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实验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比较难做的演示实验,该实验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正对面积S、极板间的距离d,与介质常数e有关I正对面积S越大,电容C越大;极板间的距离d越大,电容C越小。但实际演示中,金属板带电后,往往存在漏电,指针很难保持稳定。究其原因大家会很习惯的将它归咎于空气潮湿,于是也就有了太阳底下做此实验的经历(并且效果还不是很好),或者用红外线灯泡照射来做。其实,空气潮湿是漏电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的研究发现,导致该实验效果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尖端放电引起的。通常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大都是采用带有鳄鱼夹的导线来连接静电计和金属板,忽略了尖端放电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数字万用表是传统机械指针式万用表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更多的测量功能,例如最常见的DT890就有电容档,能直接测量电容器的电容,这样可以把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实验做得更好。 验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极板间的距离d,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ε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电容器的重要实验,传统的做法是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跟静电计相连,另一个极板接地,同时静电计的外壳也要接地。然后,用起电机使电容器带电,静电计的指针就会偏转一个角度,指示出电势差U的高低,根据公式C=Q/U,从U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推知电容C的变化情况。但是,这种做法有两个缺点,一是难以  相似文献   

3.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什么决定?人教版新教材这样说明:理论分析表明,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真空时,电容C与极板的正对面积S、极板距离d的关系为C=S/4πkd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相似文献   

4.
侯军 《中学物理》2016,(1):41-42
在多个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中,都有平行板电容器的演示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和极板间距d、极板正对面积S和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r)的定性关系,以期得到C∝εrS/d的结论. 由于测量电容C时,教材选择了C=Q/U的间接手段,然后控制Q不变,看U的变化.这使实验的原理显得复杂.尤其是使用静电...  相似文献   

5.
一、电容定义式的理解与应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C=Q/U=△Q/△U,这是电容的定义式,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已确定,不会随其电量的改变而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公式  相似文献   

6.
1.弄清楚两个相关的概念。 1.1电容:电容器的电容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在电路中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在LC振荡回路中,电容器不断的充放电,回路中通过的是交变电流。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取决于极板间的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以及是否插入电介质,即C=εS/4πkd。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三章“电容器的电容”一节的教学中,用静电计来演示电容器的电势差U和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的关系,当演示完这个实验时,很多同学迷惑不解,提出为什么不用更加简单直观的电压表来测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势差?  相似文献   

8.
1.电容器中插入介质是通过改变介电常数来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间的距离d、正对面积S、介电常数£三个量决定,  相似文献   

9.
电容器虽不属教学的重点,但近年高考中平行板电容器的命题频率较高,在含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路中,改变电容器两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两板间的电介质都会改变电容,从而引起极板带电量Q、板间场强E、两板电势差U、板间某点电  相似文献   

10.
1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如图1所示.如果不考虑其边缘效应,则其电容量为 C=εS/d.(1) 式中,ε=εvεr为电容器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d为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由来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中 ,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是这样叙述的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 ,跟正对面积 S成正比 ,跟极板间的距离 d成反比 .写成公式有 C=εS4πkd,式中的 k为静电力常量”.另外还给出了如表 1所示的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表 1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 F· m-1电介质空气石蜡陶瓷玻璃云母介电常数 1.0 0 0 5 2 .0~ 2 .16 4~ 116~ 8  上述说法与以前课本中的说法有何异同 ,现作一比较 .1 .关于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的叙述 ,以前课本中有过两种…  相似文献   

12.
1电容法测物体厚度 电容法主要用来测量一些具有一定介电常数的板形、条形的物体厚度。见图1,两块电容板构成一个电容,电容的值为C=ε·S/4kπd,式中ε为空气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d略大于最大测量范围即可,d越大精度越小。将被测物体放人二极板中间,  相似文献   

13.
1电容法测物体厚度 电容法主要用来测量一些具有一定介电常数的板形、条形的物体厚度。见图1,两块电容板构成一个电容,电容的值为C=ε·S/4kπd,式中ε为空气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d略大于最大测量范围即可,d越大精度越小。将被测物体放人二极板中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使平行板电容器带上足够的电量。一般实验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均不高,不能使平行板电容器带上足够的电量,因而实验效果不佳。若使用感应起电机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就能使它带上足够的电量,实验效果十分理想。具体做法是: 1.把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用导线接在感应起电机的两个放电金属的杆上(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全国卷Ⅰ,物理压轴题25题如下:有一个演示实验,在上下两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用铝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图1如图1所示,电容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  相似文献   

16.
静电演示实验是高中阶段比较难做的一部分实验 ,静电的特点是电压高 ,带电量少 ;由于电压高 ,就容易漏电 ;由于带电量少 ,就经不起漏 ,这就是往往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对平行板电容器演示实验是这样介绍的 ,它是在给平行板带电后 ,然后通过静电计指针张角的变化来演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有关因素各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而在实际演示中静电计指针往往摆动角度很小或者根本不动。实际效果不很令人满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 ,我发现本实验不很成功的原因除了与仪器本身的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以外 ,还取决于如何给平行板电…  相似文献   

17.
如图(1)所示有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离为 d,极板面积为S,A 极板带电量为 QA,B 极板带电量为 Q_B。求两极板间的电位差。对此题一般有两种解法其一:先根据静电平衡条件及电荷守恒定律,求出两极板上电荷的分布;后根据电荷分布求场  相似文献   

18.
物理科     
6.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小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量变大 (C)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极板上的电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  相似文献   

19.
2000年高考物理试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增多,试题中物理情境的取材范围加大,立意新颖、构思独特。但解答这些问题中用到的知识都是非常基本的概念和规律。   例 1(第 4题 ):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两极板的距离加大,电容将增大   (B)将两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   (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   (D)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离的铝板,电容将增大  简析:该题考查平行板电…  相似文献   

20.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35面有一演示实验,用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在各项操作中始终强调保持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不变,但未说明是如何保持不变的.据笔者推测这里的“不变”就是将平行板电容器充好电后与电源断开,如是这样,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真能保持不变吗?这个问题有必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以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