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保利 《成才之路》2010,(20):35-35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的修辞手法之一。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屡见不鲜,就是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也有数十处之多。如果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理解、掌握它,就有助于提高自己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所以,现就它的含义、特点以及分类予以简要分析,以便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王振亮 《初中生》2009,(7):33-3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旬的意思互相补足。  相似文献   

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旬的意思互相补足.  相似文献   

5.
互文是古汉语一种独特别致的修辞手法。它把本应合起来的话分两处说,两者的含义互相渗透,补充,取得以精简语言表达尽量丰富内容的收效,使语言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错综美。初中语文古典诗文中出现了不少例句,仅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了相应的注释,其他则阙如,这无疑增加了初中生学习的难度。互文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当句互见,一句中某些词语互相补充;二是两句互见,将复杂的话分开来说,上句隐含下旬,下句隐合上句。为叙述方便,兹按初中教材先后的次第分录如下,并试略作分析,供广大语文工作者参考。 1、“秦时…  相似文献   

6.
所谓“互文”,就是作者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把整句分开来写,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意义必须互相交替、补充、渗透。同学们在学古诗文时需把握“互文见义”这一特点,才能全面地理解句意。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互文     
互文,又祢互文见义,是在两事各举一边的情况下省文,但意义可以互相注释,互相阐发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具有较好的突出、强调的作用,且在句型上又有工整、对称的特点,所  相似文献   

8.
互文,又叫“互言”、“互辞”、“互义”等等,它指的是一种利用上下文的互相补充、呼应而使文义完备,并取得一定修辞效果的表达手段。在中学文言文中,互文,作为一常见的修辞格,从其表意上讲,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前后文互相补充,体现为前后呼应词语的相加。即呼应的a、b组成a b,c、d组成c d等等。例如: ①每至晴初霜旦,林(a)寒(c)涧(b)肃(d)。(郦道元《水经注》) ②主人(a)下马(c)客(b)在船(d),举酒欲饮无管絃。(白居易《琵琶行》) 例①中前后呼应的“林”、“涧”与“寒”、“肃”互文  相似文献   

9.
互文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省文”,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相互交替、补充。  相似文献   

10.
汉语修辞格"互文"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但已经不太为我们所重视,在现代生活中更缺乏普遍运用,所以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强调文本间关系的文学理论概念"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我国却几乎是被简单地认作"互文".虽然两者在语言科学、思维认知、表述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或暗合之处,但"互文"、"互文性"两个概念应该只是一种字面上的巧合,没有本质的内在联系,二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涵义与运用也大不一样,更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互文与互体     
《仪礼注疏》载唐代贾公彦给"互文"下过一个定义:"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这恐怕是我国文献上最早见到的"互文"定义了。"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其意是指本当连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省去一个。如"主人下马客在  相似文献   

12.
对和互是古诗中常用的两种修辞手段,本试对对,互的概念,种类及运用的效果,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英美文学中的互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章中被借用。这种现象划分为四个类别,引喻式(allusion),滑稽模仿式(parody),结构/原型式(structure/archetype)和拼凑式(pastiche)互文现象。前两者是传统式的互文现象,而反两者则是与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理论的出现紧密相关的。这说明,现当代文学的兴起极大的拓宽了互文这一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辞格的一种。它的基本特点,是在连贯性的话语中,把本应放在一起使用的两个词语,分开来用,上下各出现一个,参互成文,合而见义,收到文字虽省了而意念却存在的效果。互文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在上下句中,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上了船,上半句省了“在船”,下半句省了“下马”。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互文。上句省了“悲”,下句省了“喜”,“悲”、“喜”互省。而在今天,由于现代汉语的特点,不但出现在上下句中,还出现在上下段中。因为用了互文,  相似文献   

15.
<正>互文是指在连贯的语句中,某些词语根据上下文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略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略了上文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睡在旷野,吃在山巅;  相似文献   

16.
17.
刘卫莲 《海外英语》2011,(15):146-147
广告词的翻译简短明了,实用性强,很有研究价值。该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以及研究一系列中、英文广告和它们分别对应的译文,探讨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指一个文本不能离开其他文本而单独存在,在此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文本网络.因此互文理论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分析《失乐园》和《伊甸之东》与圣经之间的互文.  相似文献   

19.
漫话互文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月"是互文,即"烟气、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沙地。"③"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相似文献   

20.
论互文     
互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历代学者都有所论述。不过,无论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是在论著的质和量上,称得上有所突破却是近几年的事。其中最重要的收(?)是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以及判別工作,试图由过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今天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缺点与不足,而主要的短处则是忽视多角度地探讨互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