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瑜 《陕西教育》2009,(4):53-53
大家知道“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的灵魂。我们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因此,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起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实施语文教学,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有待于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的灵魂。我们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因此,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起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实施语文教学,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有待于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重智轻情"的教育导致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一幕幕悲剧在不断重演。语文教学要加强"珍爱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情感、"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盐,加点"糖",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有滋有味"。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一、融入"人文味",为语文教学"铸魂"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  相似文献   

5.
<正>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大家对它的理解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异较大。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注重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了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小学语文的人文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课堂人文意识,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提倡人文关怀"为导向,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内容中,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把蕴含在语言文字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凸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如何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在重视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在语文中融入人文教育,利用语文自身的特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为例,从注重情感熏陶、注重语文建设以及注重语文实践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缺少人文教育渗透,无异于人失去了灵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养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习惯,努力追求其内隐的深层文化本质,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谓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及平时积累,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谈一些看  相似文献   

11.
人文素质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脱节,而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却不够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针对高职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较差等问题,高职教育应在语文教学中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实行民主开放式教学,同时注重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语文课程在所有人文课程中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富于情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然而知识与能力,为学与为人,理性与情感的割裂,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匮乏,仍是当前语文教育模式的严重缺陷.传统语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课程内容拘泥于系统知识传授,显得教条和僵化;还有教学方法的过度理性化,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和可持续发展,再加之教师缺少感情投入和交流,缺乏灵活和创新,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语文教学索然无味,使学生对之望而生厌.  相似文献   

15.
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之一。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教学无类",到上世纪80年代的"素质教育",再到上世纪末"人文性"与"工具性"激烈论战,我们不能不承认,倡导语文"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但是,过重强调语文"人文性"所带来的弊病也不容忽视。在近年的听课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书"还没读懂,教师已将话题引到了人文教育上。可以说,教师重视了"文以载道",却忽视了"文"是"道"的载体,教学重心偏移。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教育,只有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得到提升和发展.具体要从四个方面抓起:以学生为本;努力营造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氛围;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进行商讨、合作、研究式教学;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从人文的角度来阐释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敏锐的人文知识的简单模式。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回归到"以人文教育为本位"的呼唤,是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最强音.的确,提倡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阵痛"后的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教育的理念,渗透人文教育,理应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飞 《教育艺术》2011,(3):21+20
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出人文的精神,那么,它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小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务之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