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央部委主管或者主办的国际政治类期刊,兼具专业性期刊和党刊的双重优势,既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荟萃之地,也是智库平台,同时还承担着服务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功能,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选取三份国际政治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类期刊如何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以及舆论外交(包括媒体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是其中之一的经济外交载体。文章从国际经济论坛、经济谈判、能源外交、公司外交与国际经济援助等方面,阐析了经济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2015年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曾运用多种外交手段以期达到外交目的。中央通讯社抗战时期在国际宣传上也为国民党政府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为抗战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曾纪泽是晚清外交的代表性人物。考察曾纪泽外交生涯中与欧洲舆论的对接、对话甚至碰撞,能够丰富我们对晚清外交事业的认识。通过在欧洲报刊上发声以实现外交目标,是曾纪泽与众不同的外交策略。在中俄《伊犁条约》谈判、中法越南交涉等外交活动中,曾纪泽频繁参与欧洲新闻舆论的塑造,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曾纪泽“对话外洋”的尝试展示了晚清外交事业的艰难探索历程,而提炼曾纪泽对欧洲舆论的运用所呈现的国际对话规律,亦是考察晚清外交事业发展逻辑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5.
5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参加了在京举办的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赵启正院长代表中方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外交布局中一直坚持"周边是首要"的基本原则,边境外宣工作也一直是全国外宣工作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不断加强边境外宣工作,在国务院新闻办的重视和支持下,从1992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创办11个文种面向我周边15个国家发行的13本边境外宣期刊。目前,这些边境外宣期刊已经逐步进入对象国主流传媒领域,在周边国家拥有较为广泛和较高层次的读者群体,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国际舆  相似文献   

7.
张晓霞 《今传媒》2013,(6):16-18
随着国际间竞争及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外交事业应该积极与时代潮流接轨,力图实现多元化的外交形式。中共十八大着重强调要加强公共与人文外交,可谓是抓住了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上发展的关键,为我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早期的"乒乓外交"到近年来的奥运会、世博会、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在构建一个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间的交往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本文立足新媒体背景下,分析了公共外交与构建国家形象的关系,从宏观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利用新媒体开展的公共外交工作,同时反思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私人基金会形式上隶属于美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非政府渠道,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独特的产物,也是美国参与国际政治进程的开路先锋,其触角伸展到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并触及诸多全球问题领域,成为国家关系层次和全球关系层中非政府行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外交形式,在外交领域中同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并列为三大外交形式,能够有效地构建和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客观上来说,美国是文化外交领域的成功者,其中私人基金会对国际文化交流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它们始终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因此难以避免地附带着文化霸权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软实力有优劣和正负,不同类型的软实力需要不同模式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理论揭示了新的传播模式,在这个视角下公共外交既包括国际广告、对外宣传等信源外推型公共外交,也包括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往来等传受平衡型公共外交,更有秘密信息传播等受者主动型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的分析表明,不断挖掘中国软实力资源,提升软实力、积累公共外交势能,是提升公共外交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图说     
<正>(新华社照片,北京)2014年5月18日,由法新社和新华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法国:50年的相互关注》图片展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部长法比尤斯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等近百名嘉宾出席开幕式。此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拍摄于1964年至2013年,通过新闻摄影的角度,见证了中法双边关系在经济、外交和社会等领域的演变。图片说明: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部长法比尤斯(左二)在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前排左三)的陪同下观看展览照片。  相似文献   

11.
《见证奥林匹克》是新中国外交亲历丛书的又一部力作,围绕奥林匹克五环光芒辉耀中华大地的灿烂画卷,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多姿多彩。本书作者有中国外交部的老领导、曾遍布五大洲四大洋辛勤耕耘的资深外交官,有中国体育界的元老、在国际奥林匹克舞台上为中国体育外交的超越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军人物,还有亲自见证了中国在五环征程上留下光辉足迹的著名记者。通过他们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胡适多次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外交建议,试图以外交手段来解决中日问题,避免中日战争。抗战爆发后,胡适积极开展国际外交活动,以"苦撑待变"的外交理念,坚持奋战在国际外交工作的前沿,为抗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英文版)诞生于新中国应对国际斗争的外交过程中,是践行中国特色“人民外交”的重要媒体手段。本文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外宣工作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中国建设》(英文版)的创刊,不仅反映出党和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和具体国情在对外战略上的调整变化,更是我国国际传播工作贯彻“人民主体”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文种"一稿两投"的国际规范及我国应采取的编辑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紫红 《编辑学报》2002,14(3):188-190
就生物医学论文以不同的文种、在不同的国家再次发表的行业国际规范进行调研,认定同一论文以不同的文种在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上相继发表不属于国际生物医学期刊界违反版权法和科学道德的一稿多投行为.提出为了既有利于扩大我国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又能使这些成果在国内学术期刊上有所反映,满足国内广大读者的需要, 可以将在国际生物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英文论文以中文全文再次发表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 或以"述评""摘要"等多种形式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予以介绍.然而中文全文的再次发表必须是有选择的、有比例的,同时必须满足国际规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SCIE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了期刊的出版国家、语种以及学科分布,并从刊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分区角度揭示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结果发现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的数量不足,英文期刊和顶级期刊比重极低;期刊载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刊影响力;期刊在学科分布上不平衡,大部分学科期刊数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媒体外交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以媒体为外交行动者进行的外交实践,提炼媒体外交定义与特征认为,媒体外交是媒体行业作为国家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下以自身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外交活动,具有外交性强、主动性强与规格高的特征。以媒体为行动主体的媒体外交是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与补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切入,回顾了Web1.0和Web2.0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分别讨论了Web3.0的两大关键技术——NFT和元宇宙是如何重新界定甚至彻底改写了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理念规则和实践路径,并结合对学界前沿观点和业界最新案例的梳理,总结和提炼了Web3.0时代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趋势与愿景。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新闻世界》2013,(8):322-323
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外交是为塑造国家形象服务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公共外交的开展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日益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从公共关系和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关系入手,重点探讨中国政府该如何运用公共外交的手段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9·11”事件以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到底是严峻了,还是宽松了?我的看法是,中国的国际环境相对缓和一点了。也就是说,“9·11”事件使中国和美国的关系走向了改善、缓和。大家知道,中国外交政策的中心、焦点就是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因为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占据了中国外交大部分的时间、大部分的精力。既然在“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开始有所改善,那么这就给中国外交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处理中国外交的更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多方面的运用这些外交资源来推进我们的外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环境对我们来说是相对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第一夫人永远是一道冲破冷酷的靓丽风景。她们用自身美好的形象,帮助爱人开展外交工作,为国家代言,她们的魅力,也常常会掀起新一轮时尚风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