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英国伦敦大奥德蒙街医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采用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分子剪刀(基因剪刀)来编辑基因,产生设计的免疫细胞,用来治疗耐药性的白血病(血癌),成功治愈了一名一岁大的白血病患儿。利用基因剪刀来治疗罕见病、难治病,尤其是遗传性疾病,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过,基因疗法有多种,仅仅是利用基因剪刀的方式就有多种。基因剪刀修饰细胞一岁的蕾拉·理查兹患有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白血病。尽管药物化疗能治愈一些白血病,但化疗对于复发  相似文献   

2.
ABO系统是最重要血型系统,迄今用分子研究法鉴定出160多个ABO等位基因。ABO^*001是已发现最常见等位基因,其次是ABO^*022与ABO^*A103等位基因。白血病患者ABO基因具有高度重组活性,展现出新的ABO变异体;在白血病患者ABO基因编码区域中,ABO变异体多位于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一条美国批准"首个基因疗法"的消息吸引了媒体的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表声明称,瑞士诺华公司的新基因疗法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25岁以下的复发难治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如果认真调研一下就会发现,美国批准的所谓"首个基因疗法"其实并非首个,此前已批准多个基因疗法。基因疗法及其多个"首个批准"基因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90年代有了突破性进展。基因疗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引入患者细胞内,以纠正致病基  相似文献   

4.
英国科学家于2001年1月15日宣布,他们发现一种可以找出白血病(俗称血癌)细胞并加以摧毁的疗法,而藉着这种疗法,另可发展出新的抗癌之道。 伦敦汉默史密斯医院及帝国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上投注6年心血。他们在导致白血病的细胞里发现一种基因,并命名为WT—1,只要追踪这种基因,便可找出导致白血病的细胞。 研究人员以上述原理培养免疫细胞,即特地培养出的一种免疫细胞,能放过同类型的正常细胞,直接摧毁白血病细胞。也就是说,免疫细胞会找到标有WT—1基因的癌细胞,并将它摧毁。 帝国大学医学院的史特…  相似文献   

5.
巴桑卓玛 《西藏科技》2004,22(12):47-50
细胞凋亡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死亡形式,不仅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凋亡调控基因已被看作是一类新的肿瘤发生相关基因。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平衡失调的结果,细胞凋亡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因此研究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不大是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因此利用基因剪刀修改基因来治疗疾病是当代医学的一种突破,也是未来根治疾病的一个方向。今天,修改基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胚胎或生殖细胞如卵子中的基因进行修改,因为这可以从胚胎发育时就清除在未来可能引发疾病的致病基因,从而一劳永逸地根除疾病。但是,这种尝试引发了巨大争议。永久性治疗乳腺癌现在,对于癌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例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05,(12):62-63
中国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最近找到了白血病的致病元凶——PTPN11基因编码中的一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几丁质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少波  吴根福 《科技通报》2004,20(3):258-262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自然资源。广泛存在于海洋中,其降解产物具有多种用途,几丁质酶除在降解几丁质方面有重要功能外,还在植病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几丁质酶产生生物、几丁质酶产生菌筛选方法、酶活的测定方法、酶的种类、酶的性质、酶的用途、几丁质酶基因及基因调节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几丁质酶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13,(1):80-81
美借助基因修改HIV成功治疗白血病患者据报道,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医生宣称,他们从病魔手中成功夺回了一个罹患白血病的7岁女孩的生命,赢得这场胜利多亏了一个可能会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帮手"——经过基因修改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不过,主治医生强调,治疗过程不会出现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医生们将HIV中引发艾滋病的因素剔除,借助这些经过基因修改的HIV,艾米莉自己的免疫细胞占据了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7,(12):7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在建所20周年之际透露:继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凋亡靶向治疗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另一种白血病类型——M2型白血病基础研究和诱导分化治疗也获得了重要的新进展,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试验并进入药物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1.
彭文 《百科知识》2005,(3X):30-31
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过去在猕猴体内发现的抗艾滋病基因与相应的人类基因只相差一个碱基对,理论上可以通过改造艾滋病患者的这个基因来对其进行治疗。去年,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猕猴体内一种名为Trim5α的基因,可以控制产生一种蛋白质,抵抗包括艾滋病病毒在内的多种逆转录病毒;人类的Trim5α基因也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周期的循环过程是由许多基因共同协作而成的,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癌变的细胞以及特定阶段的胚胎细胞常常有异常的分裂周期。外源性基因,例如p16、p21、p53、Cyclins等,使白血病K562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CDKS因子会使细胞阻滞在G2/M期;UP介导通路可能使白血病细胞细胞阻滞在G2/M期,也可能在G1期发生阻滞。不同的影响因子会使白血病细胞周期阻滞在不同时期,能为治疗白血病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多路径与多靶点是我们研究药物与白血病细胞周期阻滞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月5日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防止白血病复发的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公报说,这一疫苗的研发经历了约20年时间,其基本原理与其他疫苗一样,也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病原细胞。研究人员从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取出一些细胞并为其植入两个基因,作为吸引免疫系统攻  相似文献   

