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拉康的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主体的爱情真相。爱情属于想象界,欲望属于符号界,性爱则定位于实在界。爱情必须在与欲望和性爱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中得到理解。爱情是一个发源于想象性的投射,维持在欲望的符号交换,遭遇到性爱实在的过程。当代爱情的新形式——网络爱情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爱情的博洛米尼结。爱情的真相也是当代主体的真相,它揭示了传统启蒙主体向当代犬儒式分裂主体转变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少年水下纯洁的骑士爱情的毁灭,再现了方方小说的爱情错位模式,也展现了爱情在俗世欲望下的无奈与溃败,是方方对情爱价值的绝望及坚守。  相似文献   

3.
欲望这个主题在世界文学中频频出现,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母题。以欲望为切入点,论述世界文学作品中折射出的名利欲望、复仇欲望、青春欲望、爱情欲望以及生存欲望。通过深入挖掘人类占有的有限性及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从而窥视人性被欲望扭曲与反噬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的主题之一,或凄美或热烈或纯真的爱情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作为当下创作状态之一的"80后"写作自然也叙写了爱情,但是和以往文学叙事中的爱情相比,"80后"爱情叙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情的诗意受到欲望的强烈冲击呈现出明显的欲望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性爱作为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不可割离的随行物,总是以其强烈而丰富的魅力诱惑着作家又吸引着读者,从而为人们观照和把握自身所不可或缺。但是现今小说中对这一主题的书写,则几乎完全由情爱理想的构筑、追寻转换到对性爱现实的认同与享用,理想中的爱情等待与追寻早已不知不觉化为肉体欲望的放纵与发泄。而马玉琛在其小说《金石记》中所呈现的“理想国”式的爱情,不仅是对当下身体“乌托邦”式书写的一种有力的反拨,提出在性爱欲望书写中依然可以有诗性之思的存在,在众多的欲望化书写中显示出它的独特的价值,而且为如何在小说中使灵与肉结合,让生命享受与精神超越在审美体验中熔铸提供了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学对爱情表现的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文学对爱情题材的表现也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时期,表现出躲避崇高发泄欲望的娱乐化、游戏化的倾向。这种爱情主题的表现是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爱情婚姻模式的颠覆与解构,它不仅和整个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关,而且和网络的普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网络文学欲望狂欢背后再次引起我们对爱情主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唐代爱情传奇中生命的流动、才情的迸发和欲望的激荡,载寓着唐代文人对爱情、生命、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展现了他们在女性独立、爱情追求、婚姻自主及世俗享乐方面思想意识的觉醒和精神风貌的转变,进而使我们得以管窥唐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8.
朱露露  刘琼芳 《文教资料》2012,(10):139-140
本文通过对独处的内涵探讨,指出独处与孤独的根本区别,论述了独处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意义:大学生需要独处的实践和空间;独处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9.
劲爆点没法让我去相信爱情。曾经诞生在我身边的那些转眼就逝的爱情都经不起推敲和怀念。追求纯粹唯美的爱情已不再是这个时代所崇尚的了,“爱情”两个字与“爱”或“情”的本身内涵似乎无多少关联,它更多地会依附在一些诸如物质、享受这些本来与爱情无关的元素身上。更多时候,爱情已堕落为一种满足欲望的方式。正是这样,拿到许志安的这张《相信爱  相似文献   

10.
铁凝的中篇小说《对面》讲诉了我"对5段爱情的逃离,认清了包裹爱情的种种欲望外衣,其中尤以性欲为重点叙述对象。"我"对"对面"的偷窥由单纯的欣赏转化为欲望的占有,对"对面"犯下的错误加速了自我反思的力度,意识到潜意识的罪恶感。自我的反省与走向自然的结局,既是主人公对纯真人性的追求,也是作者对人性寄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暮光之城》这部通俗电影在评论界遭受如潮的恶评,但是却收获了巨大的票房,在被"金酸梅奖"青睐的同时,这部影片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其中大多是女性。本文讨论了这一女性文本中的"爱情"和"欲望",认为在女性文本中,"爱情"和"欲望"的冲突是以"禁欲"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这种"禁欲"其本质是对男性"欲望"的阉割,因此很难被男性把持的主流评论界所认可。但是,这种文本所彰显的在"爱情"当中的女性权力,其本质是男权社会的反转,在女性的欲望中物化男性。这种爱情观与其说是彰显女性的权力,不如说进一步强化了两性的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独处与社会交往能力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适度的独处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文章基于"独处"的内涵探讨了独处蕴含的教育价值:独处是对内的寻求,促进幼儿的自我建构;独处是对外的关注,促进幼儿的环境探索;独处是心灵的放空,促进幼儿的情绪平衡;独处是思绪的放飞,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独处教育可以通过转变错误的独处理念、提供充足的独处时空、探索多样的独处模式、减少过多的独处干预等方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岸边一捧沙     
爱情的忧愁歌唱着,知识的忧愁谈论着,欲望的忧愁悄语着,贫穷的忧愁号哭着。但是,还有一种忧愁,比爱情更深沉,比知识更高贵,比欲望更有力,比贫穷更苦涩。不过,它哑然无声,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  相似文献   

14.
对隐私权的本质,独处权理论、亲密关系自治理论与隐私领域理论、一般人格权理论、信息自由和控制理论、角度理论与自我表现理论、限制接触与沟通理论等不同的学说有着不同视角的解读,至今并未出现所谓通说或是能够完整地说明本质的全面见解。权利的本质在于利益,隐私权的本质则在于通过对自我向他人封闭或开放程度之状态的控制实现其独特的人格利益———独处欲望和情感的满足,而这种隐私利益更深层次地来自于人性的基本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桐华言情小说中所描述的爱情有其一以贯之的独特风格和艺术品质,主要体现在:第一,以女性为主体,充分肯定女性在爱情中的权利和价值;第二,男女主人公皆以情为重,不惜与世俗礼法及名利欲望抗争,不惧奉献与牺牲.这增大了爱情的感人力量,颂扬了真情与付出;第三,桐华小说以虐恋为主,使读者从悲剧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提升爱情的品质,舍小爱...  相似文献   

16.
在男人,明明是欲望,女人却把它想象成了爱情。[编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9.
解读《草本爱情》,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在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女性话语遭遇到男权和世俗欲望的双重冲击与压抑,边缘化情绪性体验愈加强烈,凸显了当下女性文化与道德的困境,暗示出对双性和谐文化理想的企盼,表现了作家对女性生存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与对女性命运走向的真诚关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剧,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一个问题,那就是“休闲”,如何去休闲?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从东晋隐逸诗人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那就是“独处”,独处与孤独不同,独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生活方式,而孤独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心理体验。独处可能会有孤独感,但在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享受闲暇。独处成为一种休闲方式,其内在特质在于独处更容易获得自由与自然,这也是休闲的要求。当然独处不是自闭,陶渊明的独处还提醒我们学会自娱与自我追问,在哲学和精神层次上,休闲与独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