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概念,形成数学运算技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中有关数感的要求,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在数概念教学与数的运算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数学方法论中“数感”概念、作用的阐述,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感”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感是课程标准界定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数感培养正当其时.北师大版三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感培养的机会.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数感现状,建立恰当的数感理解,以利用合适的数感教学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培养还是洞察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的窗口,教学中宜深研之.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新课程中的六个核心概念,也把“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呢?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1.结合生活,体验数感要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  相似文献   

5.
于杰 《内蒙古教育》2005,(11):44-44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及至感情。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算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如何培养学生数感呢?其途径之一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比如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求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求哪些物体分别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数感,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本文从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数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过程中几何直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何直观在低段“数的认识”中起着“抽象”的作用,几何直观在中段高段“数的认识”中起着“数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感是对数和量及其关系的感悟,是思维与经验的结合物。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数感,要做好以下工作:要重视对数的含义和数的运算意义的理解,要重视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和用数学语言解释现实问题,要重视问题解决活动。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一个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观点解释和解决现实的问题。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数的概念教学是形成数感的基础,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始。本文将以《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为载体,阐述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的意义、计数方法、符号表示和基本性质四个基本方面。四个基本方面密切相关,"数"知识孕育于计量活动之中,各类数知识既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数与运算密切相关,认识不断深化等是"数"知识建构的特点。"数"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建必须依循"数"知识的内容本质和建构特点,全面建构"数"的实际意义,多侧面、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本质,经历充分的建构过程,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和共性,在重视经验感知的同时也重视推理思辨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岩石学”课程教学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对许多地质现象的错误理解。通过对《中国科学》一篇文章的审稿意见可以看出,目前的“岩石学”教学存在重大的缺陷,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岩石成因的真实含义。同时,“岩石学”的教学也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着联系,前导性课程的教学缺陷将妨碍后续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以该评审意见为切入点,剖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优化和整合地球科学教学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丽  金晶 《科教导刊》2021,(3):55-56,17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很多高校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对学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把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课程思政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以初等数论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切入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芮 《高教论坛》2014,(2):59-62
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开展了公选课教学效果(学生成绩)与学生旷课、请假、迟到次数及专业相关度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成绩与旷课次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关系,回归模型为Y=A-Bx1(Y为考试成绩,x1为旷课次数);学生成绩与专业相关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年级之间学生的到课率、成绩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关于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确立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目化教学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倍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方案设计中,多数教师不清楚到底如何确立教学项目?项目数量、项目联系、项目大小、项目优化等确定什么程度为好?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通过认真的研究、探索与实施,提出了可以供同行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国学课程群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理念.以全面国学课程目标为指向,精选国学课程内容,运用多维立体的组织形式,采取多元化的途径营造国学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获得国学知识,培养学生成为有民族气节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向全面推广的过渡阶段,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从课程标准到课程结构、内容等一系列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随之而来的,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确立一种合乎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上发生适时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从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到课程内容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教师的适应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我市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其改革的必要性,针对本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课程本质的基础上,对现代课程作出了界定,并结合现代课程的实践和发展就课程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明晰基于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的顶层设计的课程意义,通过对教师、儿童、课程这三者的独特的课程理解,从学校原有课程项目出发,走课程架构和课程统整的路径,设计课程结构和综合课程内容,开发属于学校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