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数量逐年飙升已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其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与业已建立的各项协调运行机制,毒害了那些廉洁为公的公职人员之心.本文运用默顿的紧张理论来分析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成因--国家公职人员因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合法工资收入)达到社会大众文化所界定的成功目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产生紧张情绪,而贪污贿赂犯罪正是这种无以化解的紧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默顿的结构紧张理论认为,越轨行为产生于社会普遍文化目标与社会结构提供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合法途径之间的断裂。以此分析贪污贿赂犯罪,在社会转型时期,普遍文化目标已发生变迁,而社会提供给公务人员实现这一目标合法途径的有限和非法途径的便捷,造成了贪污贿赂犯罪的滋生。"高薪养廉"不失为控制贪污贿赂犯罪的良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一个良好、高效的政府系统为依托。但近年来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有上升的趋势,对这一社会痼疾只有运用法律的强制力加以遏制和消除。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则需要法制规范本身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贪污贿赂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其产生原因:一是社会机制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二是对权力滥用和社会对权力的失控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遏制的措施是:制定适应改制转轨的刑事法规,堵塞漏洞,严防贪污贿赂犯罪的蔓延;完善社会制约机制,不给贪污贿赂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社会各朝统治者均把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其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唐律作为我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尤其把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吏治立法的重点进行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本文从一类犯罪入手,对唐樟中有关官吏贪贿犯罪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美容腐败犯罪作为女性职务犯罪的一种新形式,具有与一般职务犯罪不同的特点,已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女性公职人员美容腐败犯罪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不完善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市场秩序、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铲除女性美容腐败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分析了贪污贿赂罪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预防应扩大该罪的对象范围,取消贪污受贿罪的立案标准,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财产处罚力度,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贪污贿赂犯罪一直是危害政府正常运行的严重犯罪,随着我国打击贪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原有的"计赃定罪"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合理地给贪腐犯罪分子准确定罪量刑的问题日益突出。《刑法修正案(九)》以及《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原有的定罪量刑模式进行了修改,也就是将数额与情节相结合,将数额不足但是情节严重的犯罪升格处理,形成了新的"数额+情节"定罪量刑模式,该模式将更有力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惩治腐败,净化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国家公职人员涉及公共利益的相关信息公开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网络时代,网络曝光部分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信息促进了执政行为监督和对公权力约束,但国家公职人员也拥有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正当权力,而国家公职人员的合法隐私权保护却被混淆和忽视.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规范国家公职人员网络隐私的管理,兼顾保护国家公职人员属于私人领域的隐私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公开,使公权力在阳光下得到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 ,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其原因主要有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遗留一些弊端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国家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心理倾向 ;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对此应采取以下预防对策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对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杜绝或减少国家工作人员的不良心理倾向 ;健全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贪污贿赂呈现出与之相应的特点和变化,分析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贪污贿赂犯罪现象的特点及原因,探索惩治贪污贿赂犯罪问题的对策与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内容相脱节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国内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契机,以此为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完善我国有关贪污贿赂犯罪刑罚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内外洗钱罪定义进行法律概念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公职人员洗钱行为分析,发现自我洗钱模式、非自我洗钱模式与混合洗钱模式中,公职人员本人均不构成洗钱罪主体。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公职人员洗钱定义,其与《刑法》中规定的洗钱罪定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上游犯罪类型、犯罪主体等方面的界定。利用该定义,可对公职人员洗钱行为进行洗钱罪的认定。最后,为有效打击公职人员洗钱犯罪,从四个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贪污受贿犯罪是国家和人民深恶痛绝的一种丑恶腐败现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而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贪污受贿犯罪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本文客观陈述贪污受贿犯罪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进而提出如何预防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死刑是一种最为严厉的生命刑,在历史上多有适用。然而随着人权理论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废止死刑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对贪污贿赂等非暴力性犯罪。在国际社会普遍废除死刑的情况下,我国也应结合本国现实情况,逐步废除贪污贿赂犯罪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公务犯罪又称职务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犯罪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是指依法执行公务的人,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犯罪。在国外又被称为公职人员犯罪、公务人员犯罪、公务员犯罪、白领犯罪等,同时又和职业犯罪、经济犯罪、身份犯罪、行政犯罪、法人犯罪等概念有一定的交差或混合。概念的混乱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比较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公务犯罪的概念最具有科学性,采用公务犯罪的概念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议,更有利于对国家职能和国家公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企业经济犯罪主要有内里的贪污贿赂犯罪和企业单位对外的集体经济犯罪。企业内里的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是当权者多于实权者,贪污多于贿赂,主观恶性带有普遍性,严重阻碍和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引起企业生产倒退或最终倒闭。企业单位对外的犯罪的特点表现为整体性、对外性、隐蔽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8.
王远伟 《华章》2007,(12):103-104
贪污罪不仅侵犯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危及社会与政治稳定,为了巩固政权,历代统治者无不十分重视对贪污犯罪的惩治.我国一再强调对贪污罪的打击,但是目前贪污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这不得不引起对贪污罪的理论与实践、立法与司法问题的深深思索.其中,对贪污罪及数额认定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与<公约>都对贪污贿赂犯罪作出了规定,但与<公约>的要求存异甚多、甚远.为履行缔约国义务,需在犯罪圈、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方面"求同".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历史这条长河中,始终裹杂着贪污贿赂犯罪的泥沙。不但今天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古代亦然。贪污贿赂犯罪直接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毒化社会风气、动摇道德基础并危及社会安定和王朝政权的稳定。我国古代的统治者从政权更替的教训中也认识到了贪污贿赂犯罪的危害,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包括严刑峻法惩处、道德礼仪教化、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选拔和考核制度等多种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