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进行优化调整,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还可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浪潮。在阐述初中语文古诗词作业优化设计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古诗词特色,按照“减负增效”的思路,以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入手,提出古诗词作业优化设计的路径,以期实现古诗词作业设计的优化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的深度融合,体现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作业的存在在教学中对学生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物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并且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科专业素养。本文将简要分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对物理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施建通 《教师》2023,(34):39-41
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探究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文章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背景,简略分析探究性作业的内涵及分类,指出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做中学”理论。同时,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例,指出教师可以以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单元探究性作业,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单元探究性作业设计质量与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77):86-87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课后探究性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后探究性作业设计问题,在总结课后探究性作业对小学数学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展课后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探究性作业的内涵及类型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是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语文探究性作业因其性质的特殊,涉及的知识层面的多样,问题来源的不一,可分为不同的作业类型。如根据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程度,可分成接受式探究作业和发现式探…  相似文献   

6.
吴雅琴 《现代教学》2013,(10):43-43
合理的作业设计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而不是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正是基于新课改的这些理念,探究性作业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并逐渐成为新课改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这种作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作业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开放型作业,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单元整体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文章从具体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案例入手,阐述基于整体与联系的探究性作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作业多是巩固知识的机械作业,学生很少有探索和实践的机会,不仅抑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也降低了地理学习的乐趣。因此,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出发点,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环节开展地理探究性活动,从而开阔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作业。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将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生的成功体验和人生信念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可以以个人、小组、集体等方式参与到阅读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来。探究性阅读主要的特点是用问题来呈现内容,使学生对有吸引力的问题产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用过程呈现个性,关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用开放表现能力,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准确度;用实践呈现创新,让学生在探究性阅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经历表达阅读感想,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为案例,从教学环境的创造、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三个部分阐述有效实施初中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亮亮 《天津教育》2023,(27):16-18
<正>良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学生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利于素养的提升。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质增效成为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业设计包含诸多形式,探究性作业便是其中之一。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通过不断的知识探讨与分析,能够有效巩固和梳理知识,展现学习方法,检验目标的达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强调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让作业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在探究问题的引领下,以发展分析、评价、创造等数学高阶思维为着眼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数学作业.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具有知识内涵、富含思维能力、蕴含探究品质的学习材料,是对数学作业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实验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以动手实验为主要内容的作业形式,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所学理论或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实验设计、验证,从而形成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性作业应顺势而为,不设限制,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科学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素养,实现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学生在学习中觉得无趣单调。古诗词探究性学习,抓“联结点”,开展深层阅读,进行专题探究;抓“整合点”,实施模块布局,进行整体探究;抓“建构点”,建构思维模式,使思维可视化。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而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吴明英 《学周刊C版》2015,(7):157-159
数学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和自主学习。学生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探究式学习的导师,教师的任务是以生为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本文以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外作业的设计为研究视点,试图寻找不同课型下,探究性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之外开辟另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教师开始重视初中古诗词教学,但存在课堂模式单一、作业布置呆板等现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材开发的规定,开发初中古诗词趣化校本课程,紧扣"趣化",趣化课堂教学内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作业布置、评价标准等的选择上,做足功课,力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精妙魅力,提高学生古诗词素养。  相似文献   

17.
谢艺敏 《家长》2023,(4):100-102
<正>在设计数学作业时,确保作业的有效性是降低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增强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保证。从传统数学作业的设计情况来看,许多作业内容都存在缺乏趣味性、缺乏层次性、缺乏实践性、缺乏探究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意愿、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优化调整,让数学作业具备趣味性、对比性、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征,从而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一、从提高作业趣味性入手,设计数学作业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课程的推行,我们对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作业不应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和生命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本的作业——探究性作业应时而生了。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业是巩固学生语文能力、反馈诊断当下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学习的重要环节。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实施”的“作业评价建议”部分,要求“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在当下“双减”背景下,尤其需要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以数量精简、类型丰富的作业实践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谢丽雪 《教师》2023,(11):21-23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趣入境,走近诗意,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关键。文章作者基于教学实践,提出古诗词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培养其审美情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对以趣入境的内涵展开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作者提出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游戏让学生“入境”,增强教学趣味性;可以以典故让学生“入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以情境让学生“入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可以以体系让学生“入境”,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从而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