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单元安排了养蚕的内容,可教师工具箱和学生耗材袋中并没有蚕卵,这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里一位姓尹的老师提醒我说,涧屋行政村有许多村民家养蚕。于是,我急忙找来这些同学,问了之后,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从蚕卵的孵化到蚁蚕的饲养蜕皮再到结茧化蛹直到抽丝卖茧说得  相似文献   

2.
“蚕宝宝结茧啦!蚕宝宝结茧啦!”欢呼声从活动室里传出来。我急忙走进室内去看。真的!蚕在麦杆上结出了白白的、像花生形状的茧子,孩子们围着茧子高兴地拍着手蹦跳着。因为,这些蚕是孩子们和老师精心养大的。如今结茧了,他们能不高兴吗? 看着白白的蚕茧,孩子们养蚕的情境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记得在桑树长出嫩绿的新叶时,我找来蚕卵,小朋友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拿来做什么?”我告诉他们:  相似文献   

3.
曾记得有一天,我指着走廊上两排雪白的瓷砖墙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想想,这上面可画些什么呢?”“老师,画《小蝌蚪找妈妈》吧!”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一起这样回答。原来,他们刚在语言课上学过这一个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他们久久不能忘怀。我灵机一动说:“好啊,谁能告诉我,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相似文献   

4.
意外的收获     
新学期大班的第一节美工课是折纸———气球。当我教孩子们折完最后一步并吹起来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像不像气球?”孩子们都说“像”,紧接着有个孩子说:“还像小灯笼。”我细看也觉得确实像个小灯笼,当时我的脑子一闪:如果再将气球做成小灯笼不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美工活动吗?它既是本次美工活动的延伸,更是一次升华。虽然我的备课计划上并没有做“小灯笼”这一步,但我决定领孩子们做一做,试一试。我开始有意识地往“做灯笼”上引:“老师也觉得它很像个小灯笼,怎样才能更像一些呢?”沉默了约半分钟,杨尚东小朋友回答:“把它挂起来就像了。…  相似文献   

5.
2014年7月30日晚上7点,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102教室. 我给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2014“文学潜质生”北大夏令营的孩子做一个《创新与创新作文》的讲座.期间我提了一个问题: 说到城管,大家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呢? 孩子们面颊带笑,并不说话.我拿着话筒走到他们旁边,一个个地问.“暴力”“不讲道理”“欺负人”“傲慢”……孩子们纷纷脱口而出. 我回到讲台,看着他们问:这些印象哪里得来的呢?孩子们雀跃着回答:“报纸”“网络”“听人说的”“我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星期一,同桌问我:“周末你怎么过的?”“星期六晚上我去看了部电影《爱情故事》。”我回答。于是同桌用惊奇的目光看我。我觉得挺好笑,就跑去摘下小T的眼镜,问她:“看没看过美国电影《爱情故事》?”于是T收敛了笑脸:“我才不看这种电影呢?”  相似文献   

7.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8.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指导学生体会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看不起大松树之后,我问孩子们“:小松树这么得意这么骄傲,对大松树说了很不礼貌的话,那么大松树听了之后有什么反应呢?”孩子们很熟悉课文,马上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大松树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9.
阳光的歌唱     
刚上完《第一场雪》,自己内心还为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兴奋着。于是,我突发灵感,何不乘机开展一个以“雪”为主题的活动呢?于是,我便把班长找来,让她具体安排……第二天,上班队课时,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可是眼前的一切给我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孩子们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什么,黑板上空白一片,一切并非我预先设想的。我没想到,班长把我安排的事竟当作耳边风,我走到讲台上站了一会,想让情绪平静一下,此刻,教室里很安静。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脸蛋,我想何必因为自己不好的情绪白白糟蹋一节课时间呢?于是我带着微笑说“大家先唱一首歌吧,唱完歌一…  相似文献   

