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大伟 《天津教育》2020,(17):10-1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许多教师只是将体育教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却很少研究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巧比较狭隘,不能让学生全面地发展。鉴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之处,以此可以使学生取得进步,并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孙子昌 《小学生》2023,(12):79-81
新课改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应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通过课程融合教学,加强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意义,并结合当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体育跟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相融合的策略,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育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多元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其创造力。文章探讨多元融合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践途径与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推进学科融合,有利于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提升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即整合学科内容,呈现多维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学科融合任务;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深入探究;实施多元评价,展示学科融合成果。在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彻底打破单一学科的孤立性,积极寻找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整合学科之间的资源,积极推进学科融合,使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数学课堂中开展高效学习.文章立足于此,分析了小学数学学科融合的价值,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展开探究,使得学生在数学和语文、科学、体育、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融合中,完成数学知识、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渗透核心素养思想,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与素养品质等多方面的深入锻炼与塑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全面提高。主要从小学足球教学与训练课程教学角度探究教师如何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优化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曹涵 《小学生》2023,(2):19-21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开始关注各学科之间的教学联系,以此有效实现学科融合,促进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培育。英语作为当前我国学生最广泛学习的外语,其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因此,英语学科能够通过融合发展的方式,推动各科目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本文从小学课程教育发展现状出发,探索英语教学与其他科目的融合发展,以供讨论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很有必要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建立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教学方法。针对探究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马宏儒 《科幻画报》2022,(11):213-214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要强于其他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以引导,发挥学生的特点,使其可以在游戏的开展中学习数学,并培养数学学科素养。游戏教学和学科素养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等。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将其和游戏化教学进行融合,以此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体育教学是促进小学生身体快速成长,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并不属于考试范围内,因此很多体育教师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师都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导致体育课出现形式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合理地使用游戏教学法,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给学生提供高效的体育课堂,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本文立足于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促进体育教学和体育游戏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教育时代改革深化的到来,与以往传统的常规教学不同,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也更注重如何提升其实践性,强化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小学数学融合其他学科来开展教学工作,刚好可以实现学科之间联系与渗透,传递给学生丰富知识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常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了解其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后,结合工作经验从小学数学与语文、美术、德育、工程等不同学科的融合,进一步畅谈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关注童性,顺应小学生的天性,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全面兴起,小学体育学科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本学科,如何科学的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培养与发展人才的综合能力。在此背景下,学科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探索了小学英语课堂的学科融合实践路径,尝试通过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英语与其他学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落实学科育人。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一个共识 了,而体育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完善学生身心全面发 展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体系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体育游戏简单 来讲就是在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体育课程,这对于小学生来 讲是极为有效的,不但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自身意志,而且还让 学生提高了运动能力,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 主要针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对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67):100-102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受到教师的有效重视。低年级小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但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并未发生较大改变,需要教师利用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文章探究了体育游戏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的融合,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术学科是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小学阶段一项基础课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更加强调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中,体育教学和其他的学科教育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门运动性知识传授的学科———体育,又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活动空间上,它比任何学科都要广泛,而教学方式也会很自由和独特。在教育改革之后,小学体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 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小学体育学科来说,将 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体育课程中,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体育动作的理解,从而可有效提高体 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体 育课程中的应用优势与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望通过此,能够 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武佳 《科幻画报》2022,(12):63-64
信息时代下,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强化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为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对跨学科融合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路径做出研究。从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进行尝试,谈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科目的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