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在反叛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观念、规范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确证自身价值、意义,其代表作品从不同方面颠覆此前革命历史小说对历史与人的书写,呈现出一种新的历史观与艺术姿态。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反叛在刷新文学表达的观念、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偏颇与缺憾。  相似文献   

2.
苏童以历史为题材的代表小说是《我的帝王生涯》和《武则天》,小说中作者以新历史主义文学观创造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女性形象。《我的帝王生涯》发挥充分的想象,叙说了一个受皇帝宠爱的皇后,因皇室的争斗被赶出皇宫,最后沦为妓女,消解了传统历史;而《武则天》塑造了一个历史中真实而又充满了诗意的女皇帝形象,显示了一代女皇独特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在历史观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路数具有相当的趋同性。肆意篡改历史真实和事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之间界限模糊是新历史小说历史观后现代性的重要体现。这样的历史观虽然对以往唯历史真实和历史决定论表现出极大的反叛,但是毕竟只是接纳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因其偏离中国的以和谐、中庸为美的化背景而遭逢困境,也因此促成新历史小说纷纷转型。  相似文献   

4.
夏俊华 《红领巾》2004,(6):101-103
民间文化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在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中有着不同的命运.在革命历史小说中,存在于民间的“小传统“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出现在小说中的民间是经过主流意识形态教化过的、选择过的,而在新历史小说中则更强调对原生态的民间文化的全面认同和宣传.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小说在历史观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路数具有相当的趋同性。肆意篡改历史真实和事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实之间界限模糊是新历史小说历史观后现代性的重要体现。这样的历史观虽然对以往唯历史真实和历史决定论表现出极大的反叛,但是毕竟只是接纳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因其偏离中国的以和谐、中庸为美的文化背景而遭逢困境,也因此促成新历史小说纷纷转型。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小说的"碎片写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虽然出现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引进之前,却也受着这种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是照搬。在我国的社会生活土壤上形成自己的特征:主要是以“小历史”的碎片颠覆“大历史”的整体。由寻根作家、先锋作家和新写实作家汇集而成的新历史小说潮流以丰厚的创作实绩演绎着他们的新历史主义观念。具体表现为:以个人视野和民间视野颇覆正史意识;以“放大碎片、拆解整体”和荒诞、扭曲、夸张的方式解构宏大叙事;题材、主题、人物及叙事方式又追求从“无限”到“有限”,从而消解崇高品格。新历史小说虽切入传统历史主义的盲区。有独特的发现,却又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窠臼。  相似文献   

7.
《人面桃花》是一部极具先锋特色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通过民间叙事和边缘人物来解读历史,探索历史背后的人性法则。同时它放弃了传统历史小说中的二元对立模式,将英雄俗化,还原了英雄作为普通个人应该具有的真实情感。对革命也进行了解构,革命不再是光辉神圣的,其中充满了那么多的偶然性。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虽不是有意识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精神,但潜意识地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加缪、海德格尔的哲学精神产生某种精神暗合,体现在荒谬与虚无、想象与自由、对时间的消解等方面的推崇。西方存在主义是面对西方社会中人情淡薄与信仰危机以后,以悲凉、厌烦的个体心理体验结构——时间性来建构起来的人生哲学,新历史小说的哲学精神缺乏西方存在主义的根基,它所接受的只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形式上的质疑现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小说主要从消解旧的历史观念出发,颠覆传统历史小说中的英雄主题,力图向人们展示在权力话语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遮蔽下的民间世界,以另类的言说方式来结构自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分析并揭示苏童新历史小说的潜在创作动因和触及的共同母题,力图在新时期文学的大背景上,确立苏童小说的独特地位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在中国文坛的小说创作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述新历史小说较之于传统的历史小说究竟有哪些创造性的变异:其历史观的变更、社会个体历史命运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变化以及叙事视角的更迭。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历史小说”通过两种类型的小说,即书写被正史排斥的人物、事件和重写正史已写的人物、事件,用复数小写的“小历史”改写了单一大写的“大历史”,从而质疑颠覆了传统的历史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红粉》与《米》是苏童的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童在创作新历史小说时的精神求索与创作旨向,以及它们独特的表现形态与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苏童在进行历史叙述时,一方面将基于元话语的“大写的”、“完整的”历史拆解成“小写的”、“碎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又以其深刻的历史观念和话语方式重新建构了一部以个人和人性为主导的“新历史”,从而在虚构中使读者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反思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和真实性问题,力图清理某些认识上的偏差,指出观念的更新带来的创作上的创新性和有限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重述历史现象.它凭借独特的题材、叙事艺术、价值取向等特点成为学界争相探讨的对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当下文学创作呈现全球化与民族化的语境中也日趋重要.本文拟从新历史小说的目的性、叙事特色、意义三部分,探讨这一民间历史另类书写现象,关注其重申“文学就是人学”这一观念和浓厚的人性关怀意识所呈现出的不同于以往历史题材小说的独特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就以颠覆正史与消解英雄的姿态被引入,成功地消解了旧的历史观念,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将集体经验形态的历史改写为个体经验形态的历史,引起人们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和反思。然而,创作主体极力热衷于将历史的神圣性与权威性解构和颠覆,取而代之的却是价值的迷失与意义的虚无。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的历史小说创作不同,新历史小说关注多元化的当下,表现出"此在即真实"的观念。在这样的追求下,新历史小说强调了女性立场的建立,它关注女性曾被遮蔽的生命体验;而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特征,如感伤的情绪、对世俗的包容等,也都显示出女性独特视角的存在。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格非的《人面桃花》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传统的革命史在他的笔下被改写为女性心灵的成长史,令人产生了对历史的全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期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思潮。新历史小说中较多采用象征手法,主要运用植物、动物以及物件这三类特定的象征意象影射人的欲望及其生存困境,彰显并反思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寻绎新历史小说作家主体认知的现实迷惘和精神无奈的基础上,审视了历史叙事中缺乏审美理想烛照的别一样态——审丑.并将其置于文体学高度进行了利弊阐释。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的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差异较大,格非的新历史小说《敌人》以其神秘的情节、扭曲的人性以及反史诗性的艺术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