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源于中国美学和中国人类学中对民族民同文学艺术的共同关注.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那坡黑衣壮等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今后还需深化田野调查,同时加强理论提升,才能更进一步促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里程碑。她的举办为中国民歌国际化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民歌的世界性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民歌国际化提供了宽广平台,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国民歌国际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国际节会”成为中国民歌国际化的有效载体。南宁国际民歌节现在已形成了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现代审美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现代都市社会的一种大众记忆的仪式。它以民歌“余韵”托起都市节庆仪式狂欢;它又像一个巨大的审美场域,彰显出民歌艺术的审美现代性认同——全球审美认同。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由于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少人关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并与市场相结合,使民歌从一种大众娱乐性的文化艺术变成文化产业,让民歌再一次焕发了青春活力,这不仅促进了民歌文化的繁荣,还提高了南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功变革为例,探讨创新与文化产业繁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开办以来已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一个城市品牌,它集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模式,向世人展示了民歌节本身的艺术魅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全面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提高广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是民歌节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现代都市社会的一个典型复杂的文化表征,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通过对十几年来国内研究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旨在对进一步推进其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歌曲《九曲黄河第一湾》创作于2003年,此曲曾获"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华民歌"大赛演唱金奖、创作三等奖等殊荣,受到众多专家、演唱者的喜爱。文章试从音乐审美和演唱技巧两方面对歌曲进行探微,希望能为喜欢此曲的演唱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22日。中国绿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南宁。在被专业人士认为除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年度最值得观赏的节目之一的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一位被人们称为“幸运女孩”的广西壮族姑娘与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的两位“名嘴”李咏、柯蓝共同出  相似文献   

10.
时下,“原生态”一词成了音乐领域描述“原汁原味”民歌的时髦词汇。从2004年西部民歌大赛,到南宁国际艺术节,再到2006年“青歌赛”首增原生态比赛,原生态民歌以其朴实自然的特殊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