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少,理性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即使面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老师也总感觉无处下手。而孩子们在粗略的感受了文本美妙的插图.朗朗上口的文字后。再也提不起任何的兴趣,更别说走进文字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故事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每一个低段语文教师都应该切实地运用教材,善于发现训练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捕获语言信息,从而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可以说,它是人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沟通,是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其根本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领会文本深刻内涵,在感受文本的同时,受到文本内容的感染和启迪,从而激发起对祖语言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杨勤琴 《成才之路》2014,(25):76-77
正插图,将非视化的资讯运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视觉文化。好的插图,使文章增色不少。它不是抽象语言符号的具体化,不是平淡文字的生动化,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可视化表现,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是按照小学生的感性认知特性而载入教材书的。缺少了插图的教科书,如同一幅缺少颜色的油画,暗淡无光。插图的妙用,即在于其在文字与学生之间架起的五彩斑斓的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一、功夫在诗外——文配图相映成辉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有简单的讲解。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不断触摸语言,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启迪,凸显人文性。新课标所选的小学语文课文都是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故事,不仅蕴涵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多样情感提供了机会。我们要沉下心来,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赵秋艳  郓华 《云南教育》2004,(26):41-42
《妈妈的爱》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四节,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诗歌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了妈妈对“我”的爱,抒发了“我”对妈妈的感激,表达了母亲深深的爱。课文的3幅插图形象再现了诗歌内容。赵教师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阅读,图文结合,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学会读书。通过读书达到“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正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两部分构建了教师赏析教学的主体行为。文本赏析实质是文本语言和意蕴言语的动态转换,即学生在教师言语(speech)引导下感悟语言(language)中蕴含的价值内涵、人文精髓等。赏析教学中,教师的使命是把具有人文意蕴的文字符号通过自身的感悟进行表述再加工,衍化出高于文本语言的师生能够共享的"新言语",从而在文本与学生情感沟壑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感受和欣赏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9.
文本是历经生命的土壤,只有潜入文本自主感悟,才能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感受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本深刻的内涵。在品读剖析中感悟语言技巧,在朗读体味中感悟语言情境及作品情感,从而培养语感,形成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可以说,它是人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沟通,是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其根本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领会文本深刻内涵,在感受文本的同时,受到文本内容的感染和启迪,从而激发起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实用性”、“应用性”说到底就是“应试性”,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具体体现。这种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文本认为阅读的语言分析应该从"语言的运用"的角度,从小处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锤炼和品味,带领学生品读文字,分析语言,感受精妙。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发展学生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验教材,有情有趣,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化。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是发展学生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验教材,有情有趣,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化。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  相似文献   

14.
文本阅读的语言分析应该是着眼于“语言的运用”的角度,得从小处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锤炼和品味,带领学生去品读文字,分析语言,感受精妙。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文本中的语言,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此时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实现了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上.朗朗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音乐.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  相似文献   

17.
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是课堂练笔,适当的课堂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一、练在情深意浓处,积淀情感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通过感人的故事抒发真情,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情深意浓之处练笔,鼓励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内心感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黄鹤楼送别》这首诗语言质朴简单,但却蕴含了  相似文献   

18.
<正>文本阅读中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让他们融入作品,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能力。语文文本阅读关键就是抓好几个对话:一、对话文本语义结构文本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既指向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同时疏离于文本之外。文本阅读框架是支  相似文献   

19.
巧妙运用教材中的文本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语段,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教材文本插图的解读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巧"看"插图,有效猜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插图,构建画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比插图,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用插图,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0.
巧妙运用教材中的文本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读懂文字语段,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基于教材文本插图的解读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可采用如下方法:巧"看"插图,有效猜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依托插图,构建画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比插图,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用插图,深化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