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工业:发展重工业,中国不可回避第一,中国的重工业。现在中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轻工产业走向重化工时代。前几年在争论要不要发展重工业,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前几年在北京的时候,我曾经跟吴敬琏有过激烈的争论,吴老师不大主张搞重工业化道路,但是很多人的意见是中国不可回避。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形态要达到完整,就一定要走向重化工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1929年的几封信反映了他和红四军领导人朱德、陈毅等人的争论。争论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在实际上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还是依然囿于“城市中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继续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当然,争论是从微观着手,毛泽东在信中归纳了14个问题。本文选择了罗霄山脉中段政权问题、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地方武装三个问题剖析这场争论的意义,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在争辩中逐渐形成的发展轨迹。这场争论还涉及中共中央的多次指示信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促进了不同认识的统一,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占领华尔街"事件,美国政府会不会将矛盾转嫁他国,尤其是中国呢?接下来几个月,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会更激烈。而因此产生的对出口以及对流动性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2011年9月17日以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的矛头主要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不搞争论的主张,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思想,主要是指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政策、实践问题上不搞争论。一是指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上不搞争论。首先是“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因为“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其次,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不搞争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利用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技术和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5.
1912年~1919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以纺织业、面粉业等为代表的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基础极为薄弱,使近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使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到官僚资本垄断工业局面的形成,这一状况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的重工业无从发展呢? 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虽然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19世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话题混乱,源自缺乏常识《上海教育》:还记得前几年您与王策三教授有关教育的争论,在教育界内和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几年基础教育话题的争论与批判愈加热闹。但我有一个感觉,教育专家声音小了,外边的人声音和意见都大了?钟启泉:现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话题很多,相关舆论很多,媒体对同一件事情可以反复炒作几年,把教育当成新闻,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论。我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还没有普及基本的教育常识,没把教育当成专业,以为人人都可以是专家。  相似文献   

7.
王辉耀 《神州学人》2004,(11):14-15
振兴东北是中国在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国策,是关系到中国崛起和后续发展的十分关键的布局。东北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东北的资源互补性很强。过去东北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相当丰富的资源,二是重工业优势。但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它的资源优势总体上越来越小。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在国际竞争的框架下,技术跟不上世界水平,管理又比不上国内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和建国以来东北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在目前情况下,我认为东北振兴应注重一些新的思路。要加强体制和机制的创…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各地早期组织的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学术界对中国创建之初尚有争论的几个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是否在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是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党组织,长沙和济南是否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已建党,以及一大以前各地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等,我们应作出比较系统的考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从产生以来,它的发展历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是在不断的战斗中发展壮大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艰难历程中,在1949年后遭遇了三次大规模的争论,即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争论,实践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争论.对此,有必要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充足理由律问题,在国内外逻辑学界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我国的逻辑工作者在前几年又重新开展了这一问题的讨沦。但是,我们看到,这场刚刚掀起的讨论很快就不了了之——争论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各自都没有被说服,便偃旗息鼓了。是这个问题没有争论价值吗?不是的。充足理由律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是  相似文献   

11.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毛泽东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毛泽东对工农业轻重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逐渐深化的过程。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再到以工农业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重工业要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最终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前中国-直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发展相对被忽视了,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改革开放后,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的改进,逐渐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3.
英汉翻译的不可译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关于翻译是否可能,什么是不可译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但无论如何,翻译中也一直存在着一些具体的无法翻译的语言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现象也有绝对不可译与相对不可译之别.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广泛使用小数,开始有人主张在小学应着重教小数,少教分数。在这以后,分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因为分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初步理解整体的守恒,即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再把这几份拼起来与原来的东西相等,分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在算法方面,分数也是有理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骨干,没有强大的工业,我国就不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就不能有巩固的国防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特别是工业中的重工业,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只有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才能不断地增长电力、燃料、钢铁和机器技术设备等生产,以供应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各部门的需要,促使工农业不断现代化,促使整个社会生产不断提高。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我们重视了发展工业,尤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才在短短几年内,迅速为我们国家打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了迅速地赶上和超过英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工业,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使生产和制造出更多更好的钢、铁、煤、石油原料和拖拉机、发电机、火车、汽车等现代技术设备,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称得上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先驱。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场战争,中国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张之洞深感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1886年,他试造浅水兵轮四艘取得成功,还在广州创办了枪弹厂,可以说这是他涉足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1899年,张之洞调…  相似文献   

17.
自1927年5月1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佩帕的《欧美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一文,首次使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术语来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以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争论迄今已持续达六十年之久。大抵说釆,前三十年属第一次大争论阶段,后三十年属第二次大争论阶段。回顾六十年来争论的历史,人们不禁要问:应当怎样评价第一次大争论?第二次大争论为何重起?为什么此问题会长期争论而未获解决?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谈些个人的粗浅看法,谬误之处,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力图改变散文创作的固有模式,用新观念大气魄重铸散文之魂,以超越“五四”散文的强烈主体精神开启了中国散文的“重工业”时代。他的散文“重工业”说明确提出了现代散文发展的新目标。格局的宏阔性是他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形态特征,而品格的诗性是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内在特质。理解其散文“重工业”说的审美内涵,正可以从“扩大格局,加强感性”两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9.
艺术歌曲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东学西渐的影响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歌曲界定问题有很大的争论。下面将就艺术歌曲界定问题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50年为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7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20世纪末为第三阶段.尽管各个阶段争论的内容、焦点不同,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哲学争鸣,始终围绕着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而展开的,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