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河南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新乡市就业结构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新乡市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有所提高但低于省均水平,农村就业比重虽有下降但仍相对较高;非公有制经济日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是从业人员仍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新兴服务业就业容纳力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乡市就业结构演变的成因,并从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型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调整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反映了一定时期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因此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的状况。入世后,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和冲击,本文在阐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入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论述入世对城市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就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互动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看:第一产业还有大量富裕劳动力急需转出,第二产业将来吸纳劳动力潜力较大,第三产业未来吸纳劳动力空间有限。将来要继续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努力挖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努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结构与其产业结构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水平和优化有重大影响,而产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着高等教育结构。本文从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别、专业、布局出发,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要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向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教育结构与本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且注意区域间的协调性等建议,以期高等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主体,它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等。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一项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对于就业有着重大作用。着重就经济结构调整对减轻我国就业压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二者的和谐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是呼伦贝尔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呼伦贝尔市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揭示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邢台市将加速扩张物流业纳入规划,但营改增过渡阶段的税负不降反增现象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地方高校应主动调整教育结构,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策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性调整应首先确立高等教育的国家战略地位,继而从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学科结构及全国布局结构的均衡性等方面进行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调整;地方高等学校也应实现微观层面的战略性转变,主要表现为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师资结构及学科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全国重工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两者变化的非均衡性,计算1980年—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及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沈阳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6):86-89,78
该研究运用统计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使高等教育结构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难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毕业就业情况已经接近轻度警情与中度警情的临界点,但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间还是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共变关系,同时,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关系。对此,社会各界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加以关注,但也不应过度夸大"就业难"现象;高校要将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更快地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高等教育部门应明晰和强化市场需求信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且调整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新疆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研,从内外因两个层面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新疆民族区域的特殊性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发展视角,比较分析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属性、办学定位等学理性问题,认为二者是不同类型的教育,高专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范畴,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管理、学业评价及课程考试制度改革等问题作了实践性探讨,提出高专"新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由大学生就业难引发的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硬骨头.要想啃掉这块硬骨头,找准原因是关键.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结构性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高等教育质量不高是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原因.提高教育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享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必然举措.此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促就业措施,其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新途径,但是作为一种就业渠道目前尚未能够完全破解就业难问题。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仍然存在创业成功率低、难以持久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创新则是创业的源泉和前提,创业的成功和持久依赖创新教育根基的扎实程度。高校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出发,将创新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着力于提升所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创办企业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基于TPB,在中国经济结构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就业行为模型和度量表,对社会经济环境、大学生就业行为进行分析,探析各因素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方面提出基本思路,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结构概念形成了逐层嵌套的逻辑结构。以主体性、社会性、动态性为特征的教育为宏概念,界定了区别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多维区域;以高等通识与高等专业教育的综合体为特征的高等教育为亚概念,通过知识分层的上位与进阶而自成体系;以多要素链接的时空双螺旋体的高等教育结构为微概念,将结构性表象与嬗变阐释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与实现路径。通过教育、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结构之概念辨析可以夯实理论基石、拓展理论视野,为彼此存在嵌套关系的若干概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进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理念是我国大学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前提。文章溯源了信息化概念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了我国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由来及不同界定的特点。提出"信息、信息流"是信息化本质内涵,并进一步从"信息、信息流"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发展,提出了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视野下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公平正义的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合理有序地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治理”视野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变革日益显现出教育分权、主体多元与大学自主的发展趋向,这一变革趋势顺应了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治理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威的去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高等教育管理,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毕业后将在社会生产和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在文化基础、人生目标、行为习惯和心理耐受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找到契合点和着力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围绕学生的求职就业,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求职技能训练等,将德育和就业有机结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