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公立高校效率的治理制度基础与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治理制度是规范高校各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具体包括委托人制度安排、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和代理人制度安排。首先,本文理论阐释了治理制度与高校效率的关系,指出三个方面的治理制度安排共同作用并影响高校效率水平的高低。然后,具体从委托人制度安排、委托-代理制度安排和代理人制度安排三个方面分析了治理制度对我国高校效率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重构我国高校治理制度安排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间的制度安排差异是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逐年拉大的根源。我国发达地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综合的激励和推动效应;相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制度安排上的"制度落差"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强劲动力。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从制度安排着手,结合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法学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安排进行了初步探讨,但并未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就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法律制度安排的启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立法缺失及主要法律制度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的有关理论及制度博弈理论出发,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安排的历史演进、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并对可持续发展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的有关理论及制度博弈理论出发,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安排的历史演进、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我国选择了由教育部进行引导调节的制度安排,以及借鉴欧陆国家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这一具体路径。但是德、法等欧陆国家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公共政策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对其参考借鉴需基于我国自身的社会文化及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全面考虑,进行整体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进而正确引导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8.
现有文献表明:制度安排与变迁是中国乡城转型的关键,对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了有效制度安排对促进农村城市化过程及作用机理,并附以数学函数证明,并对经济低发育地区农村城市化制度创新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职硕士培养制度环境,从制度分析的视角研究培养制度特征,并从制度变迁、制度安排模式和制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制度安排的创新与完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依据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通过对新乡南太行三个典型乡村居民的日常抵抗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漏洞与制度安排失灵,是导致乡村居民在利益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主因所在。为此,应从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运行和乡村居民参与的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从而避免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不当介入,达到保障乡村居民合法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就是民主法治。而在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民主的发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民心所向;是由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决定的,为民意所托;是由中国经济结构决定的,为民权所定;是民众的价值取向变化决定,为民生所依;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国情所定。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村民自治的制度变迁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无论在起点上,还是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制度效率。在村民自治的制度框架下,村民真正行使了民主权力,有效地缓解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3.
民族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其有效供给有利于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反贫困,有利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产品供给制度,引入少数民族的意志表示,提高民族义务教育产品的使用效率,以解决诸如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供给差距大、使用效率低等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尺度,是社会创新的心理要求,是社会稳定的心理保障。客观刺激事件和心理挫折是诱发心理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构筑心理和谐可从:转变行为理念,加快推进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积极推动人的心理和谐建设;提升人的道德需要等三个策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此着重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两者的内在一致性问题。首先结合和谐社会的特征与内涵讨论了其与效率、公平和法制的关系,并对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标准作出了明确界定。然后通过将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深刻思想和理论结果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论证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相容性。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应是一个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体制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非零和合作博弈,倡导的是“2+2〉5”的整体状态,是一种追求资源匹配、互补共享和功能耦合的谐调文化。研究生“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本质是政府、产业(企业)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结合目标用户的需求,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协同创新,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充分考量研究生教育的现实特征,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全新理念研究,着力构思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制度安排,以期为我国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了分析和谐社会中蕴涵的环境保护要素,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包含环境保护与五个主流领域的融合与交叉,即在和谐社会的大框架下,环境保护在这五个领域内的集中体现。一是在环境与政治领域,和谐社会就是要求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治国理念;二是在环境与健康领域,就是要将环境问题上升到基本民生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三是在环境与社会领域,就是要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公众权益;四是在环境与经济领域,要推动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以环境优化发展;五是要将环境问题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考虑,推动国际环境公平与和谐世界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贫困是指权利享受不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上的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限制和歧视所导致的生活贫困。我国社会权利贫困不仅"面"大,而且程度也比较深。造成个人或群体权利受损、权利贫困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安排、制度缺失、制度的不完善等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指一个良性运行的社会系统的构建,这个系统的结构就是制度。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说法,制度是为人类发生相互关系所提供的框架。要使社会和谐有序运行,就需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包括正式制度体系和非正式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制度变迁的动因和动力均源干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是人们为了寻求一种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进而增进社会发展的制度变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工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利益受损现象普遍存在,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及冲突,如何从制度视角出发研究该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