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描述了一名白人教授卢里与女儿在南非的生活及遭遇。作品《耻》中的黑人和白人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白人不再拥有奴役和支配黑人的权利,反而在黑人的袭击下,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白人无力反击。小说体现了压迫黑人的历史已被颠覆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发表了《幽暗之乡》、《国之中心》、《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敌人》、《铁的时代》、《彼得堡大师》、《青春》、《耻》等多部小说,并多次获奖(包括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自1974年起,先后发表了《幽暗之乡》、《国之中心》、《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括和时代》、《敌人》、《铁的时代》、《彼得堡大师》、《青春》、《耻》等多部小说,并多次获奖(包括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库切的小说《耻》描绘了受帝国殖民主义以及种族隔离制度压迫的南非,并打破人与动物二元对立的疆界将小说中人物直接比拟为动物。后殖民生态理论批评着眼于人类、动物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打破西方霸权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化,从而审视人物身份从建构到破裂再到重构的动物身份的书写。小说揭示白人日益边缘化以及有色人种逐渐中心化的过程中个体生存艰难的处境,进一步探索库切对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思索以及对多元物种和谐共存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库切的小说《耻》表现了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殖民后文化冲突,特别是在白人特权消失后的社会里,黑人与白人的人性扭曲和道德伦理的严重错位。从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更能透视出作品的悲剧意识和对南非文化人生存窘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耻》描述了一个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卢里因与一个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了学术界。小说中,卢里的浪漫主义情怀始终贯穿全文。本文将从卢里的浪漫主义情结作为突破口以揭示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白人在南非这样的第三世界的生存现状及处境。  相似文献   

7.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是布克奖的两度获得者。《耻》出版于1999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绘了在种族隔离结束的新南非发生在白人和黑人之间的一系列可耻的事情。笔者应用篡越这一小说中出现的词来分析小说中的各种篡越行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角度来解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通过"白人话语的丧失"、"黑人话语的重现"这两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白人与黑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展示了南非黑人的逐步崛起与各色人种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相似文献   

9.
小说《耻》通过讲述后殖民时代发生在南非大地上的故事,表现了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下不同人种间的问题和矛盾,揭示了白人统治者的衰落和黑人的崛起,同时表达了黑人与白人之间应该宽恕与和解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南非的种族隔离历史不仅给被殖民者带来了创伤,也给殖民者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创伤。文章通过分析库切小说《耻》中主要人物的创伤性经历,比较他们所表现的创伤性症状,来解读处在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的黑人和白人其身份如何发生置换,以及面临生存困境的白人有无创伤复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王佳 《文教资料》2007,(36):40-41
小说《耻》描述的是南非白人殖民者在即将离开之际同黑人之间的文化冲突与矛盾。本文在简单论述这一观点后,主要关注小说中女性的处境,从而说明即使在当代社会,种族冲突从内核而言只是男人间的战争,女性作为第二性事实上还是处于被压迫、被牺牲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Disgrace)成为2003年诺贝尔学奖的代表性力作,此前该作曾获得一系列殊荣。从表象来看,《耻》既没有什么艰深难懂,也不会使人感到神秘莫测,作只是冷静地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一位大学教授身上的风流韵事。然而,当连续不断的场景渐次出现、不断叠加起来时,这些看似片断的意象就不再是零散而随意的组合,它们衍化出更高深的意蕴。可以说,库切是在用小说的形式进行思考。他在选择以欧洲化为象征的高等化代码的同时,试图为南非的白人寻找精神突破的缺口,企望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冲出那个模糊或神秘的历史性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3.
陈凡 《现代语文》2007,(3):72-74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代表作《耻》的叙事结构,揭示小说主人公卢里这一白人殖民者后裔在南非遭遇的种种冲突的本质是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进而得出这部小说是对殖民主义“篡越”行为的批判,对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库切的代表作《耻》是一部典型的"后殖民"小说,其中的后殖民和种族元素一直备受关注。运用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从殖民和生态的双层视角解读这部小说,可以揭示殖民主义霸权对南非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后种族隔离时代,对土地的占有和剥削改变了人们对土地的文化态度,动物生存权受到威胁,民族矛盾加剧,社会角色的转换带来精神上的异化和扭曲。库切对南非的环境正义、族群正义和伦理正义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15.
库切的小说《耻》以南非殖民生活和冲突为背景,揭露了黑人和白人之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主人公卢里态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卢里对狗的态度的变化,卢里和露西之间关系的变化,卢里和佩特鲁斯之间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库切的小说《耻》中,主人公卢里始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透过卢里所遭遇的种种尴尬,我们不难感受到作家对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的南非历史、现状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无奈和焦虑。  相似文献   

17.
库切的小说创作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描述了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悲惨后果,塑造“反英雄”形象,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生存境遇,表现风格简洁精致。其代表作《耻》在虚构的简单情节中有着刍层意蕴:既是南非种族隔离废除后“新南非”的现实写照,又是一个后殖民世界中人类种族关系的寓言,还传达出作者无奈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南非作家库切的长篇小说《耻》以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的新南非开普敦为作品的地理背景,真实地再现出“白人至上”主义消退后黑人群体与白人后裔在这片土地上的相处状态。小说中一个个严酷的片段,不仅反映出后殖民时期的白人,尤其是白人女性在新南非的生活境遇,更表现出以露茜为代表的遗留在南非的白人后裔游走在“主体”与“他者”之间的身份认同困境。  相似文献   

19.
南非作家J.M.库切将小说《耻》置于后殖民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土地、女性遭强暴事件和动物问题体现了殖民主义与生态毁坏的共谋关系。本文从后殖民生态批评视阈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类对土地的争夺、男性对女性的征服及暴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虐杀,展示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环境、女性问题及动物问题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文学作品使评论界对其产生极大兴趣,其中《耻》出版后引发了许多评论家的争论。本文探讨了评论家对《耻》的争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非白人的艰难处境和作者库切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