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流于形式的说教。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教  相似文献   

2.
"成人"的境界就是礼与情浑圆地存在于个体之中,从而实现人自由而又高雅的存在,这是孔子为我们诲示的通过努力可以企及的美好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状态在文艺作品中有着最本真的体现,文艺作品首先要帮助人们感受到原本沉寂在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进而通过引导与启发实现"理"的自觉,最终实现"成人"。文章认为孔子提出文艺作品要尽善尽美,但形式的美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通过善的内容实现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尽善尽美"同时也是孔子对人格的美学观照。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听来的故事》中 ,写了三个悲剧性小故事。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的命运 ,无疑都引起我们强烈的悲痛和怜悯 ;而促成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人 ,也无疑令我们感到无比的愤慨和失望。然而 ,作为悲剧的故事 ,我们对其人物的观照 ,不应停留在怜悯和愤慨上。透过文本的表层 ,三个小故事无不隐含着作者对正义的渴求 ,对人性美的呼唤。从伏虎斩蛟而英雄末路 ,从舍己救人而恩将仇报 ,从热心公益而“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当我们对人性丑表现出极端的鄙视和愤慨时 ,是否同时也表露出对人性美的大声疾呼 ?对三个小故事的叙述 ,作者采取的是纯客观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样的文章最能打动人,引起读者的共鸣呢?作家毕淑敏的文章之所以感动许多人,正是因为她总是通过关注身边小人物的境遇和命运,去透视人类普遍的精神世界,在平淡而又深沉的艺术氛围中,用细腻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心灵。可见,作文从观照人性的视角切入构思,更容易引人共鸣。人性不仅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观照人性,是用智慧的眼光透视人的本性,不仅是为了赞颂,更是为了剖析,是要把人物写活,避免"脸谱化"。电视连续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之所以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就是因为他有独特的个性,有优点,还有许多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白狗秋千架》融倒叙与夹叙夹忆的创作手法,通过井河十年前后往事与现实场景的交叠叙写,展现了一段看似温暖却又冷到绝望的命运追朔历程。主人公暖的命运遭际,既是一段感人肺腑的爱的故事,更是一段满怀伤感的爱的过程,内含纷繁复杂的情感矛盾与纠葛。  相似文献   

6.
浅谈情感教育在教学艺术中的作用●湖北覃长林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任何文学创作都相通的。情感予艺术以生命,推动文艺创作,同时又化为文艺作品的血肉,成为照亮文艺作品中一切事物的光源。同时,我们发现,文论先贤们关于情感与艺术之关系的许...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光辉     
并不是只有那些壮丽的景色才会激荡我们的心房,有时候一声殷切的问候、一句真挚的祝福、一次真诚的道歉……更能拨动我们的心弦。从今年开始,我们新增设的“心情起跑线”栏目,就是要记录下这些打动我们心灵的音符。一个人只有用心生活、用心理解别人,他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同学们,就让我们用心体会生活吧,就让我们的心情从这里起跑,带着感动奔向远方。(小格子)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阅读体验教学即从学生的主体体验入手,循着课文情感体验的"蛛丝马迹",把学生导入课文特定的情感世界中,从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师如何顺着课文内部的情感线索,激发起学生相应的体验,从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小说选刊》(2001年第6期)在选载中篇小说《玉米》时,作者毕飞宇曾附了一段声明,题为《我们身上的鬼》。在这个声明中,毕飞宇说:"在我们的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人在人上'。……人不可以在人上,人亦不可以在人下--人理当在人中,……对我们来说。不把'人在人上'这个鬼打死,一切都是轮回,一切都是命运"。作者所谓的"人在人上",其实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我们探寻他追寻美好人性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他追求雄强人性的一个切入点.通过<一个女剧员的生活>中萝的情感演绎,我们感受到复杂的租界体验加深了他对国民性的理解,在对国内外残缺人性的双重批判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世界".然而,面对当时悲剧性的国民性命运时,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只是一种悲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牛彦飞 《文教资料》2007,(25):48-49
在文艺作品中,"怀旧"既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话语现象出现,叙述个人追忆往事的行为状态和情感心理状态,也常以"怀旧"的审美风格出现,呈现出一种"怀旧之美"的意向或"怀旧"情结。从生活世界转向艺术世界的"怀旧"构成了文学审美的核心之一。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雷雨>并非宿命,是人性在苦苦挣扎中迫于生存而走向了毁灭,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即人性深处的冲突在周朴园与侍萍等人中得以演绎.  相似文献   

