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王国维早年所写“哲学上及文学上之撰述”中,除了著名的《红楼梦评论》以外,另一篇表现“其见识、文采亦诚有过人者”的论文,当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是在本世纪初,从研究哲学入手,开始其学者生涯的。如果说,《红楼梦评论》的“立论”是在“叔氏之立脚地”,通过对《红楼梦》这部“宇宙之大著述”、“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的考察,系统地“畅述”了他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一九○三至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尤其是“无我之境”所要求于文艺的真实性,超出了传统美学所论之一般范畴,在中国美学关于意境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把它推到了宇宙人生的深处。“境界说”对文学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坡易学之“异”宋人解《易》,要在明“天道”与“心性”而已 ,言“道”以究宇宙之本体与始末 ,言“心性”以明体“道”之“工夫”,由“工夫”而及人生之真义。此即儒者所谓“内圣”之学。“圣”非“仙”非“佛”,系于入世之业 ,故“内圣”必与“外王”相结 ,方可实现人伦理想世界。“外王”之学要在经世致用 ,此亦宋人所留意者也。东坡易学大致循此轨迹。然陆放翁评为“奇特”,朱元晦作为“杂学”,曰“奇”曰“杂”,是谓坡易之与众不同也。兹举数端 ,以明其“异”。一、论“道”道者 ,乃自然之理 ,即关于宇宙本体、生成之学说。西哲论此 ,…  相似文献   

4.
<正> 司马迁之书,名曰《史记》,初无此名。古书中屡见“史记”之名,是对古史的泛称,非专指司马公之《史记》。司马迁《史记》中屡见“史记”之名,亦不指其自撰之《史记》。此两者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已论之颇详。两汉诸书,述及司马氏之《史记》  相似文献   

5.
“势力之欲”是王国维在他的许多章中反复并加以阐释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对王国维的思想研究中,“势力之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王国维的“势力之欲”,作为学艺术的“根柢”所在,实际上是一种先验的本体存在,其中,除了许多研究已经指出的情感内容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外,还含有“自然”内涵和中国哲学思想的成分;不仅如此,“势力之欲”还隐含着本体“直观”即“势力之悟”的层面。王国维的“境界”说,即“势力之欲”这一层面的发展与表述。由于“势力之欲”主要属于伦理范畴,所以,王国维的“境界”说实质上已经超出了“美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咏雪之千古名句。有“高格”的,自然就有“低格”的,兹录两首“低格”的咏雪诗于下: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词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之比较研究徐安琪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我们发现他纵论诸家词人词作,然对深婉灵秀、丰神绰约,令“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的《漱玉词》却保持绝对的缄默。以王国维之博大精深,确乎不能说这是一个偶然的疏忽。翻开词...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对国家、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本文仅对中共七大时期,即全国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的忧患意识作一论析。(一)忧国际之危。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正处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夜。在西方,由于苏美英联军的合力打击,德国法西斯即将覆灭;在东方,历时十余年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也即将取得胜利。铁的事实昭示世人:法西斯侵略势力必然灭亡,人民民主势力必然胜利,世界将走向光明。“这是历史的总趋向。”(《毛泽东文集》第3卷,378页,人民出版社,1996)那么,从此以后,世界是否就没有倒…  相似文献   

9.
敦煌与波斯     
1919年顷,王国维翻译了伯希和的就职演说《近日东方古言语学及史学上之发明与其结论》,该文强调了伊兰文化对中亚的影响。不久,王国维撰《西胡考》(上、下)及《西胡续考》。他指出:“故西域诸国,自六朝人言之则梵亦胡,自唐人言之,则除梵皆胡,断可识矣”。王国维注意到高昌以西若干属于印欧语系并与伊兰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西胡”,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敦煌文化与中亚文化及西亚文化的关系,有重要的启发。或者可以说,王国维在70年前注意到的这个问题,在今日仍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庄子意境论出发,从中、西方文论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中有关“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三个美学概念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既广取各家之优长,又颇有一己之独到,注解精确允当,简要无冗,译文明白流畅,信达且雅,笔者读此书深受教益,但对极个别注译亦觉有可商之处,兹摘若干条就教于杨先生,就教于读者。 一、《梁惠王上》:“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苦”。(22面)译:“好年成丰衣足食……好年成也是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境界之“真”不仅指“真情实感”,而是要深入到欲望的本真,在“欲望本真”的基础上,通过审美直观并且由“理念”而感发出的“势力之悟”,才是王国维境界之“真”的真正内涵,是生命之“真”,这种“势力之悟”悟的是人生最深之意义,标示着对人生要义的体认、对超验人生的自觉体验。  相似文献   

14.
诗《周颂·噫嘻》:“既昭假尔”,毛诗传解为“既已政教,光明至于天下……”郑笺:“假,至也.”言“能成周王之功,其德已著至矣,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也。”还有的解为是祭祀时的套话,即人对神的“昭假”,抑或昭假先公先王。此越说越远,于原意更难明。朱熹《诗集传》:“昭,明也.假,格也。尔,田官也。”“此连上篇(按:臣工),亦戒农官之词。昭假尔,犹言格汝众庶。盖成王始置田官,而嘗成命之也。”唯此说可取,但需要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古器物之学,兼及文学史、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而能开新风气,诗词骈散文亦无不精工”(语见缪钺先生《王静安与叔本华》)。静安并未专注精力填词,其词作数量亦不甚多。计《观堂集林》(卷24)所录长短句二十二阕,以及《苕华词》所录九十二阕,总共不过一百十五首。然而,静安自视其词甚高,他说:“近年嗜好之移于文学,亦有由焉,则填词之成功是也。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阕,然自南宋以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去探讨中国艺术意境论的问题,对意境论的哲学基础和实质、特征、结构等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代的艺术意境及其理论渗透着中国古代的宇宙意识,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在艺术上的一种表现,其中特别是与《易经》、道家关于“天—地—人”宇宙一体化的宇宙观相联系。艺术意境中的“情景交融”的实质和整体性、直觉性、空灵性的特征都应该从这里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材中(试验修订本·必修)的一些篇目体现出了学科渗透、文理互融的思想。齐民友《数学与文化》涉及到数学文化与哲学思想;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牵涉到生物学知识;曹冲《神奇的极光》介绍了“极光”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齐然尔曼《空间和时间旅行》和霍金《宇宙的未来》是有关宇宙的科技文,关涉到天体物理学理论;冯友兰《人生的境界》、赵鑫珊《人是什么》、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黄仁宇《孔孟》——这些是哲学论  相似文献   

18.
姚懿  廖海 《英语广场》2023,(20):12-15
杜甫晚年所作的《登高》沉郁顿挫,哀转久绝,被誉为“七律之冠”。然其意蕴内涵,实难译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三美”原则,并翻译了《登高》,他的译文字字精准,句句含情,完美符合“三美论”倡导的“形美”“音美”“意美”。本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综合探析英译唐诗《登高》中的形、音、意之美。  相似文献   

19.
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理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中标题二“社会公德”为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及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引用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对幼儿的社会领域要求,强调学前教育学生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在道德修养方面“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与陶行知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德育论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0.
<正>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南宋金溪青田人,他是我国开山心学体系的鼻祖.其以用为重要特点而论人论事尤其论政的《易》学思想,则专论者少,仅止有《易学》、《易数》等四、五篇短文,余者则散见于《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和页码)的诸多篇章尤其《与朱元晦》书中.其以《易》论宇宙观者有之,论人之趋吉避凶者有之,论治国平天下者亦有之也一、“阴阳即太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