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一节全国展示课为例,立足“3w”原则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站在文化的视角,整合数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和教材中的素材,着眼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探讨章引言课究竟应该如何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全民学哲学运动是这一狂热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反映.全民学哲学源于河南省登封县三官庙一块石头的哲学课,进而形成了席卷全国的学哲学运动.这一运动成为文化"大跃进"的一部分,随着"大跃进"灾难的加剧而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3.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高等院校的某些课堂应该为完成这一使命做出贡献.笔者计划开设的这门以中华优秀传统体操文化"导引"为教授内容的公选课定名为"中国式瑜伽——导引与健康".该公选课的开设,不仅对我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而且对将来选修这门课的大学生等都大有裨益.该公选课的授课内容计划分作三个教学模块.  相似文献   

4.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5.
高峰 《教育探索》2021,(11):61-66
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为思政课建设融注了丰盈力量.为使文化滋养的味道离学生更亲、更近、更浓,可将中华文化做一些融合行业、地域、校域文化的多样化表达,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和地域优秀文化、校园特色文化成为文化融入思政课内容选择的三重向度,让思政课更富"中国味道"、饱含"家乡味道"、充满"特色味道".应从思政课的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文化与思政课的逻辑互构.深刻审思文化知识的逻辑结构、价值属性及深刻内涵,实现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融通和对接,结合文化与思政课的规律特点,善于用好"故事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等,使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纳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系统.通过文化资源向思政课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引领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深层次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一条能推进数学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回溯数学之源,对数学文化走向常态课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慕课"来袭,中小学应该从中学习什么,怎么学?本文立足于本土文化,以批判借鉴和创新的视角,重点阐述慕课的多维教育价值和功能,为推动我国中小学形成正确的慕课学习观、掌握合理的学习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树 《教学月刊》2021,(6):36-38
如何将本土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南湖红船模型制作"单元项目化学习,尝试在英语读写拓展课中探寻理解和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教学实践路径:掌握学情,依据真情实景选择学材;顺学而导,通过前置学习确定任务;适时构建,师生共创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树 《教学月刊》2021,(6):36-38
如何将本土文化渗透于英语教学?"南湖红船模型制作"单元项目化学习,尝试在英语读写拓展课中探寻理解和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教学实践路径:掌握学情,依据真情实景选择学材;顺学而导,通过前置学习确定任务;适时构建,师生共创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就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有文化"的课,应该是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的课。教师的文化自觉决定教育的内涵,成就学校的文化,成就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教师保持基本的定力和基本的判断力,需要以阅读+思考为路径,需要校长和教师在共同遭遇、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