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占楠 《科教文汇》2008,(36):238-238
随着科学传播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科学由被推崇为神圣不可怀疑的,变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批判的,本文将以话剧《哥本哈根》为例探讨文化传播中科学形象的这一转变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趣味》是20世纪30年代由顾均正等人在上海创办的科普期刊。《科学趣味》题材广泛、栏目多样,以生活科学化,科学趣味化为宗旨,以科学小品为主要的传播形式,成功地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科学趣味》注重与读者的互动,调动读者的参与积极性,为科学爱好者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和平台。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是中华自然科学社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科普期刊,是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重要媒介。《科学世界》以广博的内容,新颖的材料,丰富多样的体裁,传播了大量科技信息,在中国科技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述了《科学世界》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与内容特色,揭示了该刊在中国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与普及,国民科学化运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科学》杂志记载中国近代学人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建议和主张,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刘咸作为《科学》杂志的首个专职主编,在传播理念、内容编排、组稿发刊环节,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运用科学社会学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刘咸时期《科学》的栏目设置、编排特点和发刊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力图展现这一时期杂志的整体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科学救国"思潮成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科学时报》是宣传"科学救国"思潮的阵地,对中国近代的科技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科学时报》在传播和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救国观念。《科学时报》的内容选择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注重传播的时效性、实用性和权威性。通过开设多类专栏、采用图片、积极与读者互动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增强刊物的传播效果。《科学时报》的科学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并对当时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学博客作为科学工作者的知识管理系统,为加强科学家同行之间的交流,拉近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促进公众科学的建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搭建了平台。解读科学博客的传播模式,探讨科学博客传播中的问题,对于科学博客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这一期的“科学与文化”里,我们请了几位学者谈关于“科学传播”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科学巨大的影响力,“科学传播”本身也开始为一些学者所关注和研究。今天许多中国的大学里设置了这一专业,北京大学的吴国盛先生认为他们开设“科学传播”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采用原始期刊文献考证法对创刊于1930年的《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之创刊背景、编辑概况、作者群体及科学传播作了历史考察与研究。研究认为:《理科季刊》是20世纪30年代综合性期刊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期刊之一,也是当时我国学者可以用"中文或任何外文"发表科技学术成果的较少期刊之一。其以较高的学术起点,以远远高于社会其他机构和团体创办的同类型期刊的学术层次,象征着早期高校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的诞生,在科学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科学交流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2,20(12):1322-1325
本文在简要阐明科学交流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交流模式对我国情报界的影响,分析了传统科学交流模式的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考验和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交流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对网络环境下科学交流模式与规律的研究势在必行。之后,介绍了两种基于论文的科学交流模式并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两种模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优势互补,共同融合在现代科学交流模式中,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公共域模式将因其符合社会的潮流而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3.
《魔椅》是一出以奇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而著称于世的独幕讽刺喜剧。选取剧目《魔椅》进行排演,是深感学院的教学剧目一定要与社会与观众共呼吸,教师不但要交给学生表演的技巧与技能,更要能使其正确地认识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明确,在任何一个创作活动中,都要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观众的责任感。我们的创作一定要能够唤起观众的思考,能给他们以启示,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创作才有意义。论文从主题思想的确立、舞台空间的设置到导演语汇的意图、音乐的选择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创作体验的认识和感受,提出了“主题评价”和独到的“三位一体”的新概念,并提出通过导演构思增加戏剧情节点的观念,旨在提出戏剧主张与个体认识,待各位同行、前辈校正,祈愿我们的戏剧艺术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凌小萍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256-259
文化是影响科技传播的重要因素。两种文化的分离与对抗、科技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异质性、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中的落后成分及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均对科技传播构成制约,因此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传播的文化氛围,融合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并加强科技传播专业建设,改进科技传播语言艺术形式,以消解科技传播的文化制约。  相似文献   

15.
“原生态”是“顺应天性、自主开放、思维灵动”的本色体现,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自然、单纯、原汁原味、发自肺腑的状态。沉浸生活,追寻幼儿数学活动的“原生态”,是唤起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围绕“自主学习、自觉成长”的中心,坚持儿童立场、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经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性由天成,促其发展”的教学策略,使孩子们在喜欢数学、愿意学习中张扬个性,释放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李文文  周萍 《现代情报》2017,37(1):156-159
科学素养是e-Science环境下科研人员所必需的一项必备技能、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教育围绕科学数据的保存、共享与利用展开,随着科学研究步入“第四范式”阶段,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探讨科学素养教育如何嵌入到科研活动各阶段,实现科学素养教育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总结了现代科学交流的六大基本规律,即科学交流需要—激励推动律、科学交流手段共存互补律、科学交流省力倾向律、科学交流系统整合律、科学交流合作增强律、科学交流信息载体演进律。  相似文献   

18.
康明智 《科教文汇》2012,(23):74-74,79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崭新的人物形象,精心设置了"算账"的重要主题,唤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巢乃鹏  黄娴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6):586-589,575
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的互动间快速传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匿名性与易于向公众传播的特性更是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影响能力。本文从谣言传播的基础出发,将有关谣言研究的大量论著和网络传播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方法,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探讨,并进而总结了网络谣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中科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的制定,介绍了新时期中科院人才战略的方向和目标;通过不同阶段人才工作和面临突出问题的分析与对比,探讨了人才战略的时代特征和继承性;重点介绍了人才战略制定的科学基础和研究方法,阐述了在人才战略制定工作中所应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