13.
一、潜心修炼和谐班级建设的自身情感"内功" 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良好的情感,才能对学生起示范作用,也才能通过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因此,班主任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状态: "要保持积极的语言--语言会变成你的行为;要保持积极的行为--行为会变成你的习惯;要保持积极的习惯--习惯会变成你的价值观;要保持积极的价值观--价值观会变成你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崔绮雯 《留学生》2014,(13):43-43
昨天,在美国丹佛,Nick Macomber为了测试其飞行背包(Jetpack Pilot),从四季酒店的40层楼顶跳了下来。所幸的是,在20多秒的飞行中,飞行背包正常运作,人也毫发无损,虽然看视频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这是初创公司Jet Pack International的一次试飞,外加纪录片拍摄。我们曾经也报道过类似的个人飞行器,如X.Jetpack(水上),Martin Jetpack等。而昨天测试的是Jet Pack H202-Z,最大上升距离是250英尺,一次可飞行33秒,最大的速度会达到123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15.
《蛙》通过姑姑由一名乡村卫生院妇产医生曲折而又传奇的坎坷命运,演绎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和新世纪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生育史。透过莫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极具敏感性的生育题材的书写,以命运多舛的"姑姑"形象,揭示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光辉     
我很容易动情.有一次,基罗夫芭蕾舞团的"天鹅舞"落幕时,我泪如雨下.每次在纪录片里看到罗查·班尼斯达创出"不可能打破"的纪录,不到4分钟跑完1英里时,我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想,我一看到人们表现人性光辉的一面,便会深深感动,而他们不必是伟大的人物,做的不必是伟大的事. 就拿几年前我和妻子去纽约市朋友家吃饭那个晚上来说吧.当时雨雪交加,我们赶紧朝朋友家的院子走去.我看到一辆汽车从路边开出,前面有一辆车等着倒进那辆车原来的停车位置——这在拥挤的曼哈顿区是千金难求的.可是,他还未及倒车,另一辆车已从后面抢上去,抢占了他想占据的位置."真缺德!"我心想.  相似文献   

17.
莫迪亚诺得奖后,看了几个外电报道,才知这位久已淡出视线的作家,在法国国内一直很受欢迎,他每一部作品都能有不错的销路。这有点奇怪:在我看来,他的主题一直是"寻找",自我重复的程度,远比另一位诺奖大热门、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思厉害。可是,瑞典皇家学院却嘉奖他的这种重复,奉之为"执著",说他对记忆的不懈开掘,是关乎捉摸不透的人类命运的。当然,莫迪亚诺的记忆力绝对是超好的。他说起巴黎的地名,那真叫"如数家珍",翻他一本小说,不管是处女作《星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4,(1):14-17
中唐诗人刘禹锡蹇厄多舛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情感内涵的悲剧性,再与之"诗豪"的个性及文学自身因素相融合,必然促成梦得式的对悱恻情感的追求及对忧怨心境的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心境会浸润到其七绝诗歌的创作中,而虚词是其在七绝诗创作中所精心灌注的情感"内蕴"与心境"内核"。因而,虚词与刘禹锡七绝诗作中所体现出的丰沛曲折的情感与细腻含蓄的心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至从哲学产生以来,人们一直都未停息对人的探索,这正是哲学深层中所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隐形主题”——人与人的生存、人的本性、人的命运和价值。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或许我们能从席勒的理论中,在他那独特的审美视域下得到些答案。  相似文献   

20.
先锋小说在当代文坛已退出主流地位,新历史小说也不再辉煌如初,但作为一种文学发展的历史形态,先锋小说与以往小说相比,确实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体系。小说创作从"伤痕""反思""寻根"时期追求情感、表现力、背景等单薄审美层次转入"后现代"小说重消解传统悲剧观、重对原始人性探究的深层审美形态。《枣树的故事》中叶兆言以新历史小说的笔法将我们的关注汇集到"个人"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命运主体,"毫不客气"地让读者看到人在道德和欲望之间抉择的痛苦挣扎。想逃避命运悲剧时,冷静节制的叙述手法却将我们直推到悲剧面前,让我们不得不直视"个人"被无情吞噬的惨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