10.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11.
《光明日报》曾经报道过一些幼教专家在北京所做的一项心理测试。其中有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幼儿园的孩子们半天都没有回答。于是老师点名让每个孩子回答。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妈妈还得花钱给我看病。”第二个孩子说:“我妈妈不让,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课间休息时,我为孩子们播放了《西游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边看边议论。看到孩子们兴致如此高,我想何不趁机教孩子们一些数学知识呢?于是,我加入孩子们的行列,和他们边看边聊:“唐僧一共有几个徒弟啊?”“有四个。”“来,我们一起数一数,到底有几个呀?”“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沙和尚,有4个。”“他们穿的衣服一样吗?”“不一样。”“有些什么颜色?”“有黑颜色的,有黄颜色的……”“他们长得一样吗?”“不一样,猪八戒胖,孙悟空瘦。”……短短的几分钟,我和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了关于《西游记》的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地帮…  相似文献   

13.
活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在小班儿歌《滑滑梯》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带幼儿走出教室滑滑梯。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小朋友,该怎么玩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玩。”“对!”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以后在幼儿有秩序地滑滑梯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和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谈话:  相似文献   

14.
一天,初三政治复习课上讲到了“民族自尊心”,我自然而然地发问:”你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吗?”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不知道!”“初三不是有这篇课文吗?”我问。“老师不上。”学生说。原来语文老师为全力复习,备战中考,对第六册语文教材的课文已有取舍:因为中考试题从教材里来的只有古诗文,所以本册的现代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单元就登不了课堂,只能作为课外阅读,这些经典就落了个不能“经传”的下场。紧张的中考总复习开始了,有多少学生还会自己去精读这些与中考无关的课文呢?于是,《藤野先生》、《孔乙已》,《我的叔叔于勒》…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我很有信心地走进教室。“老师,王小明换坐位了。”唉,这些孩子们!我叹了口气。”为什么要换坐位呢?”我耐心地问道。”老师,我不会讲话的。”王小明轻声回答。我心中一亮:这节课,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学习伙伴,任意组合,开展讨论吧。当然,得给他们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于是,我  相似文献   

16.
语言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诗歌《家》。我问:“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孩子们开始发言了,有的说:“我的家在张家港。”有的说:“我的家在杨舍。”还有的说:“我的家在南苑新村十四幢305室。”我又问:“那你知道珊瑚的家在哪里?”孩子们齐声说:“大海里。”“那星星的家呢?”“天空里。”就这样,一首《家》很快就学会了。我又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做小侦探,回家查一下  相似文献   

17.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注意力渐渐不集中了,也不积极地回答问题。于是,我灵机一动问:“谁是小博士?”全班幼儿齐声说:“我是小博士。”我又问:“谁的眼睛亮晶晶?”全班幼儿齐声说:“我的眼睛亮晶晶!”经过几遍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8.
向孩子讨教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为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的“站队”口令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索,有的孩子会连椅子都顾不上插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他挤我”、“老师他是站我后边的”。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把队整好。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开始着手调查乱的原因。 游戏时,我分别和排队时最爱制造混乱的小淘气们聊天:“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排第一个!”孩子们的回答很一致。这第一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与站在最后一个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想了想,说:“没有什么不同。”“那为什么小朋友都争着站第一个呢?”没想到,我刚一问完,孩子们就迫不急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站在第一  相似文献   

19.
秋天来了,幼儿园左邻的果园里硕果累累:苹果、石榴、山植,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大的、小的,都散发着诱人的果香味,孩子们总是禁不住诱惑跑过去瞧瞧。见孩子们如此感兴趣,我想何不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和水果结合起来呢?于是,我设计了以“水果”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果园里有多少种果树数学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以神秘的口吻说:“想不想到果园里去?“”想!”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把孩子们带到果园后说:“你们找找果园里有多少种果树。”孩子们高兴地找了起来,一会就回到我的身边。晓宇说“:有4…  相似文献   

20.
看过《小学生时代》的同学一定都知道“呆呆博士”吧?有许多同学告诉我,他们拿到杂志后,一定是先翻看里面的卡通故事“呆呆博士”的。“呆呆博士”形象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智慧,能让他们知道很多科普知识呢!他们还喜欢看前几年《小学生时代》上的卡通故事“飞天奇书”,他们都很想知道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怎样编绘出这些故事来的?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王晓明伯伯的工作室吧!在国外,许多儿童读物是由画家创作的,他们先画出形象,再根据形象安排情节,比如美国儿童画家娜塔丽·巴比特创作的《不老泉》、《秘密花园》等。而在中国,大多数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