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什么是诡辩?诡辩是指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当你看到词典对诡辩的解析后,  相似文献   

2.
在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孟子看到了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继续孔子以来的“仁政““王道“主张,并为此与各派进行辩论.他的辩论论证有力,说服力强,包含丰富的逻辑思想,但由于他的论辩主要是为他的政治、伦理主张服务的,加上儒家过分关注现实,缺乏对逻辑形式的思考,使他的论辩充满了狡辩和诡辩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诡辩是指人们故意违反逻辑规律或规则,施展一些计谋或手法,借以歪曲事实真相,为谬论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反驳是根据一些已有的真判断来确定某个判断的虚假性的思维过程,是驳斥谬论、揭露诡辩、维护真理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羊涤生先生说庄子“长于文而短于逻辑思维”,“蔽于推理”,(《庄子“濠梁之辩”与辩无胜”》)这也是在庄子思想研究中许多学者的认识。这一认识常从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去说明。其实这一认识未必正确。庄子在与惠子的辩论中有时有诡辩的现象,但庄子也是一个伟大的辩者,有着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与惠子的论辩中,他遵守逻辑规律的要求,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有力地驳斥了善辩的惠子。因此我以为他并不“短于逻辑思维”,也决非“蔽于推理”。  相似文献   

5.
诡辩剖论     
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为制造和坚持谬误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辩护论证。深剖诡辩论证的思想根源,在于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和折衷主义的思想方法,它也都是以形而上学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为认识论基础的。反驳诡辩,应从论题、论据、论证三方面进行,而且要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逻辑(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其宗旨是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正确的思维,是探寻真理的必要工具。诡辩则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为谬论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其目的是歪曲和抹煞真理。因此二者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7.
所谓论辩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定向一搜索一辩论一解决”的这样一个教学模式。论辩式教学模式与辩论、研究性学习的区别论辩式教学模式与辩论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模式,论辩式教学是较固定的,有完整的教学步骤,注重的是使学生学会自动搜索信息,自行解决疑难,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教为不教”的目的;而辩论只是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具有临时性、即席性、解决问题的单一性的特点,不求达到“教为不教”的目的。论辩式教学是辩论的发展,是辩论在量上和质上的一种飞跃。  相似文献   

8.
诡辩略论     
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为制造和坚持谬误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辨护论证。它来自相对主义、绝对主义、折哀主义的思想方法。反驳诡辨,应从论题、论据、论证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对当前各种辩论赛有感而发。文章追溯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对智者式辩论术的批评,辩论一沦为诡辩,则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论辩,以示别于当前流行的辩论,并阐明论辩与辩论在目的、手段、结果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一书的论辩艺术前人多有论述 ,本文认为 ,孟子的“好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 ,实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远大的抱负。孟子的论辩技巧十分高超 ,如引人入彀、层层进逼 ,以诡辩对诡辩的手法颇引人入胜。同时在论辩时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这个词源出于希腊语,含义是论说术——论辩和证明的技术,指在论辩时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方法。“辩证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柏拉图著作中,但“辩证法”含义最初的产生,则要追溯到芝诺以后论辩方法的历史。约公元前六世纪,在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就已经有了最初的哲学派别的分野。他们围绕世界的本原和运动变化问题展开了争论。由此而产生的辩论方法,首先萌发于爱利亚派之中。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巴门尼德和芝诺最早讨论了“存在与非存在”、“一与多”等抽象概念。芝诺为此作出了许多论证,企图证明如果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就会陷入无限大和无限小的矛盾;如果承认运动,就会陷入运动与不动、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矛盾。芝诺还假定了空间和时间可以“无限分割”,等等。芝诺的论辩方法就是最初意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其实,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而不能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回溯推理在逻辑上常常被人忽视,论及亦有分歧。应把回溯推理定义为“从已知的结论导出前提的推理”,它的一般形式是“q,所以P”,它的完整的逻辑形式是“q,并且p→q,所以P”,它的结论是或然的。  相似文献   

14.
诡辩有狭丈和广义之分,广义诡辩的实质有三:一是以主观主义的态度对待真理的谬误,二是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论辩的谬误;三是违反逻辑宗旨的谬误。  相似文献   

15.
联对术     
生活中我们处处需要与人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交流,同学们或许会认为,说话只是一件人人都会的小事,谈不上什么技巧。可古今中外大量的论辩实例证明,无论是符合逻辑的巧辩,还是巧用逻辑的诡辩,往往是“诡”中有“巧”,“巧”中有“诡”,“巧”和“诡”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智慧的创造。因此,能言善辩的本事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指物论》是《公孙龙子》中最难理解、最难解读的一篇。从几组关键概念出发,科学全面地审视文本含义,梳理其论证结构,不难发现“物”与“实”内涵上的差异,“指”与“非指”的互相关联以及“名”的确切含义;从主、客双方的论证过程看,主方对事物的认识更深、更科学,但论辩形式上却留下了偷换概念、混淆论题等逻辑缺憾;而客方的论辩没能辩清“指”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7.
《白马论》是公孙龙成名之作。“白马非马”的观点,至今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诡辩,有人指出是符合逻辑的命题。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白马非马”是逻辑命题的理由及其论证,进行了概括与分析,说明为诡辩辩护,也必将陷入诡辩。  相似文献   

18.
攻心术     
生活中我们处处需要与人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交流,同学们或许会认为,说话只是一件人人都会的小事,谈不上什么技巧。可古今中外大量的论辩实例证明,无论是符合逻辑的巧辩,还是巧用逻辑的诡辩,往往是“诡”中有“巧”,“巧”中有“诡”,“巧”和“诡”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智慧的创造。因此,能言善辩的本事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揭谎术     
生活中我们处处需要与人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交流,同学们或许会认为,说话只是一件人人都会的小事,谈不上什么技巧。可古今中外大量的论辩实例证明,无论是符合逻辑的巧辩,还是巧用逻辑的诡辩,往往是“诡”中有“巧”,“巧”中有“诡”,“巧”和“诡”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是智慧的创造。因此,能言善辩的本事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二难诡辩术     
《高中生》2006,(15)
二难诡辩术,就是指在论辩过程中,只列出两种可能性,除此以外别无选择,迫使论敌从中作出选择,不论对方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对他不利,迫使论敌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最终使论辩完全落入我方控制之中。利用虚假的前提制造出来的“二难推理”,是诡辩常用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