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安 《大学教育》2022,(9):210-212
荣誉学院是国内对优秀本科生实施人性化培养的学院。新时代、新阶段高校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多方协调,营造绿色,促进人才培养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共享,实现育人培养目标,不断增强荣誉教育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使荣誉学院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尽如人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来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回归与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荣誉学院是我国高校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设立的非专业类学院。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有助于荣誉学生提高集体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缓解心理压力,凸显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荣誉学院为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选拔的优秀学生队伍、营造的自由成长环境、配置的丰富教育资源等都为开展同伴教育创设了优势条件。鉴于此,荣誉学院可以选择从建立原则、成立组织、丰富内容、搭建平台等几个方面开展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三种组织模式:实验班、项目计划和精英学院。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精英学院与荣誉学院概念相似、相互混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种组织模式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实践中不断演变与发展,发挥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政策体系下,逐步探索出一系列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套在高校院系层面可以推广复制的,能够促进学科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以协同理论为载体,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之必然,并对其协同育人之困境与模式进行分析。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育人之必然,但面临顶层设计缺乏整体性、育人实施过程各自为营、合作平台建设长期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应构建职能部门与学院、学区与舍区、辅导员与担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业务与实践结合的“四联系”模式,稳固教育主体功能,助力协同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在制造业发展中地位日益凸显,为了推动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培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对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工业设计专业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四个特征,通过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搭建育人孵化平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开展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培养,利用“育志、育能、育新”育人孵化平台,实施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工业设计专业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组建荣誉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突破高等教育瓶颈,培养拔尖人才。而这类荣誉学院的培养方式在创新了教育模式的同时又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荣誉学院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结合"95后"新生的特点,以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为例,在总结"95后"荣誉学院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为一线的思政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育人目标,不断探索学科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有效路径,创新“三全育人”落实机制,构建了“学校-学院-学科”联动的圈层式、一体化育人格局,形成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为特征的学科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荣誉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荣誉教育的重要依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和卓越领导力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荣誉教育历史以及进展,探讨荣誉教育发展过程中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深入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中国高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陕西商洛学院围绕秦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思政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深入开展根植地方行动,构建内在驱动和外在抓手双向激励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此外,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以课程教学为基本载体,传承商洛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共享课程思政案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效衔接,畅通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全面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14.
学科思政是实现学科建设与德育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工作模式,既指向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德育教育理念,也是对高校德育理论、模式、内容、路径等维度的创新和超越,具有系统性、多元性、渗透性等特征,是高校和学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路径。基于我国研究生德育当前面临的育人理念、资源利用、队伍协同等方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从学科思政的顶层设计、平台搭建、力量协同等路径深化研究生德育工作,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思想教育研究》2020,(3):F0004-F0004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贯彻落实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分规定,依托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协同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发展,通过构建"大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提升协同育人效果,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相似文献   

16.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介绍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佛山大学“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两校“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并重点研究该方案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培养过程、培养特色、管理体制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9.
信号类贯通课程是为适应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等内容.针对该课程基础性强、知识体量大、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等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人才培养观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应通过完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灵活引入创新文化、加快推进民族高校区域联合和中外联合培养等积极完善协同育人创新机制,大力提升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