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是“现当代赋学研究史上不专治赋学而对赋有独到认识”的批评家。他在研究《楚辞.天问》的同时论及汉赋,并且提出了关于辞赋的重要观点:研究辞赋作品要明了并探讨其“时代背景”和“共同精神”;《天问》和汉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们是“以大为美”,故而汉赋作品要以读《天问》的观点和从“以大为美”的角度去欣赏评价。  相似文献   

2.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有楚辞注家释《离骚》、《天问》"羲和"为太阳或太阳神。通过文献梳理,羲和最初释义当为女性日神,后演变为日神帝俊之妻、后又为日御。此外,羲和与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亦似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深厚的小学功底多承乾嘉学说的余韵。其《离骚解诂》《九章解诂》《天问疏证》《楚辞校补》《天问释天》《敦煌旧钞本楚辞外卷跋》等一系列的《楚辞》研究著作,征引丰富,视角独特,为文献学领域研究《楚辞》的注释、校勘、引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金开诚是当代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屈原辞研究》或选择献内证,立足楚辞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5.
金开诚是当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著《屈原辞研究》或选择文献内证,立足楚辞文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所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相似文献   

6.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没有屈原便不会有楚辞体的产生。作为才士,屈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继承了北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楚辞》"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正> 汉赋与先秦文学的渊源关系,是深远而广泛的,就是说,汉赋既受到北方《诗经》、南国《楚辞》的影响,又受到中原诸子散文的影响。因此,清理汉赋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了解汉赋对统一南北文化所作的贡献,进一步地认识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笔者拟从汉赋与诸子散文、楚辞、诗经三个专题进行讨论。本文就汉赋与诗经的渊源关系,略陈浅见。汉赋的名称与诗经研究汉赋首先涉及到的是赋体名称的来历。这还得从汉赋作家说起。西汉刘向说“不歌而诵谓之赋”(见《文心雕龙·诠赋》引语),东汉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班固之说影响最大,后世论者据此而提出赋的名称是来源于《诗经》六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楚辞》堪称最具有"浪漫"气质的文人作品。它的浪漫,是主体形象和艺术思维上的浪漫。《楚辞》一变温柔敦厚为奇美异声,表现在《离骚》、《天问》和《楚辞》上便是孤洁的主体性浪漫,慷慨的原生性浪漫和峻奇的情致性浪漫。这三种浪漫涉及不同向度,烘云托月出抒情主人公的整体形象来。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人,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品大夫等职。他学识渊博。是我国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歌,是创建楚辞体的主要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积极浪漫主义杰作,《离骚》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与其它文学作品完全不同。 一、别具一格的楚辞体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的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形以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因为《离骚》是其代表作,故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诗。  相似文献   

10.
汉赋作家继承了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怨悱而发的内在精神和铺陈、象征、景物描写等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对先秦时期的对话体加以改造,多种句式交错运用,超越了先秦时期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对《天问》的全面校理、多维探索,是龚维英楚辞研究的致力之处。具体地说,龚维英认为《天问》所叙与《史记》之《屈原列传》、《楚世家》等史籍记载相合;从《离骚》、《天问》所反映的年龄、对天命的态度可以看到屈原思想的发展脉络;《天问》带有明显的南方“蛮夷”色彩,其著作权应归屈原。进而从屈作内证论定《天问》作于晚年放逐途中,始于顷襄王初年前后,定稿于自沉之前,与《哀郢》相先后。他  相似文献   

