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调查研究,选定主题在专题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处于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状态,不理解父母与长辈的苦心,不体会父母和长辈的爱心,不接纳父母与长辈的用心,要求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从不检查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稍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轻则大哭大闹,重则离家出走。这说明,现在很多学生不但不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关爱,更不会感谢父母与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使学生走出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的心理误区,初步明白感恩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研究。选定主题 在专题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处于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状态,不理解父母与长辈的苦心,不体会父母和长辈的爱心,不接纳父母与长辈的用心,要求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从不检查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稍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轻则大哭大闹,重则离家出走。这说明,现在很多学生不但不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关爱,更不会感谢父母与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使学生走出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的心理误区,初步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增强感恩的意识,为他们学会感恩做好心理铺垫、情感铺垫和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3.
“留守学生”的事就是每个学生身边的事甚至就是自己的事(我校共有“留守学生”98人,其中初一50人,初二31人,初三17人)。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同学的内心世界,学会关心别人,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并对父母的辛劳和两难选择表示理解,懂得关爱父母和长辈,使其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懂得宽容与感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5.
社会进步了,进步得让人吃惊, 比如出现“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 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怪”却“寻常”的 现象。现在的孩子被家长们伺候得舒 舒服服,自己的“孝心”却没了。很难 想像,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 关心他人、会关爱社会。 所以,不断在贡献爱心的父母 们,千万别忽略了“孝心”教育! 有“孝心”的孩子,不会随便顶撞 父母,而会礼貌地讲出自己的理由, 与长辈商讨;有“孝心”的孩子,为了 不让父母担忧,会自觉地检点自身行 为,择善而为之,如:努力学习、不惹 是生非、照顾好自己等;有“孝心”的 孩子,感情丰富,乐于付出,会尽自己  相似文献   

6.
课标要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  相似文献   

7.
苏浦 《下一代》2014,(6):9-12
正一孝道文化的渊源和内涵(一)孝道文化溯源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练习写话题为“关爱”的作文。在全班五十个学生的作文中,有三分之二的作文都是写自己是独生子女,回家后得到父母怎样的怜爱,遇到难题后父母又是怎样急着给自己解答等等。从形式和结构上看纯属一类。在他们的眼里,除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外,就再也难以看到其他的“爱”了。  相似文献   

9.
《中华家教》2011,(12):2
关爱是清晨的露珠,是夏日的荫蔽,是丰收的果实,是冬日里的暖阳,是孤单时的陪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家人浓浓的关爱。家庭的关爱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孩子的关爱会使身为父母的您感到溢出的幸福。正是父母对孩子、孩子对长辈之间点点滴滴的关爱凝聚成家庭的永久亲情,才让我们得以拥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父母,既然养子、爱子的同时也是为了得到孩子的爱和回报,那么,就必须切忌无原则的溺爱,就得学会如何爱孩子,讲求爱的方法,爱的策略。诱子行孝。乌鸦尚知反哺。人之初,性本善。幼儿可塑性很大。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学会“反哺”。如孩子吃零食时,要时常诱导说“给妈妈吃”“往爸爸嘴里放”“给奶奶吃”。要让孩子懂得关爱长辈,关照别人。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孝心、爱心、热心。要知道,孩子的偏执、自私,并非聪明的表现,而是不良行为。诱子吃“苦”。孩子能做的事,要让其自己做,特别是日常生活的自理。如自己拿碗筷盛饭,饭后自己…  相似文献   

11.
"留守学生"的事就是每个学生身边的事甚至就是自己的事(我校共有"留守学生"98人,其中初一50人,初二31人,初三17人).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同学的内心世界,学会关心别人,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并对父母的辛劳和两难选择表示理解,懂得关爱父母和长辈,使其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懂得宽容与感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Pet name即“爱称”、“昵称”,在英语国家使用频率很高。父母叫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朋友等长辈叫晚辈,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熟人朋友之间都常用爱称,甚至不少孩子用父母的爱称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爱称一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我们都曾听说过;滴水之恩,当涌采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是啊,人的一生中,想要感恩的人不计其数,如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充实我们内心世界的导师等,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思自己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帝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让我们体会到了世界的酸甜苦辣。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时常听到,看到一些驻子对父母有很多的要求,当父母满足帮助了他,他认为是必要的。而自己却从不知要感谢、关爱、回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洪燕 《早期教育》2001,(13):30-30
现在不少孩子事事、处处依赖爷爷奶奶和父母,却不会主动关心长辈,回报长辈的关爱。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中班“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从幼儿能理解的,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入手,以培养爱心为起点,以培养责任感为终极目标,激发幼儿关心家庭、热爱家庭和为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情感。本活动为“我爱我家”主题的总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今天.张老师布置了一道奇怪的作业、竟然是让我们回家后先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充满感情地对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说一声:“我爱你!”  相似文献   

16.
王跃 《家长》2003,(Z2)
每年表哥、表姐都会携家人从外地来津看望我母亲,每当母亲打开门的时候,他们都会像孩子一样拥入母亲怀中。这时的母亲会兴奋地涨红了脸,激动地用手捧着他们的头,嘴里呢喃着“快让我看看,看看你们变成什么样儿了”,言语之中就像关爱自己在外漂泊的孩子。祖父母去世早,父亲是由伯伯、姑姑带大的,故此母亲一向把伯伯、姑姑视为长辈,在赡养外祖母的同时,从不忘记照顾他们的生活。父母在家族中属“大知识分子”,生活条件也算“优越”。因而每年都抽出部分钱款资助生活较为拮据的伯伯、姑姑。大伯患有风湿病,记得父母为了给大伯买一件…  相似文献   

17.
情况分析 现在不少孩子事事、处处依赖爷爷奶奶和父母,却不会主动关心长辈,回报长辈的关爱。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中班“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从幼儿能理解的,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入手,以培养爱心为起点,以培养责任感为终极目标,激发幼儿关心家庭、热爱家庭和为家庭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情感。本活动为“我爱我家”主题的总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快乐是什么?快乐,来源于关爱。快乐是一种体验,一种过程,一种状态。对孩子而言,快乐就是得到老师、长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父母的关爱;快乐就是学习压力小一点,书包变得轻一点;快乐就是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科科成绩都优异。对老师而言,快乐不是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欣赏孩子的懒惰,也不是培养孩子的个人第一,更不是不管他人,享受至上。教师的快乐,就是爱你的学生,让他们懂得生活的勇气、生活的技巧、生活的胆略、生活的智  相似文献   

19.
零花钱     
《小学生作文》2024,(7):10-12
<正>零花钱,让我们最早接触到了“经济生活”,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有的零花钱是长辈或父母给的,有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得的。你的零花钱是如何获得的?又花在了哪里呢?先听听他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周口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为使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呵护,团市委、市少工委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托起明天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一封书信”——孩子们一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讲述他们在队组织、小伙伴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成长的感受,讲述他们看到家乡发展变化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