速度下同年龄异侧同名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在同一测试速度下,H/Q值随年龄的增加显示出减小的趋势;同年龄段男生的H/Q值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结论:9~20岁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屈伸肌力比H/Q值呈递减的趋势,形成随年龄增大屈伸肌群力量差距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构建我国第一套针对戒毒人员的体质测评标准,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样本,采用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14)》在戒毒人员体质测评中的局限性,指出风险源辨识在戒毒人员针对性测评标准构建中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由外部风险源确定测评指标、由内部风险源确定测试项目权重和评分常模的逻辑,通过戒毒人员与普通国民的体质数据比较,确定戒毒人员体质健康外部风险源为心肺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神经适能,形成测评指标;通过实验和自编去量纲差异度算法,确定构成内部风险源的各测试项目及权重(男/女)为6 min步行测试(0.167)、握力(0.067/0.246)、纵跳(0.154/0.186)、俯卧撑(男)(0.248)、1 min仰卧起坐(女)(0.063)、选择反应时(0.086/0.211)、闭眼单脚站立(0.278/0.126),通过地域性因素分析、年龄与性别交互效应因素分析,确定不同性别、年龄戒毒人员的具体评分常模,形成完整的我国戒毒人员体质测评标准,为戒毒人员各类运动干预研究的开展提供科学化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两种较有代表性的频率(45Hz、30Hz)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排球力量训练的新思路,为振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和排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附加振动刺激)、30Hz组、45Hz组,训练时间为9周。实验后采用DAVID核心区力量测试系统对核心区力量进行测试,采用八级腹桥对核心区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核心部位后伸、前屈、侧屈、回旋、臀肌力量及核心区稳定性各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45Hz组在核心部位后伸、前屈、臀肌力量及稳定性测试成绩优于30Hz组,两实验组侧屈、回旋力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振动训练能够改善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其中45Hz的振动频率对于提高核心区屈伸肌、臀肌力量和核心区稳定性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地验证了体能训练对排球的体力素质和竞技成绩的影响。以23名男子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11名和参照组12名。体能训练包括跳跃,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每周进行3次,总共进行12周。结果发现:1)肌力、背部肌肉力量和腿部肌肉力量得到提高。2)爆发力测试项目方面,拦网跳、扣球跳、摸高跳、实心球向前传球、向后传球项目中都有明显提高。3)从训练后的灵活性测试指标上看,网下6m往返跑2次运动,重复横向跳跃,两脚左右交叉踏步,这三项均有明显地缩短和提高。4)协调性的运动扩大了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而也使柔韧性得到改善。5)经过体能训练后,拦网跳跃技术以及灵活性的提高可以改善每场比赛的拦网成功率。表明:体能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来说,既提高了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又证实了对排球动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游泳专项训练引起的肩关节旋转肌力变化,对参加夏季集训的27名高校游泳运动员(14名女性,13名男性)进行了肩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结果提示:肩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游泳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肩关节外旋(ER)肌力在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肩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本研究还提示游泳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应注重发展肩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