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比》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梦想最终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宗教意象,表现了当时爱尔兰腐朽的宗教对人们的束缚.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在这种窒息的氛围下,男孩的追求注定要失败,理想注定会破灭,从而揭示了整个社会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在《阿拉比》中向我们展示了都柏林瘫痪的状态。从背景、人物塑造和象征主义运用等方面来分析文本,有利于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托多罗夫的叙事句法理论、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和巴特的符码分析方法,层层深入,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出该文的梦幻破灭和瘫痪状态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183;乔伊斯的作品多是探究人类的内心世界。在短篇小说《阿拉比》中作者借助独特的“精神顿悟”的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我”对朦胧爱情的浪漫追求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带给了人们对整个时期、整个社会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空间批评关注空间的社会文化等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蕴含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阿拉比》中分别从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三个角度呈现精神瘫痪的都柏林。景观空间反映出都柏林社会的沉闷压抑、毫无生气、令人窒息;社会空间为情节提供了发展的广度;个人空间则折射出主人公压抑的心情。这三种空间成为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成功地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中心的全景。  相似文献   

6.
《阿拉比》是乔伊斯重要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本文拟将小说中男主人公对于爱情和美好的追求以及生活的迷失与现代人的精神境遇比较分析,折射人类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并发现缓解或解决精神痛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阿拉比》讲述了一个男孩一段特殊的成长经历。多丽丝·莱辛是20世纪杰出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屋顶丽人》也塑造了一个纯真男孩的形象,讲述他对愿望的一次试探。两部作品反映相同问题,具有较大可比性。通过分析两部作品情节,平行对比两个男孩的经历,从人物自身特点着手,探知外界的冷漠,阐释内心纯真与精神"顿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小说集《都柏林人》以“瘫痪”为主题,讲述了在麻木不仁、死气沉沉的都柏林社会,主人公们与瘫痪社会的抗争注定失败,最终获得“精神顿悟”。本文将以其中的《阿拉比》为例来分析“瘫痪”主题和“精神顿悟”。  相似文献   

9.
唐书哲 《新高考》2013,(9):31-34
编者按:亲爱的朋友们,从本期开始,让我们走进英国文学的世界,倾听大师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英国文学历史悠久、群星璀璨,品读英国文学中的名篇佳作不仅可以学习英语.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英国文学之旅,体会英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乔伊斯小说集的第三篇《阿拉比》叙述了一个初涉人世、陷入情网的少年的心路历程。詹姆斯·乔伊斯应用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来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天主教会的衰败,其独特的“精神顿悟”手法让主人公从理想的爱情中觉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进行文本细读,结合小说中作者运用的象征意韵,反讽等手法,以及小说所体现的张力,拟从新批评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再次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价值,揭示作品的意义,领略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失落的天堂——浅谈《阿拉比》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洋 《考试周刊》2010,(36):51-52
《阿拉比》描绘了一个都柏林男孩的浪漫追求,以及幻想破灭并最终获得"精神顿悟"的过程。本文从生命体象征、场景象征和宗教象征三方面对《阿拉比》中所运用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有一个中心主题 ,即“瘫痪和死亡”。这一主题由十五个短篇从不同角度加以深化和阐发。其中《阿拉比》这篇的副主题是“宗教的虚妄”。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 ,以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二种视角的互相作用及其与时间结构的交织来解读这一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小男孩对爱情朦胧追求的破灭,象征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丧失了宗教信仰、僵死瘫痪的精神状态。在现代视角下,这篇小说使读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一方面精神家园不能荒芜,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不做白日梦,实实在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复活》正是其具有深远的影响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湘西“牧歌”的成功建构,让一个作为浪漫主义作家的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得以确立。但是,沈从文却并非一个纯然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写作者。事实上,沈从文自创作以来,对现实的倾注都是一以贯之的。不过,他真正从“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转变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应该是全面抗战以后的事。其中,未竟的长篇小说《长河》可以视为他向现实主义转向的一个重要节点。《长河》以鲜明的现实主义方法不仅描写了生活的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还生动还原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湘西社会的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抗日战争的触动以及1937年南迁途中的见闻,增强了沈从文关注现实、评价现实并期望能够介入现实的激情。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为《长河》灌注了悲慨动人的情感力量,小说文本也因之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阿拉比》是文学史上杰出的意识流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长期以来,学者和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精神分析和精神顿悟的视角对之加以分析,而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及。存在主义主要从哲学的层面对人类在社会中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进行探讨和关注。论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出小说的一个重要思想——荒诞,从而透视出乔伊斯想让人们意识到当时人类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精神和物质关怀。  相似文献   

18.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是一部反映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长篇巨著。《白鹿原》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深刻的,且多方位的,有反映半个世纪时代巨变的历史现实主义,还有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文化思想的现实主义,反映善恶兼有的人性现实主义,反映国共两党的政治实际的政治现实主义,反映世事变纪莫测,人生沉浮无准的尘世现实主义,作者把现实主义精神凝结于小说之中。  相似文献   

19.
阿拉比是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本文通过分析"死胡同"、"中央的苹果树"和"阿拉比"等意象,阐释小说中凸显的精神瘫痪和灵魂顿悟主题。  相似文献   

20.
比利时与法国合拍的动画版《鲁滨逊漂流记》于2016年国庆档登陆国内各大院线,欢乐卖萌的喜剧元素让人忍俊不禁,困境求生的题材设定使人斗志昂扬,客观真实的历史再现则引人深思。本文从海盗意象、宗教信仰以及动物角色三方面入手,归纳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