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理解文意和培养语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朗读的作用远非如此。因为,汉语的美不仅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韵律上,节奏、抑扬、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只有朗读才能真正体味到汉语的美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感、背诵、听说等语言素养,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可以实施有效的情感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意义颇多。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此途上孜孜探索,但因在学情把握、技巧指导、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疏漏,导致朗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其最优功效。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该从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一致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应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与指导朗读训练目的要明确,安排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读课文时,学生朗读的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正确流利;重点赏析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因此,除了读得正确流利外,还要能传达课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的课文,与其过多地讲授,不如变换花样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诵读。比如利用晨会或课前时间,请学生上讲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朗读结束,再用自己的话讲出课文大意和诵读的感受;有条件的,让学生在家里朗读、录音,上课时教师抽签播放学生的朗读录音;还可以进行年级朗读比赛等等。在这样明白如话的诗词面前,教师任何自谓“精妙”的讲解不仅是拙  相似文献   

5.
邓萍萍 《科学教育》2006,12(2):16-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想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众多审美对象,正是乘着美轮美奂的语言之舟款款而来,在我们面前放射出熠熠光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语言审美这一重要环节,让不同内容、不同层面的审美对象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如春风化雨般进入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铸造他们的人格,从而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  相似文献   

6.
情境朗读,是增强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的有效方式。在朗读训练中,如果能够创设出一种特殊的情境,有利于促进“两情”(师生情)共振,“三心”(作者、教者、读者)共鸣。不仅可以加深思想感情的熏陶,也能促进理解和表达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种情境朗读方式。 (一)配音朗读,烘托情感配音朗读,是以美妙的音乐创设情境,烘托情感的朗读方式。据有关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配音朗读,要比一般的朗读效果高出好几倍。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风格特点,选用适合儿童欣赏的乐曲来配音朗读,效果堪佳。美妙的音乐能够直接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使之尽快地进入情境,调节情感,读好课文。如在朗读《花潮》的时候,可以播放“高山流水”琵琶曲,先听配音范读,领略情感;然后随着配音轻声地练习朗读,体验情感;最后再正式进行配音朗读,表达情感。经过以上几个步骤的训  相似文献   

7.
8.
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传达出来,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使书面语言的语音功能(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势、音色等)解放出来,使语言的特质得到真正体现。把书面语言通过朗读再创造,变得更鲜明、生动、声情并茂,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张志公先生在30年前就不无…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莫过于以读代讲,在琅琅的书声中,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语言的敏锐性。而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朗读教学效率。方法一:目标明确地进行备读预设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在实施以读代讲时,教师要依据学习者、学习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读预设,制订明确的朗读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  相似文献   

10.
11.
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应该淡化对学生技术层面的策略指导,淡化对学生情感基调的直接给予。要在体悟文本情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破译文本编码中体悟语言的表达秘妙;在聚焦文本标点中提取朗读的情感密码。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学内容丰富,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诵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13.
新大纲指出,要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积累“是基础,“熏陶“是氛围,而“感悟“是意识,是习惯,此三者,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积累“和“熏陶“,属于技术层面,含义明确,范围确定,易操作.而“感悟“则不同,它是心之感触,情之领悟.……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当配角,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活"起来,使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项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就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运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是文学创作中为了克服语言的局限性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和手段。它使所述内容呈开放的未完成状态,使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无限的内容,以便欣赏者在想象的世界和可延伸的链条中去补充、咀嚼、回味,从而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通常有如下几种: 一、点到即止作者在创作时,有些内容用语言难以明释,就来个点到即止,留给读者去揣摩。陶渊明《饮酒》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是什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这句略显“激进”的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张颂教授在《朗读学》中精辟地论述:“理解是基础,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文学作品就不可能化入朗读者的内心,就不可能变成朗读者自己要说的话;目的是统帅,没有目的的统帅,朗读的有声语言就会飘忽不定,甚至变成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的随意性声音;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重在兴趣的培养,兴趣有了,学生就能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获得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积累也很重要,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语言训练有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阅读教学的主心骨就是"读",语文能力"读"是根本。当前,语文教学中摒弃或轻视"读"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滔滔不绝的讲解,代替了学生阅读、感知、消化课文的主动行为。名为阅读教学,其实根本没有或很少有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了"读",又怎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可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里,大多数还没有做到好好地读。有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一拍,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