12.
最早指出《离骚》与《诗经》承传关系的,是汉武帝时的刘安。他认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班固《离骚序》引)连对屈原颇有微词的班固也不得不承认:“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汉书·艺文志》),到了东汉末年的王逸,作《楚辞章句》,则从“比兴”艺术手法这个角度,突出了《离骚》对《诗经》的承传关系。到了南朝的刘勰,作《文心雕龙·辨骚》篇,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对《楚辞》与《诗经》的承传关系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认为屈骚是“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下面笔者将从主题表达,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神话继承四个方面阐述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现在如果说哪个女人风骚,搞不好就会招来一顿臭骂。因为如今的"风骚"一词,早已是轻浮、放荡的代名词。但在很早以前,"风骚"一词却没有一点一滴的贬义。"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和《楚辞》,也是《诗经》和《楚辞》的并称。因为《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所以人们就把"国风"中的"风"和《离骚》中的"骚"合在一起,敬称这两部书。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朝时期,文学理论著作层出,文学理论有了长足发展。意象理论在此时也渐趋成熟,陆机《文赋》与刘勰《文心雕龙》两部著作对意象理论影响最大。本文在分析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基础上,着重梳理诗经楚辞传统及汉赋影响下魏晋南朝意象理论的发展情况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游国恩是新楚辞学的莫基者。他的《楚辞概论》是20世纪楚辞学的一座里程碑,体现了楚辞研究的新方法、新思维:一、以历史的眼光把楚辞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二、把比较法引入楚辞领域;三、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手段严密考证;四、把社会学和民俗学引进楚辞研究中。他的《读骚论微初集》纳新思维是:一、在宏观指导下进行微观研究,对《天问》古史等作新解;二、在《楚辞概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民俗学的基本观点考核《九歌》山川之神;三、运用综合分析推论法解释屈原“见疏”、“初放”、“再放”。新中国成立后,游国恩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修正或转变某些观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则体现了以微观体现宏观,以解剖一肢一节来把握整体的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离骚》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篇,作为评论屈原和《离骚》的先驱,汉代文人观点不一。以刘安、王逸、班固、扬雄为代表,汉代文人对《离骚》的评论从两个方面进行:《离骚》对经书的继承与创新及关于屈原的评论。在评论《离骚》及屈原时,刘、王、班、扬立足于儒家思想,从不同角度出发,或臧或否。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同样立足于儒家思想,对刘安、王逸、班固、扬雄的观点进行总结:在《离骚》对经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上,二者兼顾,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取镕经义,自铸伟词"的论断,在评论屈原时,刘勰接受了刘安和王逸的观点,对屈原的德、才、行均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各家派尊其祖典为"经",乃晚周以来之旧习。《离骚》诸赋为当时人所推尊,主要还是因为其文采,以及带来的贵显,故才"世传《楚辞》"。而"汉武爱骚,淮南作传",更可证其自文景以来一直为文章之士奉为经典。正如《老子》称"经"一般,《离骚》称"经",也只是在传注说解时才称"经;"至于平时称引,也只称《离骚》。王逸注《楚辞.离骚》时命为《离骚经章句》,只是依当时注释体例,非为特意抬高其地位而加"经"的。  相似文献   

18.
屈原及其以《离骚》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离骚》甚至被尊称为“经”。但是,《离骚》称“经”始于何时,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是很分歧的。我在研习楚辞学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于历代学者观点的新的认识。我认为,对《离骚》称“经”时间的讨论,不只是为了澄清学术界长期争论乃至失误的一个老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开展屈原及楚辞的研究。故撰为本文,请专家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辨骚》中有"酌奇而不失其贞(正),玩华而不坠其实"一组对偶句,各家解读有歧异,或以为这是对后来作者效法楚辞时毋忘以"雅颂"即《诗经》为根本的忠告,或以为这是对楚辞艺术经验的总结。这一差异绝非无关宏旨,而是关涉刘勰对楚辞的评价,乃至其宗经思想在全书中的贯彻。童庆炳的《〈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建基于对《辨骚》这一关键语句的误读之上,立论并不坚实,因而有予以辨析之必要。而类似的解读歧异,多与骈文特殊的表达方式有关;这一现象启示我们,阅读《文心雕龙》,应该注意研究其骈文语言特点,首先突破其语言障壁。  相似文献   

20.
《招魂》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绚丽穷奇、千古绝色的作品,但历代学者其说不一。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确认是屈原的作品。明代黄文焕(《楚辞听直》)、清代林云铭(《楚辞灯》、蒋骥(《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