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当前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微课"时代,微课具有简洁、生动、形象、拓展等特点,教师适时运用微课将对传统教育课堂实现有力改造,实现教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微课,即以微型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广泛应用在中职信息化教学活动中,为中职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丰富了中职数学教学环节与方法。文章分析其优劣势、应用原则与策略,紧扣学生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提出了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中职数学微课教学建议,意在促进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戴佳茹 《科幻画报》2022,(5):317-318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机遇。”中职院校应承担起培育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需优质人才的责任。另外,为适应新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各个阶段教师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工作,不能只局限在培育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术,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协作能力、探究意识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鉴于此,教师需要探寻优化教学成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其中,微课教学法深受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中职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更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重构评价机制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提升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就中职体育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困境,提出把握微课制作所需技巧、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微课突破教学瓶颈、引进微课开展实践教学等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微课开始引入教学中,它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本文主要针对中职教学中传统教学现状和微课教学意义进行分析,并从学生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阐述如何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中,不仅有效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形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组织中职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尝试应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借助微课来实现教学翻转,使学生能够有效突破疑难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发展阶段,要求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对策来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数字化微时代,微课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笔者结合中职学校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谈谈微课的概念及类型,并以Flash动画制作中动画补间的制作为例,探讨微课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日益发展,中职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中职英语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有效教学。微课的出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实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有利支持。为此,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微课的特点,本文就如何利用微课实现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微课成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新手段、新形势,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汇总和简化的知识点,制作成图片、视频等动画资源,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和生命力。相较于传统教育形式,微课教学方法的融入能直观地呈现教学重点,以视听结合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主动扭转教育理念,注重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结合学生兴趣,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微课件,建构新颖且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陆春美 《成长》2020,(4):148-148
在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事业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职教学工作中,广泛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理念进行授课,其中微课在中职教学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价值,能够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教学工作,提高整体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在后续的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微课进行授课,吸引中职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落实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将围绕微课在中职教学应用中的价值为主题展开分析,通过现阶段微课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再详细探究微课在中职教育应用中的主要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更加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运而生。微课凭借指向明确的主题和多样化的传播途径而被应用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与微课相结合有满足难点教学要求、适应分层教学需要等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质量。本文研究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微课的设计策略与应用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作为中职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当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调整教学思路,运用微课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本文简单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实际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职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各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诞生,对学生与教师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微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种,对其合理的应用不仅能提升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中职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不过在微课的实际使用当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先分析了微课具有的含义,然后阐述了微课对于中职数学教学的意义,总结出微课教学的优缺点,最后给出可供参考的微课教学应用策略,来促进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在信息技术的推行下衍生出微课程的教育技术,用视频的方式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三数学教学为例,结合高三阶段新课程与复习的整合教学,将其教学策略作以探析,并阐述其应用的优势,以推进微课在现代教学中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一直是社区教学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微课这一教学形式的不断普及,有学者提出将微课学习平台应用于社区教育中,以便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经验限制,我国现阶段关于社区教育中微课平台构建及应用的有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导致在应用中存在较多问题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针对社区教育微课的具体定义进行深入阐述,随后提出构建社区教育微课学习平台的有效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实践中实现微课学习平台的关键问题,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得到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与应用,实现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微课也逐渐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巧妙地将微课资源与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让课堂因此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教学需求,微课就是为应对学生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出现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是对传统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补充,将新的科技引入中职教学,对于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学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微课的制作、内容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针对微课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点,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状况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出语文微课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为丰富中职教学模式以及完善语文教学体系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的微课教学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8.
微课程为变革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路,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特性要求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微课程建设中,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与微课教学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入手,依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从中职英语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五个环节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目前中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并且由于对于人才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所以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使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得以更好实现。在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使教学改革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学生能够实现更好发展奠定理想的基础与支持,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需求。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悍、学习目标明确以及易于分享的优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移动微课学习系统,该系统将移动学习与微课结合起来,多渠道促进微课的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革命,促进学生多元学习,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