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班幼儿数教育的重点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中班的部分数学活动,特别是第七阶段的层级分类和双维排列活动,为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做了准备。因此,在大班初期有必要再复习这些活动。同介绍中班的数学活动一样,对重复的活动我们只写活动的名称,注明改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幼儿基本上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困难,需要在应用上下功夫。 活动目标 学习运用10以内数的组成,灵活进行加减运算;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活动室后面作为超市。陈列各式夹子,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每一个夹子上都用10以内数字为标价。  相似文献   

3.
大班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按常规都是一组一组分开教,每个数需要2~3课时完成。我们认为幼儿在掌握了6、7的加减运算后,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究8~10的加减运算规律。以达到“会学”的目的。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们设计了一堂“8的加减运算”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99):71-72
《儿童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应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数感是由多种数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幼儿通过吸收生活中的数信息生成数感并逐渐成熟,通过非正式的数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会计数、比较、分解与组合、统计与运算。然而集体活动中的数学学习脱离生活,不利于幼儿的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在"崇贤卫生院"角色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幼儿能够借助实际情境,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坚实的联系;尝试用数字表征数量,表征方式日趋规范;能够进行小数目内的数运算,具体数概念向抽象数概念渐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过程性能力是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数量关系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联系与迁移、推理和验证、表征与交流等综合能力。如何为幼儿数学过程性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呢?一、设置游戏情境支架,引发自主探究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按群数数的能力和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教师可以据此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执教“10以内的加减趣味运算”前,笔者引导幼儿进行“我们一起来碰5”的运算游戏,以回顾数字5的不同组合方法。游戏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牌面数字是1~4的扑克牌,让幼儿分成两队进行比赛,哪个队在规定时间内碰的5多,哪个队获胜。真实有趣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此外,笔者还通过调整扑克牌的种类、数量以及游戏规则,逐步提升游戏的难度,凸显教学的层次性和进阶性。  相似文献   

6.
1.中奖(大班) 要求: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口头运算能力;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准备:印有1~6,5~10数字的骰子各1个;给每个幼儿一道算式;两个搪瓷碗。玩法: 幼儿各取一道算式,老师摇骰子。如骰子正上面出现“6’字,凡拿算式答案是“6”的幼儿站起来(最快的为第一名),以站起的先后次序念自己的算式,如:8-2=6、4+2=6、1+5=6……做对  相似文献   

7.
对幼儿进行较大数位(如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或连加连减(如,9-5+2=?)教学,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表征之一,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数学教育逐步成为"小学化"的"重灾区".教育部颁布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5~6岁儿童所提出的"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被很多家长甚至不少幼儿教师质疑"要求太低".这一现象确实令人深思: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情况分析大班第二学期已基本完成了数学教学的任务,设计本活动目的在于检验幼儿对部分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到接下来复习活动的重点,并为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提供依据。内容和要求1、在自制的钟面上表示整点和半点,了解幼儿对时钟的掌握情况。2、通过“按得数将算式归类”、“卡片接龙”、“投骰子列算式并运算”等活动,了解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的熟练程度。3、幼儿将几何图形归类,并将长方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四等分,了解其对几何图形和等分的认识情  相似文献   

9.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是大班的主要运算教育内容,在学前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它有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利用加减教学发展幼儿多种能力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操作探索能力的培养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 (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 ),逐步建立分化的和理解的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所得的结果更为重要。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武汉市8所不同性质幼儿园112名大班幼儿为被试,主要采用测试法对幼儿加减运算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班幼儿的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好,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的能力较差;幼儿对数的组成的掌握水平与幼儿加减运算能力显著相关;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存在个体和性别差异,其中男孩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优于女孩;不同性质幼儿园大班幼儿运算能力之间存在差异,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幼儿加减运算能力优于私立园。  相似文献   

11.
谭玉梅 《时代教育》2014,(8):242-243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幼儿园大班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其主要目标除了让幼儿了解数与数之间互补、互换和等量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通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本文提出了针对幼儿的兴趣爱好,注重方法的游戏趣味性;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注重方法的操作探索性;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注重方法的启发求异性;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注重方法的电化情景性等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加减能力是个体数学认知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能力之一。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通过个别测查,运用实物题、口头文字题和符号计算题三种不同呈现方式的任务,考察99名大班幼儿在不同任务呈现方式下加减能力发展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幼儿6岁时的加减能力比5岁时有显著提高;在5~6岁期间,幼儿解决三种不同呈现方式加减问题能力的发展速度不同,符号加减题的解决能力发展最快。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与口诀背诵的教法,而更为重视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体操,幼儿时期数概念和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着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3~ 6岁的幼儿要求掌握 10以内数的序数, 10以内数的大小和组成, 10以内数的加减、相邻数以及比较多少、一样多,图形的认识等,数、量、形、空间、时间方面的知识。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要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将数学知识散点渗透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是进行幼儿数学教育的最佳方法。   1.在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角色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模仿和想象,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4.
陈林颖 《教师》2024,(5):84-86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下,在大班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文章首先分析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构成要素,其次在绘本、生活、游戏、实践、主题视角下,研究具体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可行的大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旨在使大班幼儿数学活动克服“小学化”发展趋势,有益于大班幼儿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琦琦 《甘肃教育》2012,(13):12-13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的学习目标是,"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相关专家表示,《指南》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的计算兴趣,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准备:在地上画4~5个长2.5米、宽1米的长方格。每个幼儿任拿一张卡片,卡片上写有1~10的数字和“+”、“-”符号。玩法:教师问:“1、2、3、4、5、6、7,谁是小小数学迷?”幼儿答:“7、6、  相似文献   

17.
加减运算是算术运算的基础,儿童学习加减运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运用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对低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儿童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10以内数概念的获得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为儿童学习加减运算提供了基础。 1.在认识10以内数的过程中,儿童获得了加减  相似文献   

18.
朱芳 《学子》2014,(10):24-24
应用题活动是大班数学活动中较难掌握的一个内容,它是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也是幼儿必须要掌握的一个内容,它既能帮助幼儿学习加减,又能发展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推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在初学编应用题时,常常出现生搬硬套教师编题的模式,或者语言表达不流畅、问题的设置不准确,加上加减运算本身的困难,造成了孩子惧怕编应用题。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9.
彭小元 《幼儿教育》2013,(Z1):70-71
10以内数的分合是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很多教师都设计、组织过此类活动,也都知道:分合是学习加减的基础,因为加法里蕴含着合的思想,减法里蕴含着分的思想。但是,要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仅有这一基本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体了解幼儿的学习路径。本文试着从一则教学案例入手,来探讨教师该如何基于幼儿的数学学习路径,有效组织"数的分合"的教学活动。案例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引导幼儿学习8的分合"。活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张琼珊 《福建教育》2013,(10):15-15,23
在一次幼儿园课堂教学创新赛中,有一位教师执教大班幼儿数学活动“闯关”。目标是复习10以内加减。上学期某区推荐3名青年教师参加市青年教师数学教育研讨会,他们不约而同都选“序数”和“排序”为教育内容。某幼儿园接受市示范园评估,教师把“自己洗澡”和“系鞋带”安排为集中教育活动内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笔者曾观察到:午睡起床时,在教师帮助下,许多幼儿还不会穿衣服;许多幼儿不会自己吃饭,有的用手抓饭菜。有的等着喂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