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不少应该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的孩子,在家里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都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参加家务劳动,不少的家庭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说什么“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你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我给你做牛做马也认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倒也省心。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表明很多家长对家务劳动的道德价值缺乏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2.
一味地要求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总是跟在别人后面模仿,这对孩子今后个性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独立自主的个性。"小事"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平时从小事中学着自己拿主意,如买文具、挑衣服等。而当遇到"大事"时,家长也应首先给孩子提供  相似文献   

3.
“不,我要拼图玩具,不给就不睡觉!”5岁的孩子赖在地上。“孩子,天已经很晚了,妈妈明天一早就给你买,好吗?”妈妈说。“不好,我现在就要,你快去买!”孩子吼道。表现出自制力很弱。对孩子而言,自制力很重要,而且需要从小训练,从生活小事入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或障碍,让孩子从中得到磨炼。尤其对那些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任性、脾气暴躁、经不起细微挫折的孩子,更应当鼓励其在一些“逆境”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本领。例如,当孩子提出某个可行性要求时,不立即给予满足,而是让他“等待”一会儿,以此增强孩子的耐受力和自制力。  相似文献   

4.
子墨 《家长》2014,(8):7-10
浏览网站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图中的父母亲手用大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孩子只是无奈地站着,任凭他们剪着自己的翅膀。图片的配文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翱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深以为然。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事等着家长做决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其实,孩子没有主见的症结主要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存、独立决定事情的人,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我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家长”。  相似文献   

5.
德国一些家长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成长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有正义感,讲道理,孩子会打心眼儿里更加依赖和尊重父母。家长要孩子做的事,孩子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德国的法律也提倡摈弃传统的家长权威,兼顾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立能力与独立愿望。“兼顾”并不指盲目顺从孩子的意愿,而是尽量使孩子成为“积极的受教育者”。家长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与他们协商,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孩子受到家长们的百般宠爱,家长总是寸步不离地看护着孩子:“慢点”“妈妈扶着你”“别乱动”“别碰着”……家长就是舍不得让孩子吃点苦,受些磨练,这不得不令人担心我们下一代的生活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生活素质教育,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  相似文献   

7.
放手去爱     
寇业华 《家长》2011,(11):36-36
常常听老人说,即使你的孩子老了,只要他在你的身边,他依旧是小孩子。是啊,在家长心里,自己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所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无形中剥夺了儿子自主、自立、自理的权利,让儿子过上了没有主见的“寄生”生活。  相似文献   

8.
女儿从小就害羞,和别人讲话脸会红,上课回答问题战战兢兢,做事没把握就不敢尝试,现在8岁了,还是老样子。怎样做能让孩子不再羞怯呢?广东佛山黄娅玲其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以抚慰。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应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其二,要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自信。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出色”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惜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夸张”。西方的家长认为我们的孩子不会样样是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  相似文献   

9.
时尚扫描     
中西家教的几点比较教养方式中国更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说教式的自上而下的管束教育,有尊长爱幼、守规矩、服劝导的传统。西方则主张开放式的实际锻炼,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锻炼成长。比如,美国家教强调“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美国人有一种共识:成人不要总是说教、命令孩子,而应“Stand behind,don’t push”(站在后边,不要推)。美国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是“Try”(试试)。他们永远站在孩子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比较思路中国家长更多地是…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11.
有个跨国机构对非常多的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一项调查:你最尊重的人是谁?请列出你心目中的第1位到第10位,本国的和外国的都可以。看到这个调查我就想,美国孩子肯定把父母列在榜末,爸爸第9位,妈妈第10位。为什么?你想啊,美国家长管孩子管到18岁就结束了,“扫地出门”,自立门户。至于有没有房子住,能不能找到工作,是否有收入,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18岁成熟了,是大人了,独立去吧!父母有钱那是父母的钱,他们未必让儿子到他们公司当总经理,未必在遗嘱里写上,把全部财产都留给自己的女儿,说不定捐给慈善机构呢。别做梦了,努力挣钱去吧!所以,在美国做“孩子”的日子并不长。  相似文献   

12.
兴趣班     
海西 《山东教育》2005,(33):48-48
教师A:兴趣班,顾名思义,是孩子对某种活动感兴趣,于是成人给孩子报个班,让他能有更好的成长空间。但目前,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是给孩子报兴趣班,而是给自己报“兴趣”班.让孩子去上。把自己的遗憾转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生活中的压力转到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4.
家长谈心得对于孩子的阅读,我的体会是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我经常鼓励我的女儿通过读书自己去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家长我认为要孩子喜欢读书。首先就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同时,如果家长喜欢看书的话,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也慢慢地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新内容:所学即所用这种家庭作业不是要孩子们给地图涂颜色,而是让他们实地参观一个机场。在那里,孩子们可以采访乘客,询问他们去过哪里,又将到何处去,一边询问,一边在事先准备好的地图上找到所到之处的位置。如讲到“移民”这一概念后,老师就在活动表里加上“家访”一项,鼓励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世、弄清他们的祖先原本是哪国人,同学间可交流调查所得。当数学课讲到货币计算时,老师便建议他们放学后与家长一起去购物,由孩子自己学着付钱,并计算找零头。老师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他…  相似文献   

16.
孙辉 《幼儿教育》2013,(12):21-2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变得越来越有主见.他会思考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自己是否可以接受。往往这时候,家长很轻易给孩子扣上“叛逆”、“不听话”之类的帽子。其实,真正叛逆的孩子并不多,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真正了麓孩子.没有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所以.在与孩子“较量”的过程中,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技巧。  相似文献   

17.
王莉 《中华家教》2020,(5):28-28
学业的事情自己做主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要面临一些选择。想让孩子有主见,家长不妨就让孩子多做一点主,不要怕孩子选错,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今天孩子能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明天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比如选课这样的事情,你能否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18.
每当新学年开始,都有孩子要到新学校报到。这不一定是每个孩子和家长都高兴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没有考进重点高中或重点初中的孩子的家长。是的,你的孩子必须在这个很一般,甚至是全市最差的学校读书,但你决不能放弃。以下这个发生在我家的真实的故事会给你一些启迪,让你去鼓励并引导自己暂时表现得不够优秀的孩子。我的孩子小时候反应慢,思想行动不灵敏,而且从小学到中学又一直在“差校”就读。在一般人眼里,这样的孩子要想考进大学是没有指望了,然而我偏偏不信这个邪,坚持用新的家教理念去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终于使“笨鸟”飞进了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9.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20.
一般孩子到一岁半就要上托儿所了,托儿所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孩子上托儿所适应得快慢同家长在孩子入托前的准备工作有密切关系。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条。首先,家长应正面诱导,多讲一些托儿所的事给孩子听,最好能带孩子到托儿所去熟悉一下那里的环境。让他看看那些已经入托的孩子们的活动,玩玩托儿所里的大型运动器械,使孩子知道托儿所里有许多老师、小朋友,老师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学本领,还会讲许多好听的故事,使孩子对托儿所产生兴趣,激发他上托儿所的愿望。对孩子来说,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长千万不可用恐吓的口气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把你送托儿所去。”“托儿所有大灰狼,把你吃掉。”其次,家长应事先了解托儿所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如早晨几点入所,几点吃午饭,几点午睡,几点起床,什么时间开展一些什么样的游戏等等。在暑假期间家长就可给孩子安排相应的作息时间,使孩子早日适应托儿所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