14.
第一链接     
追踪癌症干细胞癌症被认为是来自正常组织细胞或定型祖细胞。关键问题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能够自我更新(祖细胞缺乏这种能力)的癌症干细胞是怎样出现的。现在,研究人员从通过定型祖细胞突变而患白血病的老鼠身上提取出了一组白血病干细胞。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白血病干细胞大体上能够保持定型祖细胞的基因表达特点,同时激发正常情况下在造血干细胞中表达的一组亚基因。至少这些基因中有些对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重要的。对研发一种选择性地瞄准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前景来说,白血病干细胞和正常血液干细胞之间的差别也许还是好消息。摘自《自…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4-I0005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称,由他们和德国汉堡大学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研究揭示,德国疫情是由一种新型具有超级毒性的大肠杆菌引起的,该新型菌株携带多种耐抗生素的特异基因,致使其难以治疗。  相似文献   

16.
8月10日,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悉,该院免疫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谭锦泉教授及助手张秋萍副教授等在白血病的致病机理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CCR9异常增高表达,是造成白血病患者脏器损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联合使用白介素-2、白介素-4将可能明显改善白血病患者器官的损害,从而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极有前景的思路。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发表在被SCI收录的国际尖端的肿瘤学术杂志《CancerResearch》10月号上,该文章的影响因子高达8.0。谭锦泉教授等通过临床对…  相似文献   

17.
<正>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又叫"血癌",在儿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一位,在导致儿童及35岁以下成年人死亡的恶性肿瘤中也排首位,是威胁儿童和青壮年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早期预警及诊断对于降低其死亡率与预后复发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白血病的临床诊断非常复杂,其中骨髓穿刺取样检测是常规的、必须的检测手段。但是骨髓穿刺会给被测试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难以被普通人所接受,且无法实现早期预警。有效的白血病早期诊断方法,对于白血病的成功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一种可以准确的对微量白血病细胞特异性识别与诊断,诊断过程简便、廉价,且诊断方式能被常人心里所接受的早期诊断方法,能够及早发现白血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充分治疗,从而使患者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挽救。  相似文献   

18.
由可变聚腺苷酸化产生的串联3’UTRs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在细胞内影响mRNA稳定性、翻译和移位。多项研究已发现在多种生理状态下出现可变聚腺苷酸化位点切换。然而.这些研究仅聚焦于两个已知可变聚腺苷酸化位点和几个候选基因。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利用最新的第二代序列分析技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可变聚腺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19.
封面故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基因病灶利用SNP微阵列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对DNA版本数异常进行高分辨率分析的方法,被用来识别与儿童最常见的癌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关的基因病灶。对来自242位患者的白血病母细胞所做的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印迹基因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niting)是指在配子或合子发生期间,来自 亲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产生专一性的加工修饰,导致后代体细胞中两个亲本 来源的等位基因有不同的表达活性,为一种后生论修饰。目前在人类和小鼠中鉴定的印迹基 因已超过25个,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印迹基因分布的群集性、复制的不同步性、表 达的时空特异性、遗传的保守性及编码RNAs等。基因组印迹的分子机理与印迹基因的甲基化 尤其是CpG岛甲基化密切相关,特异性甲基化区域在印迹基因的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因 组印迹基因与胎儿和胎盘的生长发育及细胞增殖有关,正常印迹的改变可引起包括肿瘤在内 的多种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