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等现象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就必须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完善的对策,如改革证人作证制度,建立证人拒证制度,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立法和司法上的原因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证人不愿或拒绝出庭作证等现象十分普遍。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深入 ,就必须在分析我国刑事证人制度存在的缺陷基础上 ,提出具体的完善的对策 ,如改革证人作证制度、建立证人拒证制度、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证人宣誓制度、建立证人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周书霞  耿平 《华章》2007,(7):48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关键环节.刑事讼诉法对此作了一些概括性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多数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背离了立法的原意.因此需要对之加以分析并完善.  相似文献   

4.
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确立了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强制作证、拒绝作证的处罚、证人补助(偿)制度,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立法指导思想的顾此失彼,司法机关对证人出庭作证在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配套制度的缺失,可能让缺乏系统化和科学性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发挥效用,其立法意旨难以实现.在《修正案》的实践中,我国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乃至政治环境,让证人真正出现在法庭上,让证人的当庭作证不再变成“审判秀”,而能对控诉、辩护和裁判都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立完善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既是证人自身安全保障的需要,也是国家规定证人作证义务的逻辑结果,更是公民宪法权利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维护证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证人出庭作证,有效地发现和打击犯罪,进而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刑事诉讼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证人保护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尚属空白,因此对其理论基础相关问题的梳理,是合理构建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该论文浅谈我国民事诉讼法证人制度,接纳了国外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证据立法,提出并建议制定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和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并进一步完善我国证人制度的。  相似文献   

7.
证人证言是司法实践中最常用的证据之一,它对于案件的查明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证人出庭作证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刑事证据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早已确立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但是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或不愿、不敢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突出,从而使这种最常用的证据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务之急,我们应尽快地完善有关法律,建立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从而尽可能地让证人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8.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作为新的审判方式的内容,不仅符合当代世界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也是实现刑事诉讼基本任务和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来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尚不属完全空白,但这些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实际需要,因此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深化我国审判方式改革及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与法院庭审改革所推行的当事人主义和直接言词原则极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司法所追求的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立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刑事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并指出在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矛盾焦点在于证人权利义务的平衡和证人保护制度建设上,并对刑事证人两项主要权利即安全保障权、经济补偿权和依法免证权的设置和完善提出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是否科学和进步的标志。我国现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证人出庭率低,影响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本文主要分析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与外国的对策相比,对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义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然而,诸多原因使证人及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缺乏规范性、法律性,导致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本拟就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与原因,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 ,常常出现证人拒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证人出庭作证缺乏强制措施支撑 ;立法上关于由谁负责证人到庭规定不明 ;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证人出庭作证缺乏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证人在刑事诉讼中为了协助法庭查明案件事实往往需要出庭作证,而出庭作证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遭受一定的收入损失。为了保护证人的财产权利,世界上许多国家赋予了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请求权。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的缺位,使得证人出庭作证带来的损失得不到补偿,这也是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充分调动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解决证人不愿出庭作证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刑事审判实践的难题,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折射出目前中国刑事诉讼的种种弊端,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缺陷、司法实践中存在误区、证人保障机制缺失和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只有对我国一些刑事诉讼制度进行重构,才有可能解决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证人不出庭作证成了刑事诉讼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介绍"隐蔽作证"制度,探讨"隐蔽作证"制度在我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建构及其保障措施提出构想,进而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的刑事诉讼法草案中借鉴西方先进制度理念,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完善,规定了证人强制出庭制度、证人经济补偿、证人保护等。但是,由于我国几千年来“厌讼”的传统,及出于对人身、财产安全等利益的考虑,证人较少选择出庭作证。因此,在完善该制度时,必须认真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证人角度出发,得到群众的认同,引导证人走上法庭。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保障制度较以往有较大进步,但在保障主体、保障范围、保障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保障主体的构建不宜采用按诉讼阶段隔离式的保护方式;保障范围需针对对象范围、案件范围和客体范围三个方面完善;而保障方式则应从对证人人身和住宅采取什么样的专门保护措施,“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证人保护与被告人质证权的协调这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据。证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程序性权利和实体性权利。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人权利中,大多只为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规定很少,而实体性权利更关乎证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证人拒绝作证特权、证人经济补偿权和安全保护权,以更好地发挥证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