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奖你四块糖     
《中学教育》2006,(8):M0003-M0003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  相似文献   

2.
3.
学生时代,对班内的后进生,我深表同情。我以为,他们差的原因是头脑笨。当我站在讲台上时,对后进生,我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见一位男生要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男生已在等他。陶校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一直是教育界的佳话。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他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德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们的德育实效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对中学德育低效的成因分析观点众多,如:对中学德育工作期望过高;社会机制的低效;德育的简单化;没有受到实质生重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德育矛盾冲突等。但是,“德育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8.
一提到陶行知先生,就会想起他的“四块糖”故事。他尊重学生,用“四块糖”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他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陶行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有这么一段情节: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二男生,陶行知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相似文献   

10.
姜新 《班主任》2002,(3):33-33
陶行知用“四块糖”处理打人事件的故事,为广大教师所熟知,然而其中的批评艺术恐非人人皆知。一、巧用载体是基础犯打人错误的学生王友走进校长办公室后,等待他的不是“学校行为规范”,也不是“戒尺”,更不是“通报批评”,而是当时极为珍贵的、孩子垂涎三尺视为“珍宝”  相似文献   

11.
12.
校本研修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展好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展问题研修。问题研修就是针对课堂中发现的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研修解决问题,达到校本研修的真正目的。如何开展问题研修工作,依据一些专家的思想观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尝试了问题研修的“四步曲”循环模式,将研修活动逐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14.
阎新梅 《广西教育》2006,(1A):12-12
《教师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首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可见“为人师表”是当好教师的前提,也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田奇述 《福建教育》2006,(11A):10-11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帮助教师跨越职业高原期,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学校毕竟是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从外因和内因两个因素选择了部分经验类文章,希望能给学校和教师以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对未成年人教育中.学校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校德育教育能扎实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笔者从多年的学校政教工作中感受到,抓好未成年人教育,学校德育要“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我校“大语文”教育的主体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为了使学校的整体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较高水准,我们创建了“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三段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三段”指“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四步”指课堂上进行的“师生确定教学目标”“师生互动教学”“质疑问难”“迁移运用”四个教学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模式变式来组织实施教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案例日前,偶然看到了一则《四块糖》的小故事。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任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里偶然看到王友同学用小石块砸别人,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放学后,王友忐忑不安地来到校长室准备挨骂。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也叫"永恒教育"、"永久教育",即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它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教育是一个终生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读章立早同志的《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一文(载《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5年第10期)深有感触,觉得在章文中所列的四种效应之外,“鲶鱼效应”对我们的教育管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