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明确制定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当今社会,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新课标的改革体现了时代特色,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娄方 《小学生》2010,(4):24-2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以知道口语交际要求交际人能随机应变、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同时也是交际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3.
胡开平 《小学生》2011,(4):45-4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以知道口语交际要求交际人能随机应变、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同时也是交际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呼唤,人们事业上的竞争与活动空前活跃,社会交际活动日益频繁。因此,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达到与人文明和谐交流呢?  相似文献   

5.
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将来步人社会、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他们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教学中,笔者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玉 《现代语文》2011,(8):77-78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位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这样一个充分展现自我能力的现代化社会中.如果不能熟练地进行口头交际.如何立足于社会。口头交际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社会的进步,呼唤着素质教育,它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小学语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笔者针对所接触的农村学生情况,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了初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广泛,口头语言表达愈来愈体现它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学生的作文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中学生因口语交际能力差,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李彩英 《中学文科》2009,(18):21-2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广泛,口头语言表达愈来愈体现它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只重视学生的作文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中学生因口语交际能力差,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更为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渤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想发挥好必须从学生抓起。在口语交际的情景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确,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说话质量是现代人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也是现在和将来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作为教师就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总结经验,给学生创设条件,从小培养学生敢想、敢说,不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是人们通过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7.
吴玉清 《广西教育》2008,(19):53-53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训练于课堂,实践于课外,从而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两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端正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二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社会,人的交际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口语交际是日常交际中最主要的交际方式,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自拔,他们从学生的短期效益出发,只重视对学生的考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走过场。作为教育工作,应有新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很好地与社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施展他们的才华,实现他们的抱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入人际交流的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中学生能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中学语文素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谓口语交际,就是一种有声的语言信息,主要通过口语来进行多向交流。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进行交流、表达和倾听,实现和他人文明交往的目的,进而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气质。因此,培养